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与反思

更新时间:2023-05-30 04:31:04 阅读: 评论:0

11、《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天泰小学  张微
一、教材分析:
      《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宽视野。
二、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品味精炼准确的语言。 
  2、理解课文,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对科学和自然探索的兴趣, 相机培养学生思考、质疑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理解蝙蝠的飞行原理以及蝙蝠和雷达的关系。
    2、品味课文精炼准确的语言。
四、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表格导学法、多媒体演示法、讲授法(复述)、阅读法(朗读)
五、教学过程:
(一)、看图揭题,设疑导读
1、教师:(课件出示蝙蝠图片)认识它吗?关于它,你们知道些什么?
2、教师:(课件出示雷达图片)这是什么?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
3、教师:同学们,蝙蝠是一种动物,而雷达则是人们发明的一种探测仪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课题为什么会用“和”把它们连起来,他们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片,层层设疑,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并初步感知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为学习下文打下基础。】
(二)、初读感知,把握要点
1、教师: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出能说明蝙蝠和雷达有联系的一句话?指名说。
2、出示: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指名读。
(1)学生质疑:针对这句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过渡: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随着科学家一起去探究发现的过程。
(三)、扫除障碍 理解文意
1、默读课文,思考:科学家是怎么发现蝙蝠探路方法的?
2、学生汇报:科学家通过蝙蝠的认真观察,发现了它飞行的本领强,然后做了三次试验,又经过反复研究,得出了探路方法。
教师:那么蝙蝠飞行时有什么本领?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它的特殊本领?自己默读划批,然后读出你的感受。
学习第三自然段: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教师:从这段话中,大家对蝙蝠有什么认识?
(1)读划的句子,把你的理解跟大家讲讲。(引导学生找出重点词语进行理解)
A.夜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天黑、猎物小、准确);
B.无论……(也)……;即使……(极细)也……(灵巧)
教师追问:无论怎么飞是怎样飞呢?极细能有多细?
(2)指导朗读:
A.教师:刚才我们通过对重点词语的品味,知道了蝙蝠夜行的本领真是够大的!你能把
这个意思读出来吗?
B.教师指名读书,集体评读。
(3)(出示句子)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为了弄清这个问题,100多年前,科学家们已经做了很多次试验。
(四)、自主探究,介绍试验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手中的表格自学文章的4-6自然段。
试验次数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蒙眼睛
铃铛一个不响
不靠眼睛探路
第二次
塞耳朵
铃铛响个不停
是用嘴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第三次
封嘴巴
铃铛响个不停
附表格: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1、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2、教师:假如你现在就是科学家,你能来介绍一下你的实验过程吗?
3、学生发言,订正表格。
【设计意图:以表格导学,化难为易,使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成为自主探究试验的过程,再让学生交流发言,及时检验自学效果。不仅突破了教学重点,也使学生自学能力得到了扎实有效的训练。】
4、教师:做完第一次试验,我们发现与眼睛无关,那到底与什么有关呢?于是科学家又带着疑问,做了后两次试验。
5、激发想象:那同学们想想科学家就只做了这三次试验吗?学生集体交流。
6、教师小结:你们知道科学家们经历了多长时间才研究出结果的吗?
(1)出示资料:蝙蝠为什么能够在黑暗中自如地飞行呢?早在1793年,意大利的斯帕兰赞尼就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对比实验。提出了在当时看似荒谬的结论:蝙蝠能用耳朵“看东
西”。直到1938年,其中的奥秘才由美国哈佛大学的格里菲恩揭开。他提出了“回声定位”的概念,从而解决了斯帕兰赞尼的“蝙蝠问题”。
(2)谈感受:读了这段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小结:然而对于这个艰辛的探索过程文中并没有做具体的表述,只用一句话进行了总结。请你将这句话找出来读一读。(课件出示: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3)理解重点词:
你能结合重点词说说你对“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这句话的理解吗?
指名理解: “反复”、“终于”
教师:由此,你能感受到什么?
(4)教师小结:任何一项科学成果,都是来之不易的,往往要付出艰辛的代价,甚至是几
代人的努力;只有不怕困难,勇于探索,敢于攀登的人,才能摘下科学王冠上一颗颗闪光的宝珠。
(5)朗读:带着你的理解再来读读这句话。
(6)教师小结:虽然文中只用一句话带过,但我们通过这两个词语,却仿佛看到了他们研究过程的艰辛与付出。可见准确用词是多么重要呀!
(7)过渡:经过反复的试验,科学家得出了结论,结论是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
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课文第6自然段)
(8)比较句子。一句: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探路的。二句: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两句话有什么不同?(配合起来描红)它们是怎样配合的呢?快到课文中找找,用直线画出来。
(10)过渡:科学家又是怎样模仿蝙蝠发明雷达的呢?
A.自由读第八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雷达工作原理的句子(第二句),边划边读,理解句意。
B.课件演示蝙蝠探路的秘密与雷达工作的原理。
C.比较雷达工作原理和蝙蝠探路的方法有什么相似之处?
D.填写书上填空题。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学生很容易理解雷达工作的原理,再让学生通过蝙蝠探路的方法与雷达工作原理的对比进行填空,就可以顺利地突破教学难点。】
(五)、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1、教师小结:正是根据蝙蝠的特性,科学家们发明(板书:发明)了雷达,装在飞机上,才能使它在夜间也能安全的飞行。不仅如此,雷达的发明还给我们的生活其他方面也带来了方便,你还知道哪些应用雷达的例子吗?(军事、天文、气象、航海、航空)
2、教师小结:可见,雷达的发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少的便利,让我们接受信息更加快捷,
知道的领域更加宽泛。这真要感谢蝙蝠呀!当然,我们人类还通过研究生物某些器官的构造和功能,从中得到启示并进行模仿,从而研究出了更多对生活有用的发明。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出示课件)
(六)、回顾全文,感知结构
1、教师:在我们和科学家一起探究的过程中,你发现这篇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吗?(指板书,提示学生归纳: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教师:我们在写这种文章的时候也可以按照这样的写作方法进行叙述。
六、作业布置
  任选其一
⑴向父母介绍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联系。
⑵完成练笔《蝙蝠的自述》,采用第一人称手法,以我是蝙蝠的口气介绍自己夜里飞行的秘密。
⑶从网络和书籍中搜集整理仿生学知识,做一份仿生学知识小报!
七、板书设计                 
                             
                      嘴    超声波 
          蝙蝠                            (障碍物图片)
                    耳朵
            和
                    天线        无线电波   
          雷达                          (障碍物图片)
                    荧光屏

本文发布于:2023-05-30 04:31: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392264201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与反思.pdf

标签:蝙蝠   学生   科学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 爆笑的笑话
    绿豆荚-三帮车视2023年3月16日发(作者:森林运动会)1幽默笑话大全爆笑经典短信幽默笑话大全爆笑1、口误伤不起呀:一次坐公交车,到某站台时,司机突然问到:有人下车么,没人我下啦!顿时车上笑做一团。2、听说你工作疯狂,难道是爱共产党,领导大家人人夸,能明白多么恨你,可否痴心改一改。(请看每句第三个字。)3、工作是苦是累,我们积极面对,干好职属分内,与同事友好相对,拿到工资问心无愧;花得自在,用得
  • 801℃幽默笑话段子
  • 794℃恋爱说说
  • 774℃五儿孝母
  • 740℃陈大惠老师
  • 418℃银行印鉴卡
  • 411℃汤姆索亚历险记梗概
  • 366℃联想思维
  • 357℃分门别类
  • 353℃译林小学英语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