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经络: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联络脏腑肢节,贯穿上下,运行气血,协调阴阳,调节人体各部的通络。
2.客主人:即上官穴。
3.奇穴:凡未归入十四经穴,而有具体名称和位置的经验效穴。
4.三根四结:十二经脉都以四肢井穴为根,合称“四根”;以头胸腹三部为结,合称“三结”。
6.一源三岐:任督冲三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而异行,称为“一源三岐”。
7.横指同身寸法:又称“一夫法”。此法是令患者将食中无名和小指四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准,四指的宽度为3寸。
8.郄穴:经穴在四肢部深聚之处的腧穴。
9.五腧穴:十二经脉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5类腧穴的总称。
10.四海:即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的总称,是人体气血精髓等精微物质汇聚的四个重要部位。
11.骨度分寸法:是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顶出分寸,用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
12:经别: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分出深入体腔联络脏腑器官,沟通表里两经的经脉。
13.奇经八脉:督、任、冲、带、阴、阳桥、阴阳维脉的总称。14.八会穴:脏腑气血筋脉骨髓八者精气汇聚的腧穴。
15.募穴:脏腑之气结聚与胸腹部的腧穴。
16.背腧穴: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
17.十四经穴:凡归属于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的腧穴称为“十四经穴”,简称“经穴”
18.缺盆:指锁骨上窝。
19.目系:指眼后与脑相连的组织。
20.阿是穴:凡无具体名称和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或其他反应点作为刺激穴位,称为阿是穴。
二、简答
简述写出天突穴的刺灸方法?
先直刺0.2~0.3寸,然后把针尖转向下方,紧靠胸骨后方刺入0.5~1寸。不宜垂直深刺;也不宜左右横刺,以免伤及大血管或肺尖。可灸。
2.简要写出睛明穴的针刺操作?
嘱患者闭目,医者左手轻推眼球向外侧固定,右手缓慢进针,紧靠眼眶缘直刺0.5~0.8寸。不捻转,不提插,不留针。缓慢出针后迅速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本穴禁灸。
3.手太阴肺经的循行: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寻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4.经络的生理作用:(1)起联系整体的作用。将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生命整体。(2)起
运行气血,营养周身的作用。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最主要的物质基础,必须通过经络和经络之气的作用专属运送全身发挥作用。(3)起防御机体的作用。人体之所以健康生活,少受外邪侵犯,主要依靠将防御外泄的物质----卫气充养到经脉,使肌腠密致,起保卫肌体、抵抗外邪的作用。
5.简述经络的生理作用(1)沟通内外,网络全身。(2)运行气血,协调阴阳(3)抗御病邪,反映病侯(4)传到感应,调整虚实。
6.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