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OD项目实践模式分析
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简称“EOD”)受到广泛关注,试点项目逐渐成熟,政策出台愈加密集,金融产品日益丰富(EOD概念及基本操作模式详见:EOD模式解析)。该模式旨在将绿色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结合,探索一条“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统筹发展的新路径。
为勾勒近年EOD实践模式,笔者以“EOD”、“生态环境导向”为关键词通过各地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网站检索了全部招投标项目,并逐一搜索了生态环境部公布的试点项目。剔除投资额一千万以下的项目,从目前市场上公开的招投标信息中筛选出已中标落地项目10个(具体见文末附件),围绕上述样本进行分析。
基本结论:
1、样本EOD项目主要采取“投资人+EPC”、PPP、“特许经营+EPC”以及施工总承包等模式实施,其中“投资人+EPC”、“特许经营+EPC”是当前EOD项目实施的主流模式。
2、投资类EOD的关键是投资人如何实现正常的投资回报及退出。从样本回报机制来看,主
要包括经营收益、土地指标收益、投资补贴收益、股权回购收益以及PPP模式下的政府购买生态服务付费。目前单纯依靠项目经营收益实现资金平衡的EOD项目屈指可数。从各类收益的政策导向来看:土地出让收入已无法作为项目收益,土地指标收益或成为新的突破口;补贴收益应避免设计成债务性条款,防范地方隐性债务风险;政府付费型EOD只有在PPP模式下才能实现。
3、发包人层面,地方平台公司作为招标人承担项目业主责任的情况占比最多,比例超过8成;中标人层面,央企联合体在中标人当中占比六成,占据主导地位。
4、分布区域看,中西部省份财政能力相对较弱,EOD项目投融资需求较大。从各地申报的试点项目分布看,华东地区试点项目申报数量居多。可特别关注成都作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落地EOD项目的可能性。
一项目总投(合同额)各区段数量
本次统计的10个项目中,投资额10亿元以下项目3个,均为施工总承包项目;10亿-50亿元项目2个;50亿-100亿元项目3个;超100亿元项目1个。
二落地项目模式
EOD项目通常以产业类项目的投资为核心,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载体,推动公益性较强、收益性差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有效融合,用产业运营收入弥补生态环境建设投资,统筹推进一体化实施,将生态环境治理带来的经济价值内部化。从项目包装的逻辑上看,大部分项目需要通过产业类项目反哺生态环境类的项目,减少政府的财政投入,并实现整体投入产出的平衡。
样本显示,EOD项目主要采取“投资人+EPC”、PPP、“特许经营+EPC”以及施工总承包等模式实施。其中施工总承包项目3个;PPP项目1个;“投资人+EPC”项目4个;“特许经营+EPC”项目2个。
1、施工总承包模式
上述10例样本中,有3例采用施工总承包模式。其中2例项目中标价不足亿元,规模较小,另1例项目系巴中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及巴河治理 EOD 项目中单独划出的B包,对比投资额,该项目B包(投资额7亿元)仅为A包(投资额56亿元)的1/8。从样本可知,施工总承包模式适用于一部分投资额较小的项目。
2、PPP模式
10例样本中,有1例采用PPP模式,即:蓟运河(蓟州段)全域水系治理、生态修复、环境提升及产业综合开发EOD项目。
该项目工期为20年,中标额约为65亿元。区政府采用引入投资建设人的方式确定合法投资建设主体,与政府指定的平台公司依法成立流域投资公司。项目通过生态综合修复和片区综合开发两步实施。公益性生态综合修复部分包括水系综合治理、矿山修复。而片区综合开发部分主要指生态环境修复后,规划一定比例的土地空间进行产业开发,中交集团利用自身运营能力,引入观光农业、康养、新能源等环境友好型项目,实现环境+社会+经济效
益的结合。收益构成方面,一方面是政府付费部分,即针对流域治理部分政府购买服务,中交联合体提供建设运营养护服务并结合绩效获得政府付费;二是使用者付费部分,即结合蓟州区自然资源及中交联合体企业资源,导入文化旅游、康养运动、智慧农业等项目,盘活经营性资产,中交联合体获得相关经营性收益;三是政府方提供的额外收益,如中交联合体可按比例获得土地增值收益、综合治理专项补助资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