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生考察报告
一个礼拜以来对徽派建筑的触摸、受徽州古文化的熏陶,已让我对这片宁静祥和之福地产生了种浓厚的依恋之情。它那高高的马头墙、幽深的古巷,粉墙青砖黑瓦的古民居,精雕细琢的明清雕刻,极具魅力的明清家具,无不令人徘徊踟躇、流连忘返。
依计划我们由专业老师带队,于十月七日从学校出发,在安徽黟县进行我们的写生实习。经过十几小时的颠簸,终于来到了宏村。当时是傍晚时分,落日的余辉打在村口古桥上,给古桥晕上了淡淡的一抹胭脂。到处是写生归来的学生,三五成群。由于大家都很疲劳,我
们先去饭店落了脚。
第二天一早,我就见识到了
宏村的美。站在水龙头前,不经意
地抬头,层层叠叠的屋顶,远处的
山在薄雾的笼罩下若隐若现,宛如
含羞的少女蒙着面纱。宏村的早晨
微凉,略带寒意。古老的青石板小
路,古朴的民居建筑,在青山绿水
的映衬下格外静谧。
导游给带我们介绍了这个被
称为“中国画里乡村”的村落。宏
村旅游,形象地说,是一次穿越“牛
肚”的旅游。不识牛肚真面目,只缘身在牛肚中。“山为牛头,树为角,桥为牛腿,屋为身,凿湖为牛肚,引泉为牛肠”,宏村的古人在500年前,便开始在建筑领域里探索“仿生学”。他们按照“牛”的形象设计整个村落布局。从而为宗族带来了兴旺。牛形村落是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一大奇迹。
村口的两棵古树,是牛的两个犄角,一棵红扬,一棵银杏。以前村里有嫁娶之事,就绕红扬三圈,寓意百年好合;村里有高寿老人过世,就绕银杏三圈,寓意子孙后代高福高寿。沿着卵石小径,我们来到了牛刍胃“南湖”。湖边有著名的南湖书院,民国时期的驻英大使汪大婱、当代著名科学家李小娟在此接受过启蒙教育。
牛胃是一个半月形的池塘,曰“月沼”。所谓“花开则落,月圆则亏”,汪氏族人追求花未落月未缺的境界,始终对美好事物抱有希望。由于风景秀美,很多影视剧都在此取景,比如《画魂》、《风月》,《卧虎藏龙》里“蜻蜓点水”的镜头等等。80年代发行的安徽民居的邮票也是以月沼旁的建筑为主题的。
进入宏村会就会看到的一个大池塘,水很清澈.。整个村子都被水环绕着,我们只要跟着流水走,就不会迷路。
顺着蜿蜒曲折的巷子,脚边是清水潺潺的“牛肠”,在这个保留着古味的村落里,我感受着前人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这里的美没有办法用言语表达,这里的景色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缕清风,一抹红霞,每一条小路,每一汪流水,每棵树每朵花,就连那一尾小草也叫人禁不住产生怜惜之情,青山绿水阳光之间,叫我们流连忘返,沉醉其中。
进入宏村会就会看到的一个大池塘,水很清澈.。整个村子都被水环绕着,我们只要跟着流水走,就不会迷路。
这里川媚山秀,气候宜人,湖光山色,独领神韵。地势较高,常常云蒸霞蔚,时而如泼墨重彩,时而如淡抹写意。恰似巨幅长卷,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仿佛身处蓬在宏村画建筑速写简直太适合不过了,高高的马头墙,曲径通幽的小巷,还有满目的绿色,完整的徽派建筑。速写的一开始不是
太顺利,总是停留在那黑瓦上,更像是去表现一种肌理效果,
用线也不是太灵活。到后来就好多了,线也比较自然流畅,透视也没有很大问题了,原来速写中存在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真受益匪浅啊!
马头墙、青石板路、各色的砖雕石雕木雕、对联,浓郁的书香气息弥漫其中,寒窗苦读,读书第一的寓意无处不在。好一个文化村落。
单一个月沼就给我千变万化的感受:阳光下的半月湖就好象是娇羞的新嫁娘,欢欣喜悦。《再别康桥》里有这么一句:“在康桥的柔波里,我愿做一株水草”.在月沼动人的水波中,我愿化做池塘里的一尾鱼,一只鸭。雨打月沼分外妖,微风徐来,水波不兴。这是画家的天堂,是摄影爱好者的梦境,是一切对美有倾慕之心的人向往之地。色彩如此丰富多姿,每一秒都有新的颜色涌现出来,每一秒钟又有色彩失去,就像波浪,一阵阵地,但又不象波浪,它们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只在你眼前一闪,还未等你发出赞叹之声,又有更美的音符展现出来,连绵不绝。
不仅是月沼,在南
湖,在村落任何的一个
拐角,只要你注意,就
能发现美的存在。一线
天,这个只容得下一人
行走的巷子里,我看着
天,想到了“坐井观天”
的故事。倘若真有这么
美丽的“井”,我倒愿意
做只见识浅薄的“蛙”。
在班驳陈旧的围墙边,
在红扬树的树干上,你
也可以领悟到人生的道
理。都说树洞是树干里
有虫子以后,啄木鸟为
树治疗后所留下的痕
迹,这也是大树的伤疤。
可是不论伤的有多深,
伤口也终有愈合的一
天。所以,树洞的寓意
就是:“没有什么伤口是
愈合不了的”。我们用画
笔,用心来描绘试图把
最美好的一刻留下来,
用我们对艺术的热爱之
心,让时间定格在宏村最绚丽的季节,速写是我们训练的主要目的.
宏村依山傍水而建,村后以青山为屏障,同学们在写生创作中,纷纷以自己最广阔的情怀来展现这里建筑的独特与风景的美丽,在绘画中容入了自己的感情,同时锻炼了自己,展示了自己的绘画风格。同学们在写生期间,起早摸黑,早早的拿上速写本在村里的每一个角落进行写生,直到很晚才依依不舍的回来。
卢村在安徽省黄山市黟县,距世界文化遗产“皖南古村落”的宏村竟有1公里之遥。卢村木雕楼又称七家里民居群,由七家古民居组成,均为卢氏三十三世祖卢帮燮于清道光年间所建,算来距今至少有150多年的历史了。
卢村在安徽省黄山市黟县,距世界文化遗产“皖南古村落”的宏村仅有1公里之遥。卢村木雕楼又称七家里民居群,由七家古民居组成,均为卢氏三十三世祖卢帮燮于清道光年
间所建,算来距今至少
有150多年的历史了。
卢帮燮也是很小
就外出经商,并且发了
大财,故有“卢百万”
的绰号,以后又承袭祖
制,在京城当奉政大夫
和朝议大夫,官居四
品,有了光宗耀祖的条
件和资格,于是回家乡
倾力建造了这处木雕
楼,请了大批能工巧
匠,不厌其精地雕饰施
工,历时20多年时间,
才最终建成了这处气
宇恢宏、精妙绝伦的木
雕楼。
卢村木雕楼群的主楼为志诚堂,围绕着它还有几座精美的楼屋,分别是思济堂、思成堂、思羲堂、玻璃厅等。楼内的木雕采用了混雕、线雕、隐雕、剔雕'透雕等各种技艺,折射出古代艺人、工匠娴熟的技巧、超凡的智慧、深厚的文化积淀。
走进志诚堂,所能看见的门、窗、檐、梁、垂替、雀替等,无一不是构思精巧的木雕构成,令人叹为观止。其左右各有八扇莲花门,门的眉板、胸板、裙板全由木刻雕饰,特别是裙板上选雕的图案,如太公钓鱼、苏武牧羊、太白醉酒、羲之戏鹅、渊明陶饮,八仙过海、竹林七贤、唐师奶儒、二十四孝等等,
均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实、典故、传说、佳话,几乎可以涵盖展现中国5千年的文明史了。
卢村木雕楼,至今仍由卢氏后人居住。在“文革”十年浩劫的“破四旧”中,一些作品中的人物,被斥为封建糟粕而受到毁损,后来村民用泥巴糊住木雕构件,才保住了这一所文化瑰宝,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接下来我们启程去了木坑竹海。体验当地人民的生活,爬山,伐竹子,爬山的我们虽然很累但是我们
依然非常开心,我们见到了古老的生活方式,真想就地安居在那里,每天爬山,砍竹子,第一次从山上看下面的场景,真的非常漂亮,木坑竹海的旅程,使我们大开眼界,感受颇深。
我们写生的第四站是西递。“西递”距黟县县城8公里,始建于北宋皇祐年间(公元1049~1054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为胡姓人家聚居之地,现有居民300余户,人口1000余人。整个村落呈船形,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多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和建筑的设计布局协调,村落空间变化灵活,建筑色调朴素淡雅。
西递现保存有完整的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包括凌云阁、刺史牌楼、瑞玉庭、桃李园、东园、西园、大夫第、敬爱堂、履福堂、青云轩、膺福堂等,都堪称徽派明清古民居建筑艺术之典范,从而被誉为“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西递村中各家各户的宅院都颇为富丽雅致:精巧的花园、黑色大理石制作的门框、漏窗,石雕的奇花异卉、飞禽走兽,砖雕的楼
台亭阁、人物戏文,及精美的木雕,绚丽的彩绘、璧画,都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之精华。其“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文化内涵之深”,为国内古民居建筑群所罕
见,是徽派民居中的一颗明珠。
西递村已开放的保存较好的古
民居有十二三个。
西递“敬爱堂”中有一个大大
的“孝”字匾,乃南宋哲学家、
教育家朱熹所书,运笔浑厚,
气势恢弘,字的图象从右看,
好像一个仰面作辑敬老孝顺的
后生,孝也!可左边看,那就
是猴子在张口大喊、拳打脚踢,
不孝也!该字既是书法又是图
画,朱熹书之是巧合还天意,
太有意思了。
西递村原有牌坊十多个,
现只有一座保存完好的胡文光
石雕牌坊,建于明万历六年的
“胡文光牌坊",当时的西递人
胡文光登嘉靖乙卯科进士,先
为江西万载县知县,后为胶州
刺吏,迁荆王府长史,授予四品朝列大夫。因其政绩显著,皇帝遂恩准敕建这座石坊。牌坊高12.3米,宽9.95米,系三间四柱五楼单体仿木结构,通体采用不易风化的"黟县青"大理石。
我们写生的第四站是南屏,我们又展转到了南屏,虽然仪式很简单,但对我们艺术系来说意义很深远。众所周知,皖南为山区,一般都是山村风格布局,可是进入屏山古村却是“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景。村里舒氏家族聚族而居,相传已有1100多年历史,是一个“养在
深闺人未识”的旅游胜地。
南屏现仍然是皖南重要
的养蚕基地,因为老鼠是蚕的
天敌,所以家家都养猫,也是
村中一大特色。屏山的秀丽在
于村中一条吉阳溪,小溪曲曲
弯弯,穿村而过,两岸具有江
南特色的古建筑沿河而建,十
余座各具特色的石桥横跨溪
上,桥下不时有村妇浣洗的捣
棰声。村中主要的古建筑有菩
萨厅、光裕堂、成宜堂等祠堂,
其中的舒庆馀堂是我国目前极
为少见的明代建筑。小学校对
面的“御前侍卫祠堂”,现在虽
然像澳门的“大三巴牌坊”一
样,只剩下一个牌楼,但是依
稀可以想象到当年的气势。村中有少许高楼,是欣赏古村全貌的望台,村中的建筑多有重重叠叠的马头墙,到处是白墙灰瓦的民居,不但是一派古风犹存的氛围,而且具有江南水乡特有的美。
我们自己跟着导游在屏山里转了一圈,使我们真正的了解了屏山。天人合一藏风得水桃花源,千年承耕读兴商故里地,地处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之间的屏山。唐宋时称长宁里,就是长久安宁的地方,“都”是古代乡镇的自然建制。唐代末年,九都看中这快风水宝地,举族从庐江迁来九都。这里山环水绕,地域开阔,北有状如屏风的屏风山坐靠背,也因此得名屏山村。南边有石山作照山,东有吉阳山、三姑峰与西边的双风山合为左右抱山。吉阳山在北段,是村中吉阳河的发源地。三姑峰三峰并峙,形状大小相差不大,据古传是村中一富户三个女儿入山游玩摘食仙桃所化...
结束了安徽黟县的写生之旅
后我们接着去了杭州西湖,经
过几个小时的颠婆我们终于到
达西湖,一到西湖就感受到了
雨中西湖的美景,不知道是不
是老天也在眷恋我们,让我们
真正的感受了西湖之美,我们
坐着船慢慢的行走在西湖之
上,朦胧展现的雷峰塔异常漂
亮,断桥的美更是让乘坐的游
客惊叹不已,上岸后我们四处
转了转,看到了三潭印月等说
不出来的美景。西湖,一副天
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不论是居住多年的人们,还是
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者天
下无双的美景多倾倒。
最后一站,北京。想到那一座古老沧桑的历史古城,很沉稳,很有历史的韵味,
历史悠久让北京在历史名城中占据了一席之地,现代新奇的建筑,也让北京在世界城市之林站住了脚跟,现在的北京在包含了中西文化,今古文化后,想人们展示出一个独特的北京,者俩种印象让我对此次写生充满激情。到达北京我们先安顿了下来。
第二天我们首先参观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见识到了不一样的新鲜元素,这些元素在不断的冲击着我们的大脑,也是我们在极力学的的时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