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活动方案第3版(1)(1)

更新时间:2023-05-30 09:11:39 阅读: 评论:0

安徽-江西游研学课程-----走进徽文化
为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让孩子们能在旅行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增长见识、体验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提高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孩子们的综合素质,我校开发自建构课程——研学课程。研学课程对于孩子们认知能力的提升、情感体验的丰富、价值观念的构建以及主体性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该课程关注知行合一、回归生活世界和注重综合学习的理念,同时凸显了真实性、综合性、整体性等特征。让孩子们在自然和社会的大课堂中提升终身发展所需的能力, 做全面发展的人,自己创造未来。
一、组织建构
为了保障研学旅行的顺利、有序及安全举行,高二年级成立研学旅行领导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李研、王苗
副组长:彭冲
成  员:陈丽芬、王泰然、陈美丹、自治委员会成员10人
二、课程内容
1课题《赏徽派建筑,访千年瓷韵》
2.时间:2019年10月10日-10月30日
3.地点:安徽、江西
4.参加人员:王泰然班 陈丽芬班学生  班主任两名  专业教师两名  导育教师一人
5.课程目标:
①了解徽文化及徽建筑;
②学习古法草木染,了解草木染知识,实际感受染布过程;
③了解陶瓷的制作工艺,能叙述陶瓷的特点与商业价值。
④观摩徽派建筑及原始村落,培养审美能力;
⑤通过实地感受陶瓷的制作工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工匠精神、创新创造意识和美术造型能力,提高其鉴赏能力。
三、活动安排
(一)研前准备
1.学生自主设计研学行程及路线;
2.翟幼苗老师指导学生对安徽黄山、江西婺源的地形特征进行分析;
3.王明达老师就景德镇进行介绍,学生根据问题对陶瓷的历史渊源,南北艺术风格的差异进行展示;
4.各组组针对以前的研学活动提出本次研学活动的注意事项。
(二)研中活动
1.研学第一课:初识徽文化和徽建筑——宏村
徽派建筑又称徽州建筑,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梁架多用料硕大,且注重装饰。还广泛采用砖、木、石雕,表现出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
黟县宏村,背靠古木参天的雷岗山,前临风光旖旎的南湖,傍依碧水萦回的浥溪河,整个村落设计成牛形,景色极为秀丽,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称。徽州古民居,多为三间、四合等格局的砖木结构楼房,平面有呈口字、凹字、日字、字母H等几种类型。它以黛瓦、粉壁、马头墙为表型特征。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特点。
2.研学第二课:看徽州木雕楼,赏徽州歌剧
徽州卢村木雕楼景区。木雕楼景区位于黟县北部的卢村,距宏村仅二公里,是以卢姓为主聚居的古村落;卢村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的木雕楼群而著称,木雕楼享有中国木雕第一楼之誉
看《宏村·阿菊》实景演出。《宏村.阿菊》以古徽州文化为前景,艺术再现徽州女人贤惠、勤劳、持家、教子、耕耘劳作以及忠贞如一、保卫家园的新形象、新身份。全剧融入多种全新的剧场艺术元素,气势恢宏,新锐震撼。
3.研学第三课:感知美丽,触摸秋天
“青山列画屏,雨余翠欲滴。秋叶更春花,纷披似锦织。”屏山村位于黄山市黟县县城东北约4公里的屏风山和吉阳山的山麓。属于典型的江南水乡村落。吉阳溪九曲十弯,穿村而过,两岸石磅不时飞来村妇浣洗的锤声,蓄水石磅白花飞溅;青砖灰瓦的民居祠堂和前店后铺的商铺夹岸而建;十余座各具特色的石桥横跨溪上,构成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特有的风韵。
木芙蓉花开的正旺,桂花飘香,金黄色的稻田和灰白相接的建筑物相得益彰,稻田里悠哉悠哉的水牛享受着生活。
4.研学第四课:看南屏古祠堂,学古法草木染
南屏村位于安徽省黟县西南,是一座有千年历史、规模宏大的古村落,因《菊豆》、《卧虎藏龙》等多部著名影片在此拍摄,被称为中国影视村。南屏村有近三百多座明清古建筑,村中有36眼井,72条巷,从村头到村尾二百多米的一条中轴线上,至今保留这八个大小祠堂,这种祠堂群在全省也是仅此一家。全村一千多人丁,却有36眼水井,72条古巷,
300多幢明清古民居。且村中至今仍保存有相当规模的宗祠、支祠和家祠,被游客誉为“中国古祠堂建筑博物馆”。
学习草木染知识,动手染色一块小方巾。草木染,也称植物染,采用天然植物、中药材、花卉、蔬菜、茶叶等制成染料,为织物染色。草木染取法自然,无污染,使用过的色素能分解而回归于自然。染出的织物色泽纯净柔和,散发草木清香。通过提炼自然的颜色,把这些色彩留在身边,融于生活,是大自然恩赐给人类的礼物。
5.研学第五课:走进江西,遇见李坑
江西婺源县秋口镇的李坑村,建村于北宋祥符年间庚戊年(公元1010年),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这是一个人杰地灵的所在,历代人才辈出,最为有名的当属南宋乾道三年(公元1166年)的武状元李知诚。该村四面环山,古建筑保存完好,布局极有特色。村外两条山溪在村中汇合为一条小河,溪河两岸均傍水建有徽派民居,河是建有各具特色的石拱桥和木桥。河水清澈见底,河边用石板铺就洗菜、洗衣的溪埠。山光水色与古民居溶为一体,相得益彰,活生生一幅“小桥流水人家”宁静景象。
6.研学第六课:访明清古建筑,会思溪古韵遗芳
思溪建于南宋庆元五年(公元1199年),村落背山面水,嵌于锦峰绣岭、清溪碧河的自然风光之中,房屋群落与自然环境巧妙结合,山水互为点缀,如诗如画,意境神美。村口明代“通济桥”和“如来佛柱”,是古时村落水口组合建筑的孑遗;村中清代商家住宅“振源堂”、“承裕堂”、“承德堂”、“孝友兼隆厅”等。“三雕”(砖雕、石雕、木雕)工艺精湛,充分体了徽派民居的建筑特色,清代“银库”屋,当世现已少见;“敬序堂”花厅,一派古色古香,为品茶对弈、吟诗作画理想之地;俞氏客馆格扇门上,阳刻96个不同字体的“寿”字组成的“百寿图”,堪称“木雕精品”。整个村落以明清古建筑为主,青石板铺地,村落背靠群山,与溪水和稻田融为一体。
7.研学第七课:赏书乡之地,品古村遗落
“鸟语鸡鸣传境外,水光山色入图中。”这幅对子所描绘的景色就是最美乡村婺源的汪口村。汪口村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自宋代以来,文风鼎盛,人才辈出。仕人、著作层出不穷,故有“书乡”之称。汪口村山环水绕,风景秀丽,得山水之灵气,地灵人杰,是古徽州一方"徽秀钟灵"之地,因地处双河汇合口,碧水汪汪而得名,是一个以俞姓为主聚族而居的徽州古村落。
8.研学第八课:走进景德镇,邂逅古老技艺
——识China,从景德镇开始
景德镇陶瓷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历史记忆和民族符号,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其在技术和艺术上的成就以及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独特智慧和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国,深刻影响着各国陶瓷及文化的发展。因为一项手工艺而活色生香了千余年。也许当年宋真宗将自己的年号“景德”赐予这座小镇时,她便与陶瓷签下了千年契约,以她独特的风姿,历史中旖旎前行,这就是——景德镇。了解祖国千年的瓷文化,必须要从景德镇开始。
(三)研后总结
1.感知艺术创作的美好情感,每人一篇研学总结;
2.根据所见所思所感做一副画——我心中最美的地方;
3.充分利用时间,进一步提高孩子们的表达力,培植孩子们关心国家大事的情怀,返程途中活动安排:大家畅谈感受:比如研学收获,路途见闻,国家变化,人文地理,高铁信息……

本文发布于:2023-05-30 09:11: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409099600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研学旅行活动方案第3版(1)(1).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研学旅行活动方案第3版(1)(1).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研学   建筑   木雕   村落   课程   孩子   草木   能力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