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夜间飞行的秘密
《夜间飞行的秘密》这篇课文讲述了科学家通过反复实验,揭开了蝙蝠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由此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使其能够在夜间安全飞行。
这篇科普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全文分为三部分进行叙述。课文第一部分是1、2自然段,通过飞机夜间飞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如何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第二部分是3~7自然段,讲述了科学家通过三次科学实验,证明了蝙蝠在夜间飞行是通过嘴和耳朵配合进行探路的。第三部分为8自然段,科学家通过蝙蝠夜间飞行受到启示,利用雷达保证了飞机夜间飞行的安全。
本课利用简练的语言和严密的逻辑,为读者揭开“夜间飞行的秘密”,激发读者好奇心,逐步揭示了蝙蝠、超声波、雷达、飞机之间的关系。三次实验的详略阐述,让读者明白了蝙蝠夜间飞行依靠的是自身发出的超声波,科学家由此发明了雷达。飞机依靠雷达,在夜间实现了安全航行。课文容易让学生联想到更多的“仿生学”发明,启发学生留心观察自身周围的事物,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热情。
作者摒弃了说明文生硬、沉闷的语言风格,使用一系列“还、而且、即使、难道”等关联词使文本语言生活化、口语化,拉近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显得生动有趣。这篇文章作为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经典之作,被选入阅读策略单元中,使文本的教学功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承担着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时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问题的教学任务。
1.通过抓住形声字的特点,识记“蝙、蝠、”等生字,会写“蚊、即”等生字,读准多音字“系”。正确读写“蚊子、即使”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简练、详略得当的表达特点。
3.明确从“内容”“写法”“启示”三个角度提出问题的学习策略,并尝试运用这些策略一边读一边对文本提出问题。
4.把握课文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善于提问、乐于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2.学会针对课文的部分内容或全文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2.2.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1.字词教学
可在阅读中采用随文识记的方法认识生字,读准多音字“系”。在教学多音字“系”时,可联系它的另一个读音“xì”进行对比识记。通过查字典,让学生明白“系”在什么情况下读“jì”,再通过出
示“系”的词语让学生认识,巩固识记。
“铛、蝇、荧、屏”是后鼻音,要让学生反复朗读,准确发音。
生字书写教学时,注意“驾、驶”两个字中“马”的不同写法。写“系”时,要指导学生落好第一笔,和其他位置的撇相比,“系”的第一笔起笔较平。
词语教学时,可通过随文认读进行理解记忆。如“雷达”一词可以借助课题认读,再借助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横七竖八”可结合相关语句,想象绳子在整个屋子中交叉着的样子。
2.阅读教学
作为一篇说明文,本文语言具有准确、简练的特点。在阅读时,可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朗读等方式,发现表达上的特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指向提问,在阅读实践中学习提问。可课后习题要求学生通过展示问题清单,学习从不同角度提问的策略,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和思维聚合能力。教师可筛选出一些有助于理解课文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如,学生可能会提出“蝙蝠在夜里是怎样探路的?
”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第七自然段,抓住“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等语句,明白超声波帮助蝙蝠在夜间躲避障碍物的原理,从而揭示了蝙蝠在夜间探路的秘密。
3.表达运用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应循序渐进,在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在从全篇课文、部分课文内容上提问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提问。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旁批和课后习题,让学生以此为支架,突破难点,实现语文能力的提升。可借助课后第二题的“小组问题清单”,引导学生明白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提问。先阅读清单中列举的问题和泡泡,发现可以从内容、写法、启示等不同角度进行提问。之后再说说学习伙伴的的问题分别都是从哪些角度提出的,梳理自己提出的问题,再将问题从不同角度分类。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整理组内同学提出的问题,将类似的问题进行合并,删去重复的问题。按小组进行全班汇报,引导学生关注各小组的问题分类是否正确,从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提问水平。
1.准备蝙蝠和雷达的相关图片资料。
2.准备多媒体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1.认识“蝙、蝠”等生字,会写“蚊、即”等生字。正确读写“蚊子、即使”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针对课文内容提有价值的问题,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板块一 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依次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提问过渡: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请你们说说对它们的了解。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2.出示资料介绍。
蝙蝠是一种哺乳动物,它的头部和躯干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质的膜,不长羽毛。视力很弱却能在夜间飞行,吃蚊子、飞蛾等。
雷达:利用极短的无线电波进行探测的装置。无线电波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能反射回来,雷达就根据这个原理,把无线电波发射出去再用接收装置接收反射回来的无线电波,这样就可以测定目标的方向、距离、大小等,接收的电波映在指示器上可以得到探测目标的影像。雷达在使用上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广泛应用在军事、天文、气象、航海、航空等方面。
3.板书课题。过渡:它们之间的联系,在学习了课文之后,大家一定会有所启迪。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教师范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边听边标出自然段序号。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①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将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②圈画标注不理解的字词。
3.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1)出示生字词。
蚊 即 科 横 竖 绳 系 蝇 证 研 究 达 驾 驶
(2)指名学生认读生字,教师及时正音,提示学生注意“蝙、荧”等字的读音。
“铛、蝇、证、障、荧、屏”是后鼻音;
“系”是多音字,“系列、系统、关系、联系”等词语中读“xì”,“系鞋带、系领扣、系围裙”等词语中读“jì”。
(3)出示要求会写的,指导学生观察书写要点。书写“系”字时,要指导学生写好第一笔,相对于其他位置的撇,起笔较平。
蚊:左右要匀称,虫字口要扁窄、中竖要长,文字横稍短、撇和捺要舒展。
科:禾字要窄,首笔是短平撇,下横稍向上拉,斗字横稍靠下、竖要长。
横:黄字上边右竖和下横都要长、中间由字中竖要出头,下边撇和点稍宽。
系:整体偏窄,首笔是平撇,幺字下边的撇折要大、折的末端有一点。
证:左窄右宽,正字上横要短,中间一竖连接上下横、右边中间位置有一短横。
驾:上扁下宽,马字第一笔横长折短、第二笔竖短横要长、下边折稍向左拉。
(4)出示词语。
蚊子 即使 灵巧 科学家 横七竖八 绳子 苍蝇 证明 研究 雷达 显示 驾驶员
(5)提醒学生在书写“驾、驶”两个字时,要注意“马”的不同写法。
(6)学生用“开火车”的方法读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