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诗看襄阳的城市魅力

更新时间:2023-05-30 15:46:20 阅读: 评论:0

从唐诗看襄阳的城市魅力
  唐诗有对襄阳自然山水的总体评价,除了大家熟识的王维句“襄阳好风日”之外,还有孟浩然句“山水观行胜,襄阳美会稽”(《登望楚山最高顶》),张籍句“襄阳风景由来好,重与江山作主人”(《送李司空赴襄阳》),陆龟蒙句“汉皋古来雄,山水甲天下”(《读<;襄阳耆旧传>因作五百言寄皮袭美》。唐诗也有对襄阳人文底蕴的总体评价,如“襄阳多故事,为我访先贤”(岑参《送陕县王主簿赴襄阳成亲》),“楚垒万重多故事,江波千迭更残阳”(吴融《过邓城县作》),这些诗句都给襄阳的自然山水和人文底蕴以极高的评价,也都是总体上的概括性的评价。
一、山幽寺多隐士多
  唐诗写到襄阳的山有岘山、万山、鹿门山、岘首山、望楚山,尤其是前三者出现的频率最高。在唐诗中,襄阳的山没有泰山的雄,黄山的奇,华山的险,峨嵋的秀,但是自有特色,那就是清幽。孟浩然在《夜归鹿门山歌》中是这样写鹿门山的,“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菲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月光、烟松、长径、隐士描绘出一个世外幽处。施肩吾《岘亭怀孟生》云“鹿门才子不再生,怪景幽奇无人管”,直言山幽。
  襄阳的山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寺多,唐诗写到的襄阳寺庙有景空寺(张说《襄州景空寺题融上人兰若》、孟浩然《游景空寺兰若》、白居易《旅次景空寺幽上人院》)、云居寺(白居易《云居寺孤桐》、白居易
《游云居寺赠穆三十六地主》、温庭筠《月中宿云居寺上方》、皮日休《过云居院玄福上人旧居》)、谷隐寺(段成式《题谷隐兰若三首》)、鹿门寺(裴说《鹿门寺》)、凤林寺(宋之问《使过襄阳登凤林寺阁》)、延庆寺(皮日休《陪江西裴公游延庆寺》)、檀溪寺等等。或许是因为襄阳的山幽静,才有了这么多的寺庙,而这些寺庙也衬托出山的幽静。如宋之问《使过襄阳登凤林寺阁》“香阁临清汉,丹梯隐翠微。林篁天际密,人世谷中违。 苔石衔仙洞,莲舟泊钓矶。山云浮栋起,江雨入庭飞。 信美虽南国,严程限北归。幽寻不可再,留步惜芳菲。”前四句泛写寺阁前临清澈的汉江,掩映在翠绿的竹林中,远离尘世,中间四句特写苔石、仙洞、莲舟、钓石、浮栋的山云、庭飞的江雨,构成一副凤林烟雨图,犹如人间仙境,后四句赞美凤林寺确实美,又因时间紧迫,不能再寻访探幽而遗憾。
  山与寺的幽静可以荡涤心魂,使人静心养颜,超脱世俗的烦恼,如景空寺的幽静令孟浩然恍惚到了伽叶尊者入寂的鸡山(“寥寥隔尘世,疑是入鸡山”),使白居易被贬的苦闷内心得以慰籍(“幸
投花界宿,暂得静心颜”),让张说也说出弃官出世的话,“何由侣飞锡,从此脱朝籫”(《襄州景空寺题融上人兰若》)。在唐代有不少隐士隐居在这里,如孟浩然、张子容、王迥、辛谔、江滔,有的还是慕名远道来隐的,如唐彦谦是太原人,但却到鹿门山隐居,自称鹿门先生。这些隐士给襄阳群山增添浓厚的人文色彩,也抬高了襄阳群山的声誉,有道是“有先则灵”。
  如今,那些隐士高人已抽象为古典诗词中的符号,众多的寺庙已荒废不可寻,唯有云居寺(即今之广
德寺)历千年而不废,鹿门寺也得以重建,使缺失千余年的晨钟暮鼓再次回荡在青山中,尽管隐士不再,寺多荒芜,然而青山依旧,如今以辟为隆中风景区、张公祠国家森林公园、鹿门寺国家森林公园。对于久居尘啸中的都市人来说,这里确实是寻芳探幽,消除疲惫,静心养性的好去处。
  二、水清景秀鱼味美
  在唐诗中,汉水既没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气势,也没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湍急,而以清澈为最大特色。唐诗写汉水多用“清”“绿”“碧”等字词,就是突出汉水的清澈,如:“岘山临汉水,水绿沙如雪”(李白《襄阳曲》),“楚山碧岩岩,汉水碧汤汤”(白居易《游襄阳怀孟浩然》),“客梦岘山晓,渔歌江水清”(李颀《春送从叔游襄阳道》),岑参、丘为两人直言喜爱汉水的清澈,他们说“不厌楚山路,只怜襄水清”(岑参《饯王岑判官赴襄阳道》),“临泛何容与,爱此江水清”(丘为《渡汉江》)。唐诗写汉江最常用的喻体是“鸭头”“琉璃”“碧油”“玉”,如:“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李白《襄阳歌》),“雄鸭绿头看汉水,肥鳊缩项出泛楂”(刘长卿《送周谏议知襄阳》),是用公鸭头顶羽毛的绿色形容汉水的碧绿清澈;“酒光红琥珀,江色碧琉璃”(岑参《与鲜于庶子泛汉江》)用琉璃瓦的绿色来形容汉水的碧绿清澈;“树暖烧红烛,江清展碧油”(李益《送襄阳李尚书》),碧油是古代一种涂以清绿色油料的车蓬,在此比喻汉水的碧绿清澈;“汉水清如玉,流来本为谁”(元稹《襄阳道》)写汉水清的象玉;罗隐《汉江上作》“汉江波浪碧于苔,每到江边病眼开”,诗人患有眼疾,每次到汉江见道象青苔一样绿的汉水,病眼就睁开了。由这些诗句足以看出汉水的清澈,也就是说汉水的水质
很好,直到现在汉江还是我国同等大河流中水质最好的河流,是国内惟一一条保持二类水质的大型河流,汉江水被列为襄阳三宝之首当之无愧。
  唐诗对汉水的描写,有壮美的一面,如“楚山横地出,汉
水接天回”(杜审言《登襄阳城》),“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王维《汉江临眺》),然而更多的描写是突出汉江的秀美,是以汉江风光以秀美为主要特色。唐诗写汉江往往写到沙洲,如“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孟浩然《秋登万山奇张五》),“汉之广矣中有洲,洲如雪兮水环流”(皇甫冉《杂言月洲歌送赵冽还襄阳》),还写到禽鸟,如“枯木猿啼爽,寒汀鹤步闲”(李频《和范秘书襄阳旧游》),还写渡口,如“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孟浩然《夜归鹿门歌》),沙洲、禽鸟、渡口和清澈宽广的汉江融为一体,体现出一派秀美的风光。宋之问《汉水宴别》云:“汉广不分天,舟移杳若仙。秋虹映晚日,江鹤弄晴烟。积水浮冠盖,遥风逐管弦。嬉游不可极,留恨此山川。”彩虹、落日、江鹤、烟云、村舍、歌声交汇一起构成一副和谐秀美的画面。
  唐诗推荐的襄阳特产不是大头菜,而是一种叫缩项鳊的鱼,因其体扁而头颈短小,故称缩项鳊,习凿齿《襄阳嗜旧记》云:“汉水中鳊鱼甚美,尚禁人捕,以槎断水,因谓之槎头鳊。”刘长卿有诗《送周谏议知襄阳》云:“雄鸭绿头看汉水,肥鳊缩项出泛楂。”吴融初尝鳊鱼就将其与张季鹰家乡的鲈鱼相比,“啸父知机先忆鱼,季鹰无事已思鲈。自惭初识查头味,正是萋萋哭阮涂。”(《渡汉江初尝鳊鱼有
作》),从未到过襄阳的杜甫也知道缩项鳊的大名,“即今嗜旧无新语,漫钓槎头缩项鳊”(《解闷》),孟浩然《岘潭作》写钓鱼之趣,食鱼之乐,甚为独特:“石潭傍隈坳,沙岸晓夤缘。試垂竹竿钓,果得槎头鳊。美人聘金錯,纤手脍紅鮮。因謝陆內史,莼羹何足传?”鲜鱼还要美女用金刀来作,味道令江东莼羹盐豉逊色。
  三、城与山水交相辉映
  襄阳护城河是全国最宽的,故而有人称之为华夏第一城池,而在唐诗中,却不曾提及护城河。唐诗中襄阳城的最大特色是山水城交相辉映,如“楼台远映青山郭,罗绮晴娇绿水洲”(孟浩然《登安养城楼》),此句是作者站在樊城临江所见。所以“郭”指襄阳城,绿水指汉江,此句描绘出山水城交相辉映的特色。“江声官舍里,山色郡城头”(岑参《宋襄州任别驾》)作者处在城中官舍里,室外江声入耳,城头山色入目。“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杜审言《登襄阳城》),首句写行踪,后三句依次写城山水,三者和谐统一,构成一副壮丽图画。“襄阳青山郭,汉江白铜鞮。谢公领兹郡,山水无尘泥”(孟郊《献襄阳于大夫》),作者在两句中即写到青山城郭汉江,将其作为“兹郡”的美景。崔湜《
江楼夕望》:“试陟江楼望,悠悠去国情。楚山霞外断,汉水月中平。公子留遗邑,夫人有旧城。苍苍烟雾里,何处是咸京。”所写景物的主体依次是山水城。由这些诗句可以看出唐人有意无意的总将襄阳
山水城并置,或许在唐人看来襄阳城的魅力就在于山水城交相辉映,襄阳山不及青城幽,水不及漓江秀,城不及西安厚重,但山水城交相辉映就显现出独特的魅力。
  襄阳这座城市有个独特之处,那就是在古代至少有三座城池在现今的襄阳城内:襄阳城、樊城、邓城,而这些城池又都是历史悠久的名城,给襄阳增添了许多历史文化底蕴。唐诗对此三城多有描绘,首先说樊城,崔湜《江楼夕望》云:“公子留遗邑,夫人有旧城”,遗邑即指樊城,《水经注》云:“樊,仲山甫所封也。”已有2800年的历史,孟浩然有诗《登安养城楼》,安养城即现今的樊城,所以孟在诗中说“县城南面汉江流”。林诩有诗《送安养阎主簙还竹寺》云:“分手怨河梁,南征历汉阳”,樊城在汉水北边,故而在此称汉阳。张九龄《登襄阳岘山》云“宛宛樊城岸,悠悠汉水波”,是其站在岘山望樊城。再说邓城,邓城是周代古国邓国的都城,遗址在现今樊城北约六公里处,唐安养县治所先在樊城,贞元二十一年迁到邓城,吴融有诗《过邓城县作》是写邓城所见所感,胡曾《邓城》是写邓国为楚所灭的历史教训。唐诗写到襄阳城的很多,此不多言,有必要一提的是崔湜《江楼夕望》所说的“夫人有旧城”之的是襄阳城西北角的一段城墙,即今之夫人城,乃是东晋梁州刺史朱序的母亲韩夫人为抗击前秦的进攻而率妇女家眷所修,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在全国,象襄阳历史一样悠久的城市不少,比襄阳历史悠久的城市也有,但在同一座城市里拥有三座历史名城的城市却少见,襄阳被列为历史文化名城是当时无愧的。
  四、民俗丰富多样,民歌历史悠久
  唐诗写到的襄阳民俗有上元观灯、寒食踏青、重阳登高等。上元即正月十五,民间有观灯的习俗,襄阳亦是如此。“新正圆月夜,犹重看灯时”(韦蟾《上元唱和三首》),从唐诗可以看出襄阳的元宵灯会不仅有河灯会,还有山灯会,温庭皓、段成式等人用诗记录了晚唐的一次山灯会,场面极其壮观。“一峰当胜地,万点照严城。势异昆岗发,光疑玄圃生”(温庭皓《观山灯献徐尚书》),魏平柱教授《临汉文史考析》对此做了详细考证。再说寒食踏青,寒食即清明节的前一天,民间有寒食踏青的习俗,襄阳犹甚,孟浩然诗《大堤行寄万七》可以为证:“大堤行乐处,车马相驰突。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
王孙挟珠弹,遊女矜罗襪。攜手今莫同,江花为谁发?”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集》云:“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前首描绘了仕女争相踏春游乐的景象,反映出襄阳之繁盛,后首诗尾句惜春之情溢于言外,乃传世佳句。皮日休、颜荛有《襄阳春游》同题诗,都是写春游。从唐诗可以看出,唐代襄阳春游有两个好去处:一是大堤,前诗为证;一是檀溪,胡曾《檀溪》云:“三月襄阳绿草齐,王孙相引眺檀溪。”再说重阳登高,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是写其在重阳节登山赏景,思念友人,“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唐诗写到襄阳民歌有襄阳歌、大题曲、白铜鞮、常林欢。张柬之、崔国辅、李白、李端、杨巨源、郑锡、李贺、张裕、陆龟蒙、僧子兰等诗人都曾用这些乐府旧题创作过诗歌,内容多写男女恋情,有的写对佳人的怀念,如李白的《大堤曲》“不见眼中人,长天音信断”;有的以思念佳人暗喻求贤,如张柬之的《大堤曲》“迢迢不可见,日暮空愁予”;有的写女子盛情待客,如李贺的《大堤曲》,陆龟蒙
的《大堤》;有的写思妇盼郎归,如僧子兰《襄阳曲》“为忆南游人,移家大堤住。千帆万帆过,尽过门前去。”白铜鞮可能是儿歌,非常流行,李白《襄阳歌》“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 ”,刘长卿《送周谏议知襄阳》“里儿尚唱白铜曲,耆旧争随画鹿车”,足见其流行。这些原产于襄阳的民歌是襄阳人民给祖国民歌乐园作出的贡献,也是襄阳淳朴民风的体现。
  五、典故胜迹特别多
  唐诗反映出襄阳众多的历史典故。崔湜《襄阳作》云“蛟浦菱荷净,渔舟桔柚香。醉中求习氏,梦里忆襄王。宅坏任思凤,碑存更忆羊。”三联之中提到邓遐、习家池、楚襄王、庞统、羊祜五个襄阳典故。李百药诗《王师渡汉江经襄阳》亦提到五个襄阳典故:杜凯沉碑、汉皋神女、马跃檀溪、堕泪碑、高阳池。众多的典故赋予襄阳这座城市浓郁的人文气息,历代文人骚客也乐意征引,或抒情言志,或伤时感世、或追古览今。
  例如写襄阳的水,诗人往往提到这些典故:汉皋神女、昭王沉江、杜预沉碑、邓遐斩蛟。汉皋神女是个美丽的神话,《初学记》引《韩诗》曰:“郑交甫过汉皋,遇二女,妖服佩两珠。交甫与之言曰:愿请子之珮, 二女解珮与交甫,而怀之。去十步,探之则亡矣。回顾而女亦不见。”这个美丽的神话令无数诗人产生了无限的遐想,有人看到波光鳞鳞就怀疑是神女在弄珠,“向夕波摇明月动,更疑神女弄珠游”(孟浩然《登安养城楼》);

本文发布于:2023-05-30 15:46: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4327801788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从唐诗看襄阳的城市魅力.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从唐诗看襄阳的城市魅力.pdf

标签:襄阳   汉江   山水   樊城   历史   典故   城市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