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诗歌鉴赏综合测试(二)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更新时间:2023-05-30 11:29:27 阅读: 评论:0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诗歌鉴赏综合测试(二)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诗歌鉴赏综合测试(二)
    (一)(2017.湖北一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①隔山川。
    乍见翻②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③。
    【注】 ①几度:几年。②翻:反而。③共传:一起举杯。
    (1)下列选项中,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自从别后,数年不见,山川阻隔,相会不易,首联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突出了离别久远,相见之难,其间的相思,自在言外。
    B.久别相逢,乍见后反疑为梦境,因分离太久而相互问年龄。“翻疑梦”,把诗人诧异、自责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
    C.结尾表面上是劝饮离杯,实际上却是总写伤别。“更”点明了即将再次离别的伤痛。“惜”表现出彼此珍惜情谊和恋恋不舍的离情。
    D.诗人与老友久别重逢,悲喜交加,在孤灯下饮着离别的酒,不觉恋恋不舍,表现出两人的情谊及对友谊的珍惜。
    E.本诗运用倒叙的手法,先想象离别之后相思的情景,再写忽见之喜,再抒又将别之情,不胜黯然,情感起伏,波澜曲折,富有情致。
    (2)    颈联中的“寒”和“暗”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6分)
    (二)(2017.抚顺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11分)
    新晴山月
    文 同
    高松漏疏月①,落影如画地。
    徘徊爱其下,夜久不能寐。
    怯风池荷卷,病雨山果坠。
    谁伴予苦吟?满林啼络纬②。
    【注】 ①疏月:稀疏的月光。②络纬:一种草虫,又名“络丝娘”,即纺织娘。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诗的一、二两句紧扣诗题的“月”字,第一句写月光的神,第二句写月光的形,两句仅十个字,但描绘得细腻生动,境界优美。
    B.三、四两句写出了诗人在松下久久徘徊,不愿离去,更不愿匆匆入睡而要充分享受
这良辰美景的心境。
    C.五、六两句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池塘里的荷花好像因为怕风吹,所以将叶子卷了起来,山果以雨为病,形象地写出山中雨久,山果因遭雨害而自落的情景。
    D.七、八两句运用了设问的手法,把纺织娘不停地鸣叫与自己的低吟相映照,写得十分和谐,在自问自答中结束全诗。
    E.作者以诗人兼画家的双重眼光,观察和体会月夜美景,描绘了高松、月影、风荷、果落、虫唱等景色,写出山中月夜初晴后的幽美、清爽、寂静。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如何表达的?请结合全诗内容赏析。(6分)
    (三)(2017.肇庆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
    虞美人
    周邦彦
    廉纤小雨池塘遍,细点看萍面。一双燕子守朱门,比似寻常时候、易黄昏。
    宜城酒泛浮香絮,细作更阑语。相将羁思乱如云,又是一窗灯影、两愁人。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及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词的开头两句描绘了细雨蒙蒙、洒满池塘、点落在萍面上的迷人春景,一个“看”字,把人与细雨、浮萍联系起来,以乐景反衬主人公内心的愁苦。
    B.“比似寻常时候、易黄昏”一句,表面点明已是黄昏时分,也暗含了光阴飞快、即将别离的深层意蕴。
    C.下片开头二句,描写美酒飘香、杨花飞絮的饯别情景,然而离人之间却相对无言,伤别之情更显凄婉悲凉。
    D.“相将羁思乱如云”一句,直言行人心烦意乱,运用比喻的手法,将羁思烦乱的无端无序勾画出来。
    E.这首词,以时间的推移和主人公活动场景的变化,描绘寻常人物情事,却也别具一种朴实、厚重的感人力量。
    (2)词的结句“又是一窗灯影、两愁人”与上片哪一句相呼应?这两句怎样表达离人深致的情愁?(6分)
     
    (一)【北京市朝阳区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三年级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诗,完成14-16题。
    咏梅
    高启【1】
    云雾为屏雪作宫,尘埃无路可能通。
    春风未动枝先觉,夜月初来树欲空。
    翠袖佳人依竹下,白衣宰相在山中。
    寂寥此地君休怨,回首名园尽棘丛。
    注释:【1】高启,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才华高逸。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点明了梅花生长在冰天雪地且不染俗尘之处。
    B.颔联中“空”字传神地写出了月下梅花的朦胧之美。
    C.颈联中的“白衣宰相”,既指梅,也暗指诗人自己。
    D.尾联“回首”一句,诗人借梅表达远离名园的怨恨。
    15.本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下列诗句没有采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3分)
    A.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
    B.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李清照《蝶恋花》)
    C.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咏梅》)
    D.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白梅》)
    16.本诗中“翠袖佳人依竹下”化用了杜甫《佳人》中的诗句“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来传情达意。杜诗塑造了一位遭遇战乱、被丈夫抛弃之后仍坚贞自守的绝代佳人的形象。这一化用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6分)
    (二)【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垂鞭渔家傲
    朱敦儒
    谁转琵琶弹侧调,征尘万里伤怀抱。客散黄昏庭院悄,灯相照,春寒燕子归来早。
    可惜韶光虚过了,多情人已非年少。只恐莺啼春又老,知音少,人间何处寻芳草。
    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A.词的一、二句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叙写了词人听到琵琶声而引起的无限感慨。
    B.“征尘万里”点明了客居他乡的处境,“伤怀抱”一词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C.“客散黄昏庭院悄”写出了客人聚会离开后庭院静谧的情形,给人孤单落寞之感。
    D.燕子本是自然之物,但在词人眼中充满情义,燕子早早归来给自己带来了慰藉。
    E.“只恐莺啼春又老”一句既点明时令,又在景物描写中寄托着强烈的情感。
    16.有人说词的下片充满了悲惋之情,请结合词句分析。(4分)
     
    参考答案
    课堂练习:
    1、解析:B项,“诧异、自责的神态”错,应该是“欣喜、惊奇的神态”。E项,“倒叙的手法,先想象离别之后相思的情景”错,应是“由上次别离说起,接着写此次相会,然后写叙谈,最后写惜别”。
    答案:BE(答对一项得2分,答对两项得5分)
    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分析“寒”和“暗”字的表达效果,首先答出两字的表面意思,然后分析两字对抒发诗人情感和营造意境等方面的表达效果。
    答案:①“寒”“暗”客观地描写了朋友深夜叙谈的环境特征,孤灯照雨雨愈寒,湿竹环绕浮烟显得更浓更暗;②“寒”“暗”真实地表达了诗人的主观感受,刚重逢又要离别,心境倍感凄暗;③“寒”“暗”二字使情景交融,营造了一幅寒冷、湿暗、凄清的老友话别图,既渲染了诗人悲凉暗淡的心情,也象征着人事的浮游不定。(每点2分)
    1、解析:A项,第一句非常细腻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站在松林中见到的月光透过高大的松树枝叶只露出几缕的美景,表现了松树枝叶的浓密,漏下的月光的疏淡;第二句描绘了照在松树上的月光,将婆娑的树影投落到地上,勾画了一幅斑驳的水墨青松图。这两句诗,都是写月,但第一句写月光的形,第二句写月光的神。C项,是拟人的手法。
    答案:AC(答对一项得2分,答对两项得5分)
    2、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鉴赏文章表达技巧的能力。这首诗以诗人兼画家的双重眼光,观察和体会月夜美景,描绘了高松、月影、风荷、果落、虫唱等景色,
写出山中月夜初晴后的幽美、清爽、寂静,表达了作者漫步月夜林下的恬静、愉悦之情。首联和颈联借助“高松”、“月影”、“荷”、“果”等意象,表达了作者愉悦之情;颔联和尾联则直抒胸臆,直接表达自己对林中夜景的喜爱之情。
    答案:诗歌表达了作者漫步月夜林下的恬静、愉悦之情(或醉心山水的淡泊情怀)。(2分)寓情于景,(1分)首联和颈联用极细微的笔墨,描写了月夜山林中高松、月影、荷卷、果落等幽美、静谧的景色,(1分)颔联和尾联则直抒胸臆,(1分)表达自己对林中夜景的留念、喜爱之情。(1分)(如果有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1、解析:A项,开头描写的是凄清雨景。C项,错在“离人之间却相对无言”。
    答案:AC
    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结构及情感的能力。借助一双苦闷的燕子与两个愁人的影子可推知呼应的句子。从“守朱门”和“两愁人”等词可知,这两句抒发了即将分离的凄恻哀伤之情。
    答案:词的结句与上片“一双燕子守朱门”呼应。“一双燕子守朱门”一句,描写黄昏细雨之
中,深院里是一对固守朱门的燕子;“又是一窗灯影、两愁人”一句,描写离别之际,灯下是相对而立的一对零落身影。一双苦闷的燕子与两个愁人的影子,两个意象的遥相呼应(映衬),令即将分离的情景格外凄恻哀伤。(写出相呼应的句子,得1分;两句词的句意解析,各1分;从意象、意境、心境的角度分析,各1分。)
    达标测试:
    (一)14.(3分)D(“诗人借梅表达远离名园的怨恨”有误)
    15.(3分)B
    16.(6分)本诗此句把梅花比作依于竹下的翠袖佳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梅花于冰雪中绽放的美丽,以及与青竹为伴的高洁志趣,化用杜诗更增添了意蕴,凸显出梅于苦寒之中甘于寂寥、高洁自守的品格,寄寓了诗人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格追求。

本文发布于:2023-05-30 11:29: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4173671847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诗歌鉴赏综合测试(二)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诗歌鉴赏综合测试(二)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pdf

标签:诗人   表达   手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