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华的博士学位论文《马克思恩格斯工作日制度思想及其意义》即将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在为其作序之际,提起笔来我思
绪颇多,由此带着一串又一串的联想来走笔,由远而近地追问为什么要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工作日制度思想。
一、从马克思中学毕业作文到8小时工作日制度的思想缘起
较远的一串联想首先是,马克思17岁时在中学毕业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中写道:“如果我们的生活条件容许我们选择任何一种职业,那么我们就可以选择一种使我们获得最高尊严的职业,一种建立在我们深信其正确的思想上的职业,一种能给我们提供最广阔的场所来为人类工作,并使我们自己不断接近共同目标即臻于完美境界的职业,
而对于这个共同目标来说,任何职业都只不过是一种手段。”[1]458
这表明
[收稿日期]2016-03-26[基金项目]湖北大学当代中国主流文化研究基金资助项目(540-075031)。
[作者简介]贺祥林(1954-),男,湖北赤壁人,
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暨高等人文研究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现实问题研究。
○贺祥林
把工作日在法律上限制为8小时
———纪念马克思这一指示发表150周年马克思恩格斯既发现了人类生命运动与人类社会运动
不可分离的时间规律,也就是属人的社会实践,
并将它们划分为劳动时间、自由时间与休息时间,
他们还特别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在雇佣劳动制度下这三种时间分布的实然存在的极不合理性与需要修改的历史必然趋势,揭露与批判了超10小时工作日制度与10小时工作日制度,论证了8小时工作日制度思想。
. All Rights Rerved.
青年马克思所选择的职业是“一种建立在我们深信其正确的思想上的职业”,其人生价值目标是“为人类工作”。他在文末还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做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1]459-460
其次是,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可谓是对马克思的一个盖棺定论,他称马克思在“思想上的职业”领域的理论发现“是很多的”,但最突出的是:“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称其“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很幸福了”[2]276。他在讲话末段指出:“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
—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
—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
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
得已时才给以回敬。现在他逝世了,
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
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
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
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
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他的英名和
事业将永垂不朽。”[2]777-778
再次是,青年马克思选择“为人
类工作”的视野与愿景终生没有改
变,但他发现当时人类生命中最为
苦难、最需要争取解放、最迫切获得
底线幸福的是工人阶级,因而他更
多的是为工人阶级代言,他大公无
私高瞻远瞩为人类,但他更多的是
为工人阶级着笔解惑谋划解放。这
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把伟大的认
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
阶级。”[3]68应当说,恩格斯是一位最
贴近马克思身心的人,他不仅是唯
一参与了“马克思把伟大的认识工
具给人类特别是给工人阶级”的人,
他也是唯一参与了马克思“两个发
现”的人。在马克思恩格斯并肩做出
的“两个发现”之间,还蕴含着看似
很小却可以放大的发现,那就是:他
们既发现了人类生命运动与人类社
会运动不可分离的时间规律,也就
是属人的社会时间,并将它们划分
青年马克思选
择“为人类工
作”的视野与
愿景终生没有
改变,但他发
现当时人类生
命中最为苦
难、最需要争
取解放、最迫
切获得底线幸
福的是工人阶
级,因而他更
多的是为工人
阶级代言,他
大公无私高瞻
远瞩为人类,
但他更多的是
为工人阶级着
笔解惑谋划解
放。
. All Rights Rerved.
为劳动时间、自由时间与休息时间,这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视阈;他们还特别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在雇佣劳动制度下这三种时间分布的实然存在的极不合理性与需要改变的历史必然趋势,揭露与批判了超10小时工作日制度与10小时工作日制度,论证了8小时工作日制度思想,这属于剩余价值理论的视阈。这两点为科学社会主义提出行动指南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
马克思在《资本论》初稿中指出:“劳动时间本身只是作为主体存在着,只是以活动的形式存在着。从劳动时间本身可以交换(本身是商品)来说,它不仅在量上被规定了,而且在质上也被规定了,并且,不仅在量上不相同,而且在质上也不相同;它绝不是一般的、自我等同的劳动时间;作为主体劳动时间同决定交换价值的一般劳动时间不相符合,正像特殊的商品和产品同作为客体的劳动时间不相符合一样。”[4]121他接着指出:“如果共同生产已成为前提,时间的规定当然仍有重要意义。社会为生产小麦、牲畜等等所需要的时间越少,它所赢得的从事其他生产,物质的或精神的生产时间就越多。正像在单个人的场合一样,社会发展、社会享用和社会活动的全面性,都取
决于时间的节省。一切节约归根
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约。正像
单个人必须正确地分配自己的
时间,才能以适当的比例获得知
识或满足对他的活动所提出的各
种要求一样,社会必须合乎目的
地分配自己的时间,才能实现符
合社会全部需要的生产。因此,时
间的节约,以及劳动时间在不同
生产部门之间有计划的分配,在
共同生产的基础上仍然是首要的
经济规律。这甚至在更加高得多
的程度上成为规律。”[4]123马克思
在此是从人类社会的一般与资本
主义社会特殊或个别的结合上揭
示了时间的分布与节约在经济学
上的规律。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稿
中进一步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
“工厂制度的特点是,它本身显
示出剩余价值的真正本质。在这
里,剩余劳动,从而劳动时间问
题成了决定性的东西。但是,时
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
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
的发展空间。随着资本侵入这
里,剩余劳动时间成了对工人精
神生活和肉体生活的侵占”[5]532。
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资本主
义时代,工厂主与工人们彼此为
时间这个“人的积极存在”展开
拉锯式夺争过程中,前者总是处
于强势,后者总是处于弱势,其
实际的每日劳动时间或工作日
制度,普遍是超10小时,其10
小时工作日制度还未普遍实行,
多为沉睡在英国等国的法律文本
之中,8小时工作日制度只有美
国在法律上规定并在各级政府机
构与国营工场实行,广大工人阶
级只能是单方面的渴望。这就是
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与阐明资本主
义工作日制度的因由。因而他们
谋划把最为苦难的工人阶级解放
出来,就是要把工人阶级从过长
的劳动时间中解放出来,并推动
工人阶级在合理的劳动时间内拿
到公平的劳动报酬,从而开启工
人阶级最低线的幸福。
二、从学者到学子的
思虑看8小时工作日制
度的重要性
较近的一串联想首先是冯华
在博一时选择《马克思恩格斯工
作日制度思想及其意义》这个论
题做博士学位论文,因由是她的
师妹柯此前选择了《马克思恩
格斯关于工作日制度的思想及其
意义》这一论题做硕士学位论文,
冯华对柯的选题产生了浓烈的
兴趣,我提出师生3人一并进入
同一论题.要求冯华协助我指导,
冯华就是在做论文的过程中决定
选择这个论题的,我当即同意。
. All Rights Rerved.
其次是柯选择这个论题做硕士学位论文,因由是我给她那个年级与后一年级授课时,讲授了一个“关于
基本经济制度与工作日制度的思考”的专题,在这个专题的其四、其五部分,分别简略地讲到“马克思关于8小时工作日制度思想的历史意义”与“马克思关于8小时工作日制度思想的当代意义”。其中我讲到,作为革命家,马克思是基于美国工人运动实践中提出的要求,于1866年8月底在其创立的“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工作期间,为9月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起草了《给临时中央委员会代表关于若干问题的指示》。他明确地提出:“限制工作日是一个先决条件,没有这个条件,一切进一步谋求改善工人状况和工人解放的尝试,都将遭到失败……我们建议把工作日在法律上限制为8小时。这种限制是美国工人的普遍要求;代表大会的表决将使它成为全世界工人阶级的共同行动纲领。”[6]268我还特别讲到,作为思想家,马克思在写作伟大著作《资本论》时,经常带病每日工作16小时,而他1867年出版的《资本论》第1卷第8章是专论“工作日”制度问题,在长达80页的篇幅中,没有一个字不是为缩短工人阶级的劳动时间说话。我向学生们引读了马克思这段话:“一个人在24小时的自然日内只能支出一定
量的生命力,正像一匹马天天干活,
每天也只能干8小时。这种力每天
必须有一部分时间休息、睡觉,人还
必须有一部分时间满足身体的其他
需要,如吃饭、盥洗、穿衣等等。除了
这种纯粹身体的界限之外,工作日
的延长还碰到道德界限。工人必须
有时间满足精神需要和社会需要,
这些需要的范围和数量由一般的文
化状况决定。因此,工作日是在身体
界限和社会界限之内变动的。但是
这两个界限都有极大的伸缩性,有
极大的变动余地。……资本家按照
劳动力的日价值购买了劳动力。劳
动力在一个工作日内的使用价值归
资本家所有。因此,资本家有权要工
人在一日之内为他做工。但什么是
一个工作日呢?当然比一个自然的
生活日短。短多少呢?关于这个界
限,即工作日的必要界限,资本家有
他自己的看法。作为资本家,他只是
人格化的资本。他的灵魂就是资本
的灵魂。而资本只有一种生活本能,
这就是增殖自身,创造剩余价值,用
自己的不变部分即生产资料吮吸尽
可能多的剩余劳动。资本是死劳动,
它像吸血鬼一样,只有吮吸活劳动
才有生命,吮吸的活劳动越多,它的
生命就越旺盛。”[7]269我也讲到,马
克思在此把24小时的自然日分出
了劳动时间、休息时间和自由时间
(即“工人必须有时间满足精神需要
和社会需要”)三个组成部分,而马
马克思在此
把24小时的
自然日分出
了劳动时间、
休息时间和
自由时间(即
“工人必须有
时间满足精
神需要和社
会需要”)三
个组成部分,
而马克思工
作日制度的
思想,又不限
于论证“每天
也只能干8
小时”。
. All Rights Rerved.
克思工作日制度的思想,又不限于论证“每天也只能干8小时”。在《资本论》及手稿内外的许多著作,还有恩格斯一些著作,更多地是揭露与批判以英国为代表的几个世纪超10小时工作日制度与10小时工作日制度。我还提到,据我所知,至少在我国还未见到专门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工作日制度思想的著作与论文。柯正是在我这次授课之后选择了这个论题。
再次是我当时为何突发此想讲授这个问题,又评价其历史意义与当代意义的呢?这全在于我订阅了《马克思主义文摘》这份刊物,特别是在2006年第4期上读到巫继学《过劳死女工证明<;资本论>没有过时》这篇文摘。该文记述了2005年11月上旬,中国几乎所有媒体都用《何春梅死了,加班还在继续》这一“惊天地泣鬼神’的标题评述一条消息:四川籍女工何春梅在广州市的铧鑫工艺品有限公司的装配车间连续加班4天后猝死。何春梅是活活累死的。何春梅死了,而老板仍然要关注他那批货是不是能够按时出单。该文又引述了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8章“工作日”中的一段记述,1863年6月下旬,伦敦所有的日报都用《一个人活活累死》
这一“耸人听闻”的标题登载这
一条消息,报道一个20岁的女
时装工玛丽·安·沃克利是怎样
死的。玛丽·安·沃克利死了,而
使老板娘大为吃惊的是,她竟没
有来得及把最后一件礼服做好。
该文所记述的一近一远时隔一
个半世纪的两个女工在无限制
的工作日中活活累死,雄辩地证
明《资本论》中的伟大思想没有
过时。在2006年至2008年3年
间,我常翻阅这篇文摘,还在作
者个人独立学术网站上查阅全
文。再加之我常听亲朋好友谈
到,我们不少企业甚至事业单位
的职工经常在加班。我曾参加一
个学术会议时,被安排参观考察
一家由国企卖给私人的民营纺
织企业,当一名女工离开轰隆的
纺机去拿器件时,我跟随着问她
“来这儿工作多长时间啦”,她说
“两年多了”,我再问“这两年多
每天上班是8小时还是10小时
呀”,她眼观前后左右后轻声对
我说“这个问题我不能告诉你”。
职工加班的确在我国依然存在。
耳闻目睹的感性事实冲击着我
大脑的理性思索,于是我对马克
思主义理论专业的研究生们讲
授了这个问题。
冯华博士与柯硕士的同
主题学位论文,开拓了马克思主
义理论研究的一个全新视阈或
新生长点,她们不同程度地研读
了马克思恩格斯论述工作日制
度的经典文献,但是她们碰到的
共同难题之一是,学界尚无对此
课题进行研究的第二手参阅文
献,因而只能由她们潜心对经典
文献全面阅读与系统梳理,并将
马克思恩格斯工作日制度思想
整理与阐发出来。柯的整理
阐发是有限的,论其意义也主要
是限于现实方面,后来者冯华从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旧版与新
版若干卷,到《马克思恩格斯文
集》10卷全部,用一年半的时间
作了尽可能完整的细阅、发掘与
纵横解读,从研读过程到论文完
成,她注重史论结合,尽可能地
运用了历史和逻辑相一致、由抽
象上升到具体等辩证逻辑思维
方法,特别是对理论联系实际这
一马克思主义根本方法与学风
的运用及发扬,十分可嘉。从她
这篇博士学位论文开题到最后
答辩,各位导师都认同这是一个
很好的选题,开题时有两位导师
担心关于这个“工作日制度”问
题,可否写得出一篇要求十多万
字的博士学位论文。事实上,从
送出盲评到现在的文本是11万
余字,我还将有关部分删节近2
万字。从主要章节看,其梳理了
马克思恩格斯研究工作日制度
思想的历史背景与基本思路,阐
. All Rights R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