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ional music 民族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以孟连傣族“马鹿舞”为例
李 梅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云南 临沧 677000)
【摘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许多外来文化涌入中国,很多人缺乏正确的文化价值观。针对以上问题,我国需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让我国更多的人了解一些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本文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以孟连傣族的“马鹿舞”为例展开分析,望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孟连傣族;马鹿舞;保护;传承;方法
【中图分类号】J618 【文献标识码】A
马鹿舞属于孟连傣族具有较强特色文化的民间舞蹈,拥有较为悠久的历史。之前孟连傣族人民跳马鹿舞是为了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蕴含着较为深厚的情感元素。2004年,孟连傣族马鹿舞成为了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经过访问发现,很多人对于马鹿舞的传承往往持无所谓的态度,甚至很多人对马
鹿舞没有正确的认知,导致孟连傣族的马鹿舞不能够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被传承、弘扬下去。针对以上问题,我国需要加强对孟连傣族马鹿舞的保护与宣传,让人们感受到孟连傣族马鹿舞的魅力所在,让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受到重视。
一、关于孟连傣族中马鹿舞的相关介绍
(一)孟连傣族马鹿舞的由来及发展历史
我国孟连傣族具有非常悠久的文化发展,早在汉朝的时候,孟连傣族的先民国王雍由曾经多次派遣使臣去“奉国珍宝”,到达东汉的都城洛阳实现朝贡,当时去朝贡时还带上宏大的舞蹈队伍,展现出高超、高水平的演技,同时,近千百年以来,孟连傣族人民都在进行智慧创造,让孟连傣族的非物质文化更加丰富。
马鹿舞属于孟连傣族较为典型的民间传统舞蹈,马鹿舞也可以称为“戛朵”或者“烦朵”,“戛”和“烦”属于相同的含意,都可以表达跳的意思,其中,“朵”属于马鹿的俗称,经调查发现,在傣文的相关记载中,“马鹿舞”主要是起源于缅甸中的勐娃,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马鹿舞于1390年传播到孟连傣族,在孟连傣族的发展历史为七百多年。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勐梭属于孟连傣族的领地,每年都会举办几次较为盛大的节日、婚庆活动,马鹿
舞是必不可少的表演。1938年,很多勐梭村的居民迁移到孟连坝子居住,把马鹿舞文化引入孟连傣族中,马鹿舞逐渐在西盟的勐梭慢慢消失,最终回到孟连傣族展开学习。勐梭中的马鹿舞具备较强的感染力与表演性,动作较为灵活、舒缓。
(二)孟连傣族中马鹿舞的展演和道具制作
马鹿舞属于孟连傣族中最为古老的民间舞蹈之一,同时也是孟连傣族人民最热爱的民族舞蹈。当前,在孟连傣族村寨中,马鹿舞较为流行,马鹿舞表演可以充分展现出孟连傣族的民族特色,属于一项具有表演性的民族舞蹈。孟连傣族人民在制作马鹿道具过程中,用细刻精雕的鹿头、彩布缝制处壳,竹子编制骨架结合而成。在孟连傣族中,几乎每一个人都会跳马鹿舞,孟连傣族包含了娜允镇与勐马镇,其中包含了30多个村寨,每一个村寨的人都热爱马鹿舞,在跳马鹿舞过程中,需要两个人钻入马鹿道具中,一个人做马鹿的头,另一个人做马鹿的身子,两个人一定要保证脚步动作较为轻巧,因为在马鹿舞中经常会出现两人共同小跳的动作,只有脚步动作轻巧才能够展现出敏捷的小鹿舞姿。同时,脚步动作还包含了碎步跑、跳步、点步、走步等,在镲、芒、鼓的二拍节奏之下,渲染出浓烈的马鹿舞氛围。在马鹿舞表演过程中,通常是两只马鹿相互配合表演,最好是一雌一雄,在表演过程中两只马鹿需要交流表情,用嘴巴梳理茸毛,呈现出相互打滚嬉闹的场景。在大型的马鹿舞活动中,马鹿的数量会更多,多的时候有十几只,还可以和孔雀、大鱼、大象开展表演,气氛较为热烈、场面丰富多彩,能够充分展现出孟连傣族人民的热爱。
二、保护、传承孟连傣族马鹿舞的必要性
(一)孟连傣族马鹿舞中的文化功能思考
孟连傣族的马鹿舞表演活动通常是在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中较为盛大的节日中进行,在这些节日中,孟连傣族人民都会参与到集会活动中去,在马鹿舞展演的熏陶下,集会活动更加热闹。在孟连傣族的节日活动中,如果缺少了孔雀舞、马鹿舞此类型的仪式舞蹈,人们就会感觉缺少点了什么,没有过节的气氛。由此可见,孟连傣族舞蹈具有较强的仪式性。
每当孟连傣族有盛大的喜事的时候,比如嫁娶、节日
Northern Music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