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九课《自然之道》
1、《自然之道》是一篇以科学常识为主的叙事文章。它以事情发展为顺序,讲述了我和同伴去旅游时看到一只幼龟被嘲鸫啄食。他们不顾向导的劝阻,让向导把幼龟放入大海,结果指使更多的海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愿望截然相反的结果。
2、课内理解
(1)《自然之道》讲述了一个发人深醒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向导,结队到南太平洋旅游,观察幼龟是怎么离巢进入大海的。他们不顾向导的劝阻,拯救了一个侦察兵幼龟,安全地抱向大海,成群的幼龟得到外面安全错误的信息,就从巢中鱼贯而出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违背自然规律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2)《自然之道》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愿望相反的结果,这就是
“自然之道”。
(3)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的言下之意是说,这就是大自然的规律,是太平洋幼龟防备天敌、自我保护的手段。
(4) “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幼龟,朝大海走去。”“极不情愿”说明向导对同伴们善良的呼喊予以理解但又感到无可奈何。
(5)我们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说明同伴们后悔的心情。
(6)现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引号的作用是特别强调部分。
(7)“天啊!”说明我们对眼前的一幕震惊的程度。
(8)“赶紧”、“迅速”、“气喘吁吁”表明我们想尽办法减少自己酿成的惨剧带来的损失。
(9)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悲叹”突出了向导伤心难过的心情。
(10)作者为什么说“我们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答:因为“我们”自认为是保护小动物的善举违背了自然之道,导致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美餐,“我们”陷入了深深的愧疚之中,所以作者说“我们”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11)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
答:我懂得了:大自然中的现象是十分复杂的,没有调查清楚就不要乱作决定或指挥。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事与愿违,好心办坏事。也懂得了真正的万物之长是大自然,不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做事,人们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人类应该创设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空间,遵循自然规律,维护生态平衡。
第十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一篇检测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学习材料。课文先写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的苦难,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但它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黄河含沙量的现状,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最后写科学家设计治理黄河的方案。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2、课内理解:
(1)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课文先写了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的苦难,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但它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黄河含沙量的现状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最后写科学家设计了治理黄河的方案。
(2)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这句话应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可是一查黄河最近2000年的“表现”,却叫人大吃一惊。----“表现“这里含有贬义,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4)可是,后来黄河变了,它开始变得凶猛暴烈起来,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拟人
(5)黄河变化的原因:一、气温转寒,暴雨集中。二、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植被遭到严重的破坏,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保护森林资源,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6)关于黄河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7)黄河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有两个原因:一是黄土高原气候转寒,暴雨集中;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的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绿色植被遭到破坏,从而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这两个因素相互作用,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堵塞河道,因此,黄河中的泥沙越积越多,以致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越来越频繁。
(8)科学家为治理黄河设计了什么方案呢?
答: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把泥沙管住,科学家针对这一情况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是: 1黄土高原应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 2 一定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使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 3合理的规划利用土地;4大量修筑水利工程。这样才能防止水土流失,达到根治黄河的目的。
第十一课《蝙蝠和雷达》
1、《蝙蝠和雷达》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
全飞行的问题。文中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能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宽视野,并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2、课内阅读
(1)课文中心: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2)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设问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3)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终于”一词说明了结论不是轻易得出来的,而是经过反复试验,反复研究得出来的。
(4)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发明了雷达。 蝙蝠的嘴=雷达的天线
蝙蝠发出的超声波=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蝙蝠的耳朵=雷达的荧光屏
(5) 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什么呢?
答:蝙蝠在夜间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超声波,人的耳朵听不见,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6)为什么飞机可以在夜间安全飞行?
答:飞机上的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在夜间飞行也十分安全。
第十二课《大自然的启示》
1、一篇独立阅读课文。有两篇科普小短文组成。《打扫森林》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一上任就命令护林工人把森林里的灌木、杂草、枯枝烂叶砍光除尽,结果此举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好心办了坏事,把森林渐渐给毁灭了。《人类的老师》短小而又充满趣味,通过生动的事例,介绍了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告诉人们要利用大自然的规律,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