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播力研究 RESEARCH ON TRANSMISSION COMPETENCE
收稿日期:2021-1-6
作者简介:张悦(1988―),女,辽宁沈阳人,编辑,硕士,主要从事编辑理论与实务、统计方法应用研究。通讯作者:刘壮(1984―),女,辽宁沈阳人,副编审,博士,主要从事编辑理论与实务、统计方法应用研究。
时间的分配与利用是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晴雨表,工作时间内的劳动具有特殊意义,可以换取经济报酬,为个体生存提供基本保障,如果工作时间过长就会挤占生活时间,影响个体的生活质量[1]。近年来,随着科学和技术领域的竞争日趋白热化,科研工作者的压力越来越大,而科研成果通常以学术论文作为体现,影响论文产出最重要的变量就是科研工作者的时间投入。故此,从这一角度看,以《中国卫生统计》杂志的投稿作者为例,讨论科研工作者的工作与生活时间规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科研工作者要做出较高水平的科研贡献,只能不分工作日和周末地进行科研工作,使得工作和生活难以平衡[2]。英国学者Guest 指出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已经成为研究和制定政策的一个重要依据[3]。与此同时,科研工作者的忙碌生活使科学期刊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如果科研工作者在投稿时对于上传的稿件未仔细审阅,就会造成期刊原稿的质量有一定程度的下降[4]。
那么,目前我们比较关心的是如何使用简单准确的方法来衡量科研工作者的工作与生活时间问题。已有相关研究表明,现今科研工作者大部分都选择阅读电子版本的文献,所以通过研究论文下载的时间数据可以探索科学家的工作习惯。基于此思路,已有国内外学者遵循这一研究范式,以科研工作者为对象,利用各种网络时间数据开展了探索性研究。韩国学者Edoardo Magnone 分析了ScienceDirect 1990年到2010年发表的科学论文的出版记录,揭示科研工作者不论工作日和周末都在发表论文[5]。法国学者Guillaume Cabanac 等人收集了2001年到2012年发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杂志
上文章的出版历史,发现其中11%的文章提交和修改都是
在周末完成的[6]。
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科研工作者不仅需要处理日常的管理性事务工作,还要完成大量的科研任务,同时还要继续学习以保证他们在所从事领域中的领先地位。科研工作者承受着如此巨大的压力,有时不得不为了科学研究而放弃周末的休闲娱乐时光,牺牲自己的福利时间。为此,本研究拟探索一种新颖的方法来追踪卫生统计专业作者的工作与生活时间规律,为科研工作者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提供参考依据。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通过《中国卫生统计》(Chine Journal of Health Statistics,CJHS)杂志在线投稿系统的数据信息,获得2015―2019年所有在线投稿原稿的相关信息。其中,稿件的投稿日期由西安三才科技实业公司开发的在线编辑系统分配,其他信息由作者在注册过程中完成。
《中国卫生统计》杂志是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和中国医科大学主办的全国性卫生统计专业学术性双月刊,是国内卫生统计专业的唯一学术性期刊。杂志的作者和读者对象主要为各级卫生机构的卫生统计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和高等医学院校卫生统计专业的教学和科研人员。因此,以《中国卫生统计》杂志作者的投稿时间,探讨科研工作者的工作与生活时间规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意义。
二、研究结果
(一)作者每日稿件上传情况
首先,我们分析了作者工作日和周末上传稿件的情况。
基于作者投稿时间分析科研工作者的工作与生活
时间规律
——以《中国卫生统计》杂志投稿作者为例
◎张 悦 刘 壮
(中国医科大学《中国卫生统计》杂志编辑部,辽宁 沈阳 110122)
摘 要:基于《中国卫生统计》杂志在线投稿系统,收集2015―2019年所有在线投稿的稿件信息,对稿件的投稿日期、来源分布等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探索一种新颖的方法来追踪卫生统计专业作者工作与生活时间规律,为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提供参考依据。结果发现,卫生统计专业作者在周末投入大量时间工作,这个工作习惯在不同月份和不同地区情况各异。广大科研工作者应劳逸结合,更多关注工作和生活的平衡问题,大学和相关研究机构应在工作时间内为科研工作者分配更多时间使其完成研究工作。
关键词:工作与生活时间规律;投稿时间;作者;科研工作者
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1)02-0144-03
从2015年到2019年,《中国卫生统计》杂志在线投稿系统中共计上传了8 076份稿件,平均每日上传稿件数量为4.40份。所有上传稿件中,星期六和星期日上传的稿件量分别占7.47%和6.70%,即在线
投稿系统中14.17%的稿件是在周末完成的(见图1)。一周中,稿件上传数量最多的日子出现在星期三,占稿件总上传数量的17.61%,稿件上传的数
量从星期三开始出现了逐渐下降的趋势。
图1 在线投稿系统中作者每日上传稿件比例(二)作者不同年份和月份稿件上传情况
2015―2019年,作者每月在工作日和周末提交的稿件数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见图2),从2015年的1 058篇增加到2019年的2 297篇,平均每月稿件提交数为134.6篇,稿件上传数量最少和最多的月份分别为2015年2月和2019年9月。从2015年到2019年,每年的2月份均为年稿件提交数量最少的月份,稿件提交数分别为54、60、93、95和115篇,低于平均每月稿件提交数。对不同年份的稿件周末上传比例进行分析,周末稿件上传比例最高的年份是2015年,最低的是2019年,进一步进行统计学检验,
发现不同年份的
稿件周末上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531,df=4,P=0.002)。
图2 2015―2019年作者在不同年份和月份的工作日和周
末的稿件上传数量
(三)作者在不同地区稿件上传情况
对不同地区的作者稿件上传数量进行比较发现,从2015年到2019年,作者稿件上传数量位居前三位的地区分别是山东省、江苏省和广东省,稿件上传数量最少的三个地区分别是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海南省(见图3)。5年间,仅有5篇稿件来自西藏自治区,且上传日期均为工作日。对不同地区的作者周末稿件上传比例进行分析,发现周末投稿比例最高的地区是青海省,最低的地区是重庆市,进一步进行统计学检验,发现各地区的周末投稿比例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27.78,df=31,P=0.632)。
图3 2015―2019年不同省份作者的稿件上传情况
三、讨论
对作者而言,其在线提交稿件的时间是没有限制的。在本研究中,我们假设在线提交稿件的时间代表作者的工作习惯。投稿系统中14.17%的稿件是在周末上传的,说明作者在周末提交了接近六分之一的稿件,这意味着我国卫生统计专业作者在休息时间仍然做了大量的科研工作。本研究结果
与王贤文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他们调查了科学家的工作模式,发现大部分中国科学家在周末仍忙于科学研究[7][8]。此外,国外的相关研究显示,英国《Biological Conrvation》杂志和美国《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杂志作者的周末稿件提交比例均为11%,我们的研究结果明显高于国外的研究结果[6][9]。这可能与我国激烈的学术竞争环境和巨大的科研压力有关。科研工作是极为辛苦的工作,其投入与产出并不成正比,它要求有较强的劳动强度、智慧和灵感,而且它特殊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并不是所有的工作时间都能换来劳动成果,所以科研工作者有时候不得不放弃休息时间,全身心地投入科研工 作中。
从2015年至2019年,在线提交的稿件数量总体上呈现出了上升的趋势,这主要与我国对于科研工作者
发表文章的奖励政策以及科研机构职称晋升的要求密切相关。对不同月份的稿件上传数量进行比较发现,2019年9月份出现了稿件上传数最多的情况,这与稿件上传数的逐年增长以及9月
下转第149页
备专业的人员才能得以实现,为了实现信息化发展,一定要增加对技术的投入力度,用专业化的技术水平来支持校园文化建设信息化建设。首先,高校应当配备专业的技术人才,通过专业的信息化技术维护网站;其次,高校要增加财政投入,用高质量的校园文化建设系统来支撑校园文化的高效运行,从而全面提升高校校园文化网络信息化水平。
五、结语
高校校园文化网络信息化建设对于推动高校校园文化质量的提升和效果的增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推动高校校园文化面向现代化和科技化的重要途径,有效提升了基层校园文化的广度和深度,实现了“有形覆盖”和“无形覆盖”的统一。在高校校园文化网络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以专业的信息化技术作为支持、用党的先进文化作为指引、以积极健康的内容作为支撑,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拓展校园文化方式,宣传社会主义新思想、弘扬社会主义正能量,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从而切实落实好高校对于广
大学生和党员的教育功能和任务。
[1]吴德凯.探索创新载体在高校网络党建中的应用研究[J].卷宗,2018,(1):213-214.
[2]亚莉蒋,蕴文许.高职院校"互联网+"模式下党建工作创新的实践与探索[J].现代教育论坛,2020(8):121.
[3]马赛.信息化网络化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研究与探索[J ].东方教育,2015(11):34-35.
[4]覃宗兴.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网络信息化建设创新探索与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3):143+145.
[5]吴德凯.探索创新载体在高校网络党建中的应用研究[J].卷宗,2018,(1):213-214.
[6]贾婧蓥,吕峰,李丽娇.运用"互联网+党建"探索高校党建工作的路径创新[J].科教导刊(下旬),2019(3):86-88.
[7]吕平,张宏.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高校网络党建效能提升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5):17-18.
[8]周兴华,时伟超,王崇,等.Innovation Exploration and Rearch of Grass-Roots Party Building Network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 Universities[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8(5):83-84.
份各高校刚刚开学有关,作者经过一个假期的调整会在开学之初重新投入紧张的科研工作中。从2015年开始,每年的2月份均为年稿件提交数量最少的月份,这是受到农历新年的影响。农历新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常常会在家中庆祝、享受团圆、休闲玩乐、拜亲访友,投入科研工作的时间减少,直接引起了投稿数量的减少。这种节日效应同样出现在韩国学者Edoardo Magnone 的研究中,他对660 191篇文章的出版记录进行了分析,发现科学文章的投稿数量在节日期间(如农历新年、圣诞节)要远低于一年中的其他时间[5]。对不同年份的稿件周末上传比例进行分析,周末稿件上传的比例最高的年份是2015年,最低的年份是2019年,说明虽然稿件上传数目是逐年增加,但卫生统计专业作者更倾向于在工作日完成稿件的上传工作。
对不同地区的作者稿件上传数量进行比较发现,我国各地区的卫生统计专业作者的工作习惯有很大差异。稿件上传数量最多的地区是山东省,山东省是中国的人口第二大省,是中国现拥有最多正规本科医学院校的省份,从事卫生统计学专业的科研工作者要多于其他省份,卫生统计专业作者对于论文发
表具有高度的渴望,间接引起了稿件上传数量的增加。相反,稿件上传数量最少的地区是西藏自治区,从2015年到2019年,西藏地区共计在线提交了5篇论文,这与西藏地区的历史条件、地理环境和经济比较落后都存在着一定的关系,科研人员的贫乏导致了学术研究的缺失[10]。对不同地区作者的周末投稿比例进行分析,发现周末投稿比例最高的地区是青海省,最低的地区是重庆市。这种周末和工作日投稿模式的地区差异主要取决于每个地区的工作生活方
式、社会因素和文化背景。
“不发表,即埋没”,这句在西方社会流行的俗语,既道出了发表科研成果的重要性和不发表的危险性,又反映了科研工作者发表文章的压力[11][12]。因此,周末工作可能已成为科研工作者应对高压的一种有效方式,不过,科研工作者在工作中仍然应该张弛有度,劳逸结合。希望我们的研究结果能提高人们对科研工作者日渐增加的工作压力的重视程度,重新考虑其工作与生活的平衡问题[3][13]。[1]薛品.科研人员的时间分配与生活满意度—性别的视角[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5(1):87-93.
[2]彭恋.科研人员的工作时间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
[3]Guest DE. Perspectives on the Study of Work-Life Balance [J]. Social Science Information, 2002, 41(2):255-279.
[4]Baveye PC, Trevors JT. How Can We Encourage Peer-Reviewing? [J]. Water Air & Soil Pollution, 2011, 214(1-4):1-3.
[5]Edoardo M. A scientometric look at calendar events [J]. Journal of Informetrics. 2013;7(1):101-8.
[6]Cabanac G, Hartley J. Issues of work–life balance among JASIST authors and editors [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3;64(10):2182-6.
[7]Xianwen W, Shenmeng X, Lian P, Zhi W, Chuanli W, Chunbo Z, et al. Exploring scientists’ working timetable: Do scientists often work overtime [J]? Journal of Informetrics. 2012;6(4):655-60.
[8]Xianwen W, Zhi W, Shenmeng X. Tracing scientist’s rearch trends realtimely [J].Scientometrics. 2013;95(2):717-29.
[9]Campos-Arceiz A, Koh LP, B.Primack R. Are conrvation biologists working too hard [J]? Biological Conrvation. 2013;166:186-90.[10]王艳.西藏高校科研发展研究[D].西藏民族学院,2013.
[11]Qiu J. Publish or perish in China [J]. Nature.463(7278):142-3.
[12]安瑞.“Publish or perish”的背后[J].科学通报,2015(25):2359-2359.
[13]Jacobs JA, Winslow SE. Overworked Faculty: Job Stress and Family Demands [J].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2004;596:104-29.
上接第1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