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三个小姪女的故事
月初的时候回老家休息,小侄女也被她爸妈送了回来,让她奶奶照看一天。
我这小侄女是特别“难管”的孩子,性子“倔”,“不听话”……根据以往跟她的相处,我也同意他们的观点。可是,那天跟她相处时发生的三件小事,让我对一些事情有了新的感悟……
一、一起摘无花果
时至初秋,我家院子里的一棵无花果树结了几个又大又圆的果子。我指着其中一个最大的果子对她说:“涵涵你看,这颗树上有一个熟了的果子,想不想吃,要不要我给你摘下来啊?”
“我自己来” 这孩子干啥事都想尝试
可是够不着,我抱着她,她来摘。由于熟好的果子的皮特别脆嫩,小孩子下手又没轻没重的,她在尝试摘的时候就把果皮弄破了……我就把3岁的小侄女放了下来。
当即,她的不开心就写在了脸上,锤着头、撅着嘴,一个人跑回了房间。我发现这小妮子真的真伤心了。这要换在以前,我不会觉得自己有哪里做的不对。
可是转念一想,孩子需要的是信任,需要通过做事来对自我肯定,需要培养自信。于是我走到她旁边,隔着们对她说:对不起涵涵,刚刚大爷的行为是不是让你感觉不被信任啊?大爷跟你道歉,我们再尝试一下,一起把它摘下来好不好啊?
我就抱着她继续去摘刚才那个没有摘下来的无花果。
这一次,在她摘的时候我不再干涉她摘的怎样,无论无花果是否还完好,这都是她的成果。被信任,被肯定,自己去尝试给她的成长带来的价值远比一个果子的价值要大的多。
等她把果子摘下来之后,我对她说:涵涵,奶奶也特别喜欢吃无花果。这个果子能不能跟奶奶分着吃,一人一半啊?
我这小侄女跟别人分享的精神还好,我说完之后她连忙说好,自己掰了一半就给她奶奶送过去了。
二、午后玩耍
中午吃完饭我特别困,就想躺在床上睡个美美的午觉。可是小侄女特别精神,非要我陪她做游戏。
“你看这样行不行,大爷陪你玩10分钟,十分钟之后大爷睡40分钟,好不好啊?”
她想了一会儿之后说:“好…可是大爷,10分钟是多久啊?”
于是我指着墙上钟表上的黑色“分针”对她说:“你看,现在指针在这里,等到指针到这里之后我就睡觉好不好?”
她好像明白了似的,点了点头。
为了让她明白我没有欺骗她以及我也重约定,于是我跑到钟表下面,指了指表针对她说:“嗯,现在有十分钟了,你看表针到了这里了吧?”
她一本正经的点了点头,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对我说:“那大爷,你快睡觉吧。”
这个时候我还有些担心没人照顾她,因为家里就只有我和她,毕竟她还只有3岁。
于是,我问她:“那大爷睡觉了,谁来照看你啊?”
她想了一会儿说:“我看电视呢,你快闭上眼睛吧,有事我叫你……”
当我闭上眼睛开始休息之后,她又问我:“大爷你冷不冷,你不盖被子会感冒的。”
接着她又说:“哎呀,这里没有你的被子啊,这可怎么办?”
我指了指旁边的“毛巾被”示意我要盖那个,她连忙摇摇头。
“不行,这个太薄了……要不,大爷你去你屋里睡吧,有事我叫你”
自己睡觉是小事,得照看孩子啊,她还挺小的,又闲不住,容易磕着碰着。于是我说:“大爷不盖被子没事……”
没等我说完,这孩子就扯开一个厚点的被子说:“没有其它的了,大爷,你就盖这个吧,这是爷爷的被子……”
就这样,她给我盖上了被子。整个过程中,我发现她根本不像我们所有人心里认为的她是一个“孩子”。只要你平等的跟她沟通,跟她交流,倾听,你会发现孩子的内心很有想法,他们感知力,觉察力,好奇力远比我们强。(当然我没有真的睡着)
三、折纸飞机
前一天晚上我给她折的纸飞机被她奶奶给踩坏了,她奶奶又不会折……于是这孩子就哭了起来。
“大爷重新给你折一个好不好?”
她含着泪水,用沙哑的声音对我说:“好。”
随后,我把她抱到了我的房间,拿出我平时记笔记的笔记本,从中间撕下来一张空白页。折到一半她看我快折好了,她的情绪好了很多,对我说了一句:“大爷,你好厉害啊!” 她这一表扬,我自己还有点洋洋得意的感觉。
“呐,折好了,给你”
“大爷,你再折两个…”
放在以前我可能就会很没有耐心不给她再折了。本来自己就挺忙的,哪有这么多时间给她折这么多飞机
但我想了一下,我想知道为什么她还想让我再折两个。于是我问她:“为什么还要大爷再折
两个啊”
“因为给你一个,给奶奶一个,我们三个一人一个……” 她的这句话让我恍然明白,既感动又惭愧。
随后我又折了两个,并按照她说的,在每个飞机✈上写下了我们各自的名字……
夜间飞行的秘密
知识点
一、多音字
蒙 mēng(蒙蒙亮) méng(蒙蒙细雨) měng(蒙古族)
二、理解词语
清朗:凉爽晴朗。本课指夜空晴朗。
隆隆:拟声词,形容剧烈震动的声音。本课指飞机飞行的声音。
启示:启发提示,使人有所感悟。本课指蝙蝠的行为启发人们研制出雷达。
敏锐:(感觉)灵敏;(眼光)尖锐。本课指人们怀疑蝙蝠的眼睛灵敏。
揭开:揭露。本课指科学家揭露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
障碍:阻挡前进的东西。本课指阻挡超声波向前的东西。
超声波:超过人能听到的最高频(20000赫)的声波。近似做直线传播,在固体和液体内衰减较小,能量容易集中,能够产生许多特殊效应。
荧光屏:涂有荧光物质的屏,X射线、紫外线等照在荧光屏上能发出可见光,有的还可以变为图像。本课指雷达接收无线电波的屏。
横七竖八:有的横,有的竖,杂乱无章。形容纵横杂乱。本课指屋子里拉的绳子多而杂乱。
三、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飞机能安全夜航是因为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第二部分(第3-7自然段)写经过反复试验和研究,科学家终于揭开了蝙蝠夜里飞行的秘密。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写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了夜间探路的雷达。
四、问题归纳
1.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了科学家经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在夜里安全飞行的奥秘,并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雷达安装在飞机上,保证飞机在夜里安全飞行的过程。
2.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的?
科学家从蝙蝠在黑夜飞行能巧妙避开障碍物这一现象开始思考,经过反复试验,发现蝙蝠是利用超声波用嘴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最后根据这一原理发明了雷达。
3.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此处问句起什么作用?
由蝙蝠夜间飞行,联想到“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进而产生“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的疑问,引出下文科学家对蝙蝠进行的试验。
4.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
这句话是个过渡句。“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紧承上文,“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引起下文。
5.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jiē)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从“反复”“终于”,你体会到什么?
“反复”写出了科学家严谨的工作态度;“终于”可见科学家揭开蝙蝠夜里安全飞行的秘密费了很大功夫。这句话说明这项结论不是轻而易举得出来的,而是经过反复试验,反复研究得出来的。、
6.蝙蝠和雷达有着怎样的联系?这种联系告诉人们什么?
雷达的天线就像蝙蝠的嘴巴,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发出的超声波,雷达的荧光屏
就像蝙蝠的耳朵。科学家就是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这种联系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发明创造有所启示。
7.为了揭开蝙蝠夜里安全飞行的秘密,科学家做了几次 试验?结果如何?得出了什么结论?
为了揭开蝙蝠夜里安全飞行的秘密,科学家进行了三次试验。第一次将蝙蝠的眼睛蒙上,它在屋子里飞行没有碰着铃铛;第二、三次分别塞上蝙蝠的耳朵,封住蝙蝠的嘴,它在屋子里飞行将铃铛撞得响个不停。三次试验证明,蝙蝠夜里安全飞行靠的不是眼睛,是靠嘴巴和耳朵利用超声波配合起来探路的。
8.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的?
科学家从蝙蝠在黑夜飞行能巧妙避开障碍物这一现象开始思考,经过反复试验,发现蝙蝠是利用超声波用嘴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最后根据这一原理发明了雷达。
五、课文主题
本文主要讲了科学家经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在夜里安全飞行的奥秘,并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雷达安装在飞机上,保证飞机在夜里安全飞行的过程,告诉我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发明创造有所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