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在一条消失的河流的源头
阎豫昌
我站在一条消失了的河流的源头上。
河流虽然消失了,源头仍有清泉从地心喷出。
这不是一条无名小河的源头,而是古代著名的济渎。济渎东西两源汇合的清波曾经能够独流入海。《尔雅·释水》记载:“江淮河济为四渎。四渎者,发源注海者也。”
如今,济渎源头的泉水,仍似珠玉般从地心涌出。今人不见古人面,但古人留下的笔迹和行踪,却是可以寻觅的。一串泉水如一串闪光的故事,诉说着古老的史实和神话。这儿曾使司马迁留连忘返,他在《史记·封禅书》写道:“四渎者,江淮河济也。”
我站在司马迁曾漫游过的济渎源头。这源头在至今犹存的豫北济源县的济渎庙里。庙里有几棵古老的汉柏,枝头的新叶仍然青翠芬芳,在它们两千多岁的年轮里,也许还收藏着司马迁
的足音。
“四渎”和“五岳”一样,受到古代帝王隆重的封禅。济渎庙现存庞大的古建筑群,仍占地一百多亩,保留着清源洞府门、济渎神寝宫等七十多间宋元明清建筑。人们由此可以遥想它自隋代开皇二年兴建庙宇以来的繁荣。
醉心于畅游名山大川的唐代文人,曾于月夜泛舟济渎。如今,唐时的河道消失了,那歌吟却依然在《全唐诗》中回响:
济水出王屋,其源来不穷。濮泉数眼沸,平地清流通。
这是诗人李颀的歌吟。如今,诗人赞叹的那可通舟船的清流,只有那几棵两千多岁的“将军柏”在朦胧的月夜中、在如梦的忆旧中才能闪现吧?
“将军柏”当然也记得,那位名叫白居易的大诗人,倚在它的树干下,深情地注视着齐渎的泉水向东涌流,放声长吟:
朝宗未到海,千里不能休。惟独是清济,万古同悠悠。
这位大诗人从济水东流不到大海决不停留的奔腾向前之势,悟到了人生哲理。
济水哺育了两岸的百姓,也哺有了诗人文豪,给他们以哲理和诗情。
我站在一条消失了的河流的源头上。
这里,曾诞生过许多绚丽的神话。
济水源头,汇出的一潭清水曾被称为“小北海”,也是济渎神的“河宫”。皇帝和大臣们,曾毫不吝啬地向河宫抛下长长的金银项链,名曰“抛长生”,祈祷长生不老。
他们没想到,不但皇帝王公大臣要老,要死,连济水也老了,死了,消失了……
只有几座古碑,记载着海市爱楼般的“济渎朝霞”的美景,叙述了一个从洞庭湖来的旅人向济渎种击石投书、传达玉帝命其行雨的神话。
令人叹息的是,如今济源县的年轻人,也许不明白他们的故乡竟是以济水之源命名的。济源县的地图上,也没有济水,甚至连济渎庙的标志也没有。
济读的集水流进蟒河,蟒河又流进黄河。古代济水独流入海的河道,早被黄河吞没了。
我站在一条消失了的河流的源头上。
我的脚下,是济渎水汇成的小潭。潭上有石桥,桥畔可供凭栏观鱼的“灵渊阁”是古代帝王大臣们“抛长生”时投掷下金链的地方。
如今,这“灵渊阁”下的小北海,只有几个洗衣妇将肥皂泡涮进潭水,枯枝败叶和碎级屑在潭中漂移。
何处去寻“苍螭送飞雨,赤鲤喷回风”的济渎胜境?
谁能相信这儿竟是沉过金链、诞生过许多美丽神话、激发过古代第一流大诗人激情的济水之神的“河宫”?
由济渎庙西行里许,便是济水西源——延庆寺含利塔西墙外著名的“龙潭”。这是出自王屋山的流水,出山后潜流地下,至此又从地心涌出,汇成济水西源。
此处被誉为“龙潭夜月”——济源八大景之一。那景色是:“潭水莹澈,夜间潭光塔影,相映如画。”
我来到这景色如画的西源一看,大吃一惊:“龙潭”周围的草坡上,支着一个个大铁锅,锅里煮着黑黃色的碱水,碱水里放着黑的白的羊皮。羊皮又拖到“龙潭”里漂洗,刚涌出地面的清泉,立刻被污染成一潭黑黄恶臭的污水。看来,人们的生计和致富,比保护自然环境更胜一筹。
我站在一条消失了的河流的源头上。
济水消失了,黄河吞没了它下游的河道。但是,黄河并没有吞没济水之源!济渎依然存在,泉水依旧涌出,为什么河南省分县地图册上都不再标示济渎了呢?为什么济读清源刚涌出地心,就变成一潭恶臭的污水呢?
这哭泣般依然涌着泪珠儿的济水之源呵,你也要消夫吗?
我站在一条消失了的河流的源头上…….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它们两千多岁的年轮里,也许还收藏着司马迁的足音”中,“收藏”把抽象的足音化为可收藏的物品,和“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异曲同工。
B.如今济源县的年轻人不知道故乡的命名缘由,济源县的地图上没有标识济水和济渎庙,作者抚今追昔,指出了这就是济水今不如昔的深层原因。
C.文章中,古老的汉柏、“龙潭”等自然景观和济渎庙、古建筑群等人文景观以及神话传说、人文掌故等文献资料相映成趣,增添了文章的厚度。
D.曾经独流入海、繁华一时的济河如今已经消失,曾经清澈的济源如今已被严重污染,触目惊心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当今人们的批判、对现实的忧思。
5.文章引用唐代诗人李颀的诗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6.“我站在一条消失了的河流的源头上”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请从文章结构和思想感情的表达两个方面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6分)
答案:
4.B(“这就是济水今不如昔的深层原因”错,今不如昔的深层原因不在于年轻人,不在于地图上没有标识济水和济渎庙,而在于人们为了发展经济对环境的掠夺性开发)
5.①引用古诗,增添了文章的文化色彩。(1分)②佐证了济渎在历史上确实存在,再现了济渎泉眼水沸、清流贯通的事实,增强了历史真实感。(2分)③和下文所描写的济水已经消失的现实构成对比,强化作者对当今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的忧虑。(2分)(意思相近即可,如有其他来源于文本且合理的答案也可给分)
6.文章结构:①呼应文章题目;(1分)②用这句话把文章划分为四部分,层次清晰,条理清楚。(2分)(写到“作为文章的线索”也可给分)思想感情的表达:①反复咏叹,强化思想感情的表达;(1分)②是作者思想感情逐层推进的标志:从淡淡的哀愁到愤怒的呼吁。(2分)(意思相近即可,如有其他来源于文本且合理的答案也可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