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规律及其护理
发表时间:2013-03-07T15:38:38.73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51期作者:弓彩萍[导读] 发病第一周摄流质饮食,第二周改半流食,第三周可吃软饭,一个月后恢复普食,严禁烟酒。
弓彩萍(山西省古交市中心医院山西古交 030200)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51-0232-02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规律及护理方法。方法收集了2010年1月-2012年2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治疗3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发生心律失常19例,占发病总数的63.33%;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虽多发生在起病1-2周内,而以24小时内最多见,且任何时间均可发生但较多发生在04:00-16:00,其中08:00-12:00最多。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是有规律性的,应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易发生的时间段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项护理工作,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时间分布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及其常见的心律失常并发症是造成病人死亡的常见原因,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部位、时间和梗死的范围有关。为探索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时间规律,对2010年2月-2012年2月在我科治疗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便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尽早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30例病人,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28岁-82岁,心肌梗死发生部位有单个或多个,其中以前壁最多见;心律失常类型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
1.2 30例病人中,19例发生心律失常;占发病总数的63.33% ,各时间段发生心律失常情况,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在一天内任何时间均可发生,但在04:00-16:00较多,其中08:00-12:00最多。
2 讨论
2.1 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发生的规律性本组结果显示: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律失常多发生在04:00-16:00,其中又以08:00-12:00最多,这种变化可能与体内神经内分泌变化如儿茶酚胺有关。此外,心肌梗死多伴有大汗、恶心、呕吐、进食少,可导致电解质紊乱,也能引发心律失常。
2.2 并发心律失常的处理首先应加强对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的治疗,祛除诱因。如发生室性期前收缩和室性心动过速,可首先给予药物治疗。我科选用胺碘酮持续微量泵推注,以300ug/分起泵,逐渐根据心率、心律增加剂量至期前收缩消失,继以100-300ug/分的速度微量泵维持推注,情况稳定后,改为口服胺碘酮片或其他药物。发生室颤时,尽快采用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对缓慢的心律失常,可用阿托品静脉注射治疗。对伴有II度或III度房室传导阻滞者,应用心室抑制型按需起搏器做临时的经静脉心内膜右心室起搏治疗。
2.3 护理措施
2.3.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是护理工作的重点。持续的心电监护可及时发现各种心律失常,护士要准确及时记录病情变化,正确识别各种心律失常图形,确保连续心电监护的质量。还要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面色及四肢冷暖情况,要准确及时记录病人对胸部不适的位置、时间、放射部位的叙述,做到及时有效地控制急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2.3.2 氧疗护理吸氧是治疗和护理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基本抢救措施之一。因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低氧血症,吸氧可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改善心肌氧合,有助于梗死周围缺血心肌的氧供,缩小梗死范围增加心肌收缩力,使心肌输出量增加,从而减轻心肌缺氧性的损伤,使病人早日康复。
2.3.3 药物治疗在用药时,要保证静脉液路通畅,用药要及时准确,推注药物速度均衡且不宜过快,常用微量泵推注,边推边观察心律变化。高浓度的胺碘酮持续静脉维持给药,易引起静脉炎,用药浓度不宜过高,要适当稀释,联合用药时注意配伍禁忌,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及副反应。
2.3.4 饮食护理宜进低脂、低盐、低胆固醇;清淡易消化,富于营养的饮食,少食多餐。同时还要避免进食刺激性的饮料(如咖啡,浓茶)。发病第一周摄流质饮食,第二周改半流食,第三周可吃软饭,一个月后恢复普食,严禁烟酒。
2.3.5 排便护理病人因不习惯卧床大便,进食量减少绝对卧床活动少而易发生便秘,护士应向病人说明养成床上排便习惯的重要性,必要时可给缓泻剂或加强腹部按摩,避免排便时用力过度而增加心脏负担,而加重病情。
2.3.6 心理护理我们在观察病情时,要沉着、冷静、不慌乱、有条不紊地观察、记录、进行护理操作时不给病房环境造成紧张气氛,增加病人心理负担,要耐心、有针对性地进行解释、安慰,使病人感到有人分忧,抢救工作应忙而不乱,应将操作过程和将要经历的感受告知病人,以减少心理压力,以我们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关心、爱护病人给患者心理上以安全感和所属感,减少患者精神上的负担,减少人为的不良因素,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对于不注意休息,又不配合治疗,护理人员应耐心讲解卧床休息的必要性和早期下床活动的危险性,让病人密切配合治疗,使其早日康复。
2.3.7 做好其他护理工作病人要绝对卧床休息,一切日常生活均由护士协助,以减轻心脏负荷。在凌晨气温低时,要对病室的室温进行调节(以15°C-20°C为宜),适当增减衣物,减少病人自身对温度调节的能量消耗。如疼痛严重时应按医嘱给予止痛剂或镇静剂,以防疼痛而导致心律失常,还要做好病人家属的工作,减少探视人员及缩短探视时间以减少外界、家庭或工作上带来情绪因素的影响。参考文献
[1]陈卫昌主编.内科住院医师手册.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