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岘山文化资源赋存及其传播策略研究

更新时间:2023-05-30 16:09:47 阅读: 评论:0

岘山文化资源赋存及其传播策略研究
梅丽1,陈海艳2,王瑞祈3,朱运海1
(1.湖北文理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湖北襄阳441053;2.襄阳市东风中学,湖北襄阳441004;3.襄阳市第五中学,湖北襄阳441004;1.湖北文理学院管理学院,
湖北襄阳441053)
摘要:岘山是襄阳的文化名山,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羊祜是岘山文化的源头,堕泪碑是岘山羊祜文化的文化符号。岘山文化可以细分为民俗文化、隐逸文化、三国文化、宗教文化、诗词文化和名人文化等六大文化类别。可以岘首山、羊祜和《与诸子登岘山》作为岘山文化的名山、名人和名篇。通过恢复历史景点、修建诗词长廊、设立登山节、拍摄影视作品等方式传播岘山文化。
关键词:襄阳;岘山;岘山文化;文化传播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584(2019)01-0005-06收稿日期:2018-07-20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岘山三国文化资料旅游开发与文化传播研究”(14q088)、2017襄阳市科技研究与开发
一般项目“基于高校帮扶的社区参与式旅游扶贫路径研究”[襄科计(201710号)201754]、2017湖北文理学院教师科研能力培育基金项目“高校师生参与旅游扶贫的路径及策略研究”(2017kypy035)
作者简介:梅丽(1979-),女,湖北钟祥人。讲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陈海艳(1984-),女,湖北襄阳人。中教二级,研究方向:襄阳文化地
理;王瑞祈(2001-),女,湖北襄阳人。襄阳第五中学学生;通讯作者:朱运海(1980-),男,湖北襄阳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C ·格尔兹认为所谓文化:“是一种通过符号在人类历史上代代相传的意义模式,它将传承的观念表现于象征形式之中。通过文化的符号体系,人与人得以相互沟通、绵延传
续,并发展出对人生的知识及生命的态度。”[1]
岘山
因羊祜登临发出“岘山之叹”
,而引得后世文人墨客们“复登临”,从而成为文学史的上一件盛事。格尔兹的文化定义,对于我们认识、
理解和传播岘山文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岘山文化资源赋存
岘山俗称“三岘”,包括岘首山(下岘)、紫盖山(中岘)、万山(上岘),历史文化古迹众多遍布全山。襄阳网友曾用古体诗
《襄阳岘山十二景》将其描述为:“千年万山称上岘,中岘出自紫盖山。栖霞啸月屹岘石,岘首羊杜美名传。马跃檀溪柳子关,
刘表采药百丈南。虎头山上显英雄,
望楚延庆寺相连。习池源头白马泉,浩然故里涧南园。蛮王洞内
风光险,扁山脚下菊花潭。”[2]为了更为详尽地了解和梳理襄阳岘山的文化资源赋存状况,我们参照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对
其进行分类。
从表1可知:第一,岘山旅游资源类型丰富涵盖了8个主类、31个亚类和155个基本类型中的6
个主类、16个亚类和28个基本类型。第二,岘山主要以文化资源见长,即使是自然类旅游资源也是经过人文涵化之后的文化自然,
如岘石、汉江、襄水、沉碑潭等,皆因其人文影响而出名。第三,
岘山两汉三国文化积淀深厚,留下众多的人文遗迹。第四,岘山名人文化效应显著,
古往今来留下众多名人的足迹,如刘备、羊祜、杜预、孟浩然、杜甫和皮日休等历史名人和文人墨客均在此驻足观望。第
2019年1月第18卷第1期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Xiang 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Jan.,2019Vol.18No.1
主类亚类
基本类型
旅游资源名称A 地文景观
AA 综合自然旅游地
AAA 山丘型旅游地
岘首山、万山、真武山、羊祜山
AC 地质地貌过程形迹ACE 奇特与象形山石岘石
ACL 岩石洞与岩穴
岘山洞、蛮王洞、老虎洞、刘秀洞、谢庄洞、麝香
洞、大米洞、广阳洞
B 水域风光
BA 河段
BAA 观光游憩河段汉江、南渠(襄水)、檀溪BB 天然湖泊与池沼BBC 潭池
鸭湖、解佩渚、菊花潭、沉碑潭、凤凰池
BC 泉
BDA 冷泉
龙泉、白马泉
C 生物景观
CA 树木CAA 林地
张公祠国家森林公园、岘山国家森林公园
E 遗址遗迹
EB 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
EBA 历史事件发生地刘备马跃檀溪处
EBB 军事遗址与古战场凤林关射杀孙坚处、宋元万山之战处、解放襄阳羊祜山战场
EBC 废弃寺庙岘石寺遗址及标志性建筑岘山亭、已损毁的羊
杜祠、谷隐寺、甘泉寺、白马寺、砚石寺、延庆寺EBE 交通遗迹
凤林关、柳子关
F 建筑与设施FA 综合人文旅游地
FAC 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
观音阁、真武山的真武庙FAD 园林游憩区域黄家湾风景区、中国私家园林鼻祖———习家池,万山梅园FB 单体活动场馆
FBB 祭拜场馆
羊杜祠、张公祠、忠烈祠、习杜祠
FBC 展示演示场馆
襄阳市博物馆
FC 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FCC 楼阁
岘首亭、汉广亭、刘表的“濯汉亭”、渔乐亭、羊叔子亭遗址、凤凰亭
FCG 摩崖字画襄阳现存最早书法摩崖《襄樊铭》、望楚山宋代摩崖“楚岩”
FCH 碑碣(林)
镇守襄阳功德碑五通(包括堕泪碑、羊祜碑等)、现保存完好的碑《重修岘山寺记》、来将军去思碑
FD 居住地与社区FDD 名人故居与历史纪念建筑
习氏故宅、庞德公故宅、王粲故居、涧南园(孟浩然故居)、杜甫故里、张柬之故园、皮日休故宅、徐庶故里、张子容故里
FDE 书院
冽泉书院、凤山书院、学业堂
FE 归葬地
FEA 陵区陵园
襄阳市烈士陵园
FEB 墓(群)
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墓、唐代“诗圣”杜甫衣冠冢、魏晋名医王叔和墓、刘表墓、的卢冢、张公祠国家森林公园发现唐代以前大型古墓、明万历年间的“明威将军墓”、抗日名将冯安邦将军墓
FG 水工建筑
FGB 水井王粲井
FGF 提水设施
刘备濯笔池、王叔和洗药池H 人文活动
HB 艺术
HBB 文学艺术作品
古往今来歌颂岘山的诗词歌赋
HC 民间习俗HCB 民间节庆
穿天节
HCF 庙会与民间集会
三月三游龟山(真武山)消灾避邪
HD 现代节庆
HDB 文化节
岘山文化节
表1
岘山旅游资源分类一览表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18卷第1期
2019年第1期
五,岘山红色文化积淀深厚,如抗日名将冯安邦将军墓、襄阳革命烈士陵园等。总之,现在的岘山荟萃了名人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两汉三国文化,并已建成了完备的城市绿道系统,可以较好地满足襄阳市民和外地游客“离尘不离城”、乐享森林旅游休闲的需要。
二尧岘山文化内涵及文化符号选择
岘山是因羊祜、杜预而名扬天下的襄阳文化名山。欧阳修在《岘山亭记》说:“(岘山)其名特著于荆州者,岂非以其人哉。其人谓谁?羊祜叔子、杜预元凯是已。”《晋书·羊祜传》中说:“祜率营兵出镇南夏,开设痒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晋书·杜预传》说:“预以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勤于讲武,修立泮宫,江汉怀德,化被万里。”“众庶赖之,号曰‘杜父’。”历代关于岘山的诗文中也反复出现羊杜二公的身影。
(一)羊祜、杜预与岘山文化内涵
羊祜于269-278年之间,以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镇襄阳达十年之久,是三国归晋的关键人物,更是岘山文化的源头。《晋书·羊祜传》记载:“祜乐山水,每风景,必造岘山,置酒言咏,终日不倦。尝慨然叹息,顾谓从事中郎邹湛等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百岁后有知,魂魄犹应登此也。’”邹湛劝慰道:“公德冠四海,道嗣前贤,令闻令望,必与此山俱传。”这里的“慨然叹息”就是著名的“岘山之叹”,诚如邹湛所言
羊祜已与“此山俱传”,并引来后人频繁登临岘山——
—陈子昂“犹悲堕泪碣,尚想卧龙图”(《岘山怀古》)、孟浩然“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与诸子登岘山》)、李白“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石,龟头剥落生莓苔”(《襄阳歌》)、“且醉习家池,莫看堕泪碑”(《襄阳曲四首》之四)。这里的堕泪碑是襄阳百姓为纪念羊祜、而在其生前游憩之处自发修建的一座纪念性的石碑。因襄阳百姓“岁时飨祭”时,“望其碑者莫不流涕”,遂被时任太守杜预命名为堕泪碑。多年来,堕泪碑一直屹立于岘山之巅,虽有损毁,但屡毁屡立。据襄阳本地学者考证在近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堕泪碑曾九立岘山。[3]有意思的是韩国也有一个襄阳郡,郡中同样有汉江、岘山和堕泪碑,并且每年还举行岘山文化祭。[4]
杜预是三国归晋战略的执行者,于278-285年镇守襄阳,并于279-280年间按照羊祜身前制定的平吴方略,完成了三国归晋、国家统一的大业。杜预也与岘山的联系缘于杜预沉碑的故事。《晋书·杜预传》记载:“预好为后世名,常言‘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刻石为二碑,纪其勋绩,一沈万山之下,一立岘山之上,曰:‘焉知此后不为陵谷乎!’”对于杜预沉碑一事,自古以来就有肯定与否定两类意见:①持否定和讽谕态度有:鲍溶“襄阳太守沉碑意,身后身前几年事。湘江千岁未为陵,水底鱼龙应识字”(《襄阳怀古》)、范成大“汉简书青为儿戏,岘山辛苦更沉碑”《石湖诗·读史》。②持肯定和赞赏态度有:李百药“高岸沉碑影,曲溆丽珠光”(《王师渡汉水经襄阳》)、“水击沉碑岸,波骇弄珠皋”(《渡汉江》)、孟浩然“日来一登眺,陵谷尚依存”(《伤岘山云表观主》)、杜甫“吾家碑不昧,
王氏井依然”(《回棹诗》)、杜牧“遥望沉碑会,鸳鸯玉佩敲”(《送牛相出镇襄阳》)。[5]杜预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完成了其常说的“立功立言可庶几也”,本无可厚非,但杜预沉碑这一历史话题犹如“岘山之叹”一样,成为岘山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也从另一个层面上证明了岘山是一座使人“极力寻求生的价值从而使个体生命意识得到张扬”的山。[6]
一山二人两碑,尽管举动相似,但后人的评价却各异:对羊祜岘山之叹后人多持肯定态度,而对于杜预沉碑这件事却褒贬不一,即便是对岘山情有独钟的欧阳修也有“余颇疑其反自汲汲于后世之名者”(《岘山亭记》)之感。与欧阳修不同,美国汉学家斯蒂芬·欧文似乎更能理解羊祜——
—这位哈佛大学的特级教授在他《追忆》一书中说:“他(羊祜)不是在谋求他自己的名垂千古,他实在为人的生存的有限性和他们的被淹没而感到悲哀。”[7]岘山的文化因羊祜登临岘山而发岘山之叹而起,杜预沉碑又将这一话题推向另一个高峰。
历经千年,岘山与羊祜、杜预、堕泪碑、沉碑潭等已经密不可分,已成为在历代诗歌、文献、史册之中不断重现的著名文学典故。诚如美国著名汉学家斯蒂芬·欧文所言:“羊祜的名字已与岘山密不可分,以至岘山本身已成为一座铭刻着羊祜之名的巨大碑石。”[7]民间甚至主动为羊祜行避讳礼仪,“屋室皆以门为称,改户曹为辞曹焉”。岘山在成为“铭刻着羊祜之名的巨大碑石”的同时,对杜预也同样
梅丽,陈海艳,王瑞祈,朱运海:岘山文化资源赋存及其传播策略研究
的慷慨———既不因其“好为后世名”、“刻石为二碑”而责怨他,也不因当今二石俱不得见而彻底地遗忘他。因百姓而立、因杜预而名、因历代文人的吟诵而传的堕泪碑,既是中华传统价值的一座丰碑,也是广大人民心中的口碑,更是历史留给襄阳的文化宝贝。从这个意义上讲,
羊杜二公与岘山和襄阳着实是分不开的。
(二)岘山文化的类别
从表1可知,岘山文化资源众多,
文化内涵丰富,为了进一步缕清岘山的内在文脉,确立岘山文化的符号,可以从文化旅游体验的角度将其进一步划分为民俗文化、隐逸文化、
三国文化、宗教文化、诗词文化和名人文化等六大文化类别,如表2所示。
(三)岘山文化的符号选择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与“山以文传,文因人显”
透露出名胜大川出名的原因———名人与名文。闻名天下的江南三大名楼,无不是名楼、名人、名作,三者相得益彰、相互成就———黄鹤楼与崔颢和《黄鹤楼》
诗,滕王阁与王勃和《滕王阁序》,岳阳楼与范仲淹和《岳阳楼记》。那么,襄阳岘山呢?
岘山同样不乏名山、名人和名篇这三要素:岘首山、羊祜和《与诸子登岘山》———岘首山是岘山风光最为优美、名人诗词文化积淀最为深厚的一座山。羊祜是岘山文化真正源头。《与诸子登岘山》是唐代襄阳籍诗人所写的岘山怀古诗的代表作,被选入中学课本,影响深远。目前,襄阳主推以襄阳古城、三国文化和汉水文化为代表的“一城两文化”,而岘山是除古隆中外,以羊祜、杜预为代表的
三国文化(“三国归晋”的“三国尾”文化)[8~9]
名山。
岘山众多的诗词、名人文化大都是因羊祜、
杜预而引致出来的。
将三国文化作为襄阳城市文化、
尤其旅游文化的一种重要类型加以发展,这不仅仅是对襄阳已
发展了多年的三国文化旅游的
“路径依赖”,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对以《三国志》
《三国演义》和三国人物故事为源流的悠久的三国文化的“路径依赖”。有了名著《三国演义》、名人诸葛亮和名城襄阳,岘山文化记忆的那一抹三国色彩就永远不会褪色。
三尧岘山文化传播的策略
从传播学的角度而言,可以将文化理解为有意
义的符号,文化传播的实质是文化符号的传播。文化哲学创始人卡西尔将人定义为能够利用符号去
创造文化的“符号的动物”,[10]人类丰富多样的文化生活形式都是“符号形式”
,“符号化的思维和符号化的行为是人类生活中最富于代表性的特征,并且人类的全部文化发展都依赖于这些条件”。[10]文化人类学家克罗伯和克拉洪在考察了众多的文化定义后,同样认为文化是“通过象征符号而获致和传播”的“外层和内隐的行为模式”。[11]文化旅游化呈现的关键是文化符号的有形化、景观化和体验化。除了通过“宗教文化游、
红色文化游、山水园林游、三国文化游、诗词文化游、
休闲度假游、户外素质拓展游、节事旅游”[12]
来传播岘山文化外,
还需要做好下面的工作。
(一)制定岘山文化保护方案,恢复一批历史景点在古代地方志中大都有关于某地风景名胜的八景、十景的记载,这些景点往往是当地自然和人
文景观的杰出代表,反映了当地人民的历史记忆,是具有重要地标意义的文化符号。襄阳也有八景、十景之说———在明代万历吴道迩修纂的《襄阳府志》就有“岘山叠翠、汉江鸭绿、龙洞云深、檀溪清
浅、铜鞮夜月、铁佛晨钟、万山夕照、文选古台、隆中草庐、高阳池馆、鹿门高隐、
堕泪晋碑”等十二景的记载。其中岘山叠翠、
万山夕照和堕泪晋碑三景就与岘山有关。在清同治十三年由杨宗时修、崔淦纂《襄阳县志》卷一《地理·山川》“岘首山”条就引录了清人郑梅岭所做的《岘山十景》诗,分别是灵岘石、龙虎崖、流霞洞、啸月台、甃子室、盘陀坡、古冰
井、涤钵池、锁凤桥、归云岭。[13]
襄阳十二景也好,
岘表2岘山六大文化类别
文化类别文化表现形式
民俗文化穿天节、三月三真武山庙会、岘山文化节隐逸文化习郁和习凿齿与习家池、山简与高阳酒馆、南岘山至宜城间之冠盖里
三国文化
刘备马跃檀溪处、凤林关射杀孙坚处、刘表的“濯汉亭”、羊叔子亭遗址、沉碑潭、刘备濯笔池、堕泪碑
宗教文化谷隐寺、甘泉寺、白马寺遗址、真武山道观诗词文化
关于岘山的诗词文章众多,如《春晓》《与诸子等岘山》和《岘山亭记》等
名人文化
习郁、羊祜、杜预、释道安、习凿齿、山简、孟浩然、王叔和、皮日休等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18卷第1期2019年第1期
山十景也好,这些经由历史选择并流传下来的自然和文化景点已成为襄阳文化的杰出代表,对于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意义重大。然而大多数已经毁灭不见了,急需恢复一批岘山历史文化景点,复原岘山历史文化名山的本来面目,打造襄阳文化旅游新景区。
从文化符号上讲应该突出以岘首山、羊祜和《与诸子登岘山》为代表的山、人、文等文化传播三要素。本着尊重历史、敬畏文明、延续文化、创新发展的理念,在制定岘山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的前提下,依托历史蓝本恢复性建设一批文化景点,尤其要优先复建以羊祜为代表的三国文化景点。建议建设岘首山羊祜文化公园,复建岘山亭、羊杜二公祠、堕泪碑等最能代表岘山文化的历史文化景点。
(二)发挥岘山绿道文化传播功能,修建森林休闲诗词长廊
森林休闲旅游是满足大众绿色休闲、加强生态保育、优化林业经济产业结构、实现“森林+旅游”的重要途径。岘山作为一座临江型的森林,文化底蕴深厚,城市在岘山山脉的环抱之下,适宜开发一系列以本地居民休闲为主、外地游客旅游为辅的休闲旅游产品。
岘山自古就是襄阳市民登山徒步休闲的好去处,为了更好地服务居民户外休闲的需要,2012襄阳市启动了岘山绿道工程。岘山绿道自2012年开建,2013年建成第一期,2014年又启动了第二期建设,绿道串联起岘山周边的习家池、谷隐寺、唐城影视基地和中华紫薇园等著名景点。岘山绿道被摄影爱好者称为襄阳最美的路,被誉为“路从山中过,人在画中游”。绿道目前已成为襄阳市民户外休闲重要去
处,每逢周末绿道上总是人头攒动、络绎不绝。我们认为在发挥绿道休闲健身功能的同时,还可发挥绿道的文化传播功能。可以绿道为主线,以与绿道纵横交错的山间小道为辅线,开设不同文学主题的登山廊道。让行走于其间的人们在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精神也受到传统诗词的熏陶,过一把诗意栖居的瘾。
(三)依托传统节日,设立岘山登山文化节
岘山是一座适宜登临的山,早在西晋初年,羊祜就首开岘山登临的社会风尚。羊祜之后,历代文人又因慕羊祜当年“每风景,必造岘山”之风尚,登临岘山凭吊羊祜。自此以后,岘山因羊祜和堕泪碑而成为文人墨客前后相继登临凭吊之地,诚如唐代的李逊在《游妙喜寺记》所言:“登岘山,今古在怀,独立无对。存有令德,殁有令名。君子哉!”
这种“登岘山,今古在怀”的怀古人文情怀和个中的文化感受,在唐代襄阳籍诗人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中的那句“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成为古今的文人墨客登岘山观景、发思古之幽情的最佳旅游宣传语。登山评古、怀念先贤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理应得到发扬光大。自岘山绿道修好后,岘山早已热闹非凡,本不需要再有其他鼓动人们登临的举动,但是从弘扬传统文化、传播岘山文化的角度,还是有必要结合传统节日,赋予岘山登临以文化内涵。我们认为清明和重阳二节宜作为襄阳岘山
登临的仪式性节日。清明有祭奠先人和外出踏青的传统,重阳节有敬老、爱老和登高远眺的习俗,这与岘山登临的文化内涵具有一致性。因此,可以将二者进行文化嫁接,把登岘山感怀襄阳历代先贤的文化内涵注入到登山这项体育运动之中。
(四)发挥影视基地优势,拍摄岘山题材的影视作品
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电影从产生之日起就扮演着非常重要的关于时代、民族和地方的文化叙事功能。此外,影视旅游还有非常重要的营销传播功能,如《大红灯笼高高挂》火了乔家大院,《卧虎藏龙》成就了蜀南竹海等。岘山文化底蕴深厚,但大多只有文字记载而无物质实存,通过影视的手段,这些有说头的岘山人文故事,就可以成为诠释和丰富岘山文化形象的绝佳材料。从专业队伍方面来看,随着唐城影视基地的建成和一大批古装宫廷大片的拍摄与放映,必将对岘山和襄阳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除了市场化运作的专业队伍和影视平台外,还应给民间创作团队提供机会,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策划岘山题材的影视剧作,用摄像镜头“讲述”岘山文化故事。襄阳目前已初步搭建了襄阳大学生电影节这一面向青年学生影视创作传播平台,借助这一平台,可以引导市内外的一大批DV爱好者,用脚步丈量襄阳岘山,用镜头描绘文化,走自己的路,讲自己心目中的襄阳故事。
梅丽,陈海艳,王瑞祈,朱运海:岘山文化资源赋存及其传播策略研究

本文发布于:2023-05-30 16:09: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4341871849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岘山文化资源赋存及其传播策略研究.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岘山文化资源赋存及其传播策略研究.pdf

标签:文化   岘山   襄阳   旅游   传播   三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