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临翔区碗窑土陶村
临翔区博尚镇碗窑土陶村是临翔区博尚镇碗窑村民委员会所属的两个自然村寨之一。碗窑土陶村地处临沧机场东北坡脚。该村依山傍水,周边群山环抱,村中有腊托河流过,在碗窑小学西南侧有22株上百年的古树组成的古树林,山水田园风光自然而生态,现存有大量的古民居,保留完好,是一个古色古香的古村落格局。周边有腊托布朗族村、勐准和勐托傣族村、幕布拉祜族民族村寨。碗窑土陶村先前曾为布郎族、傣族、拉祜族、汉族杂居,现所有住户大都为汉族。
据《临沧县志》、《博尚镇志》记载,清乾隆年间,1736年湖南长沙府贵东县杨义远、罗文华、邓成和带着一手制陶绝技,从湖南长沙到达贵州芦塘,1738年来到临沧市临翔区博尚镇,看到这里得天独厚而丰富的优质陶泥资源,便迷恋上了这里,娶了当地腊托村布朗族姑娘为妻,在这里安家落户,建起了3条龙窑,龙窑制陶技艺从此在碗窑村世代相传,因为最初的陶产品以碗为主,碗窑地名由此而来。三条龙窑也成了罗家、邓家、杨家三大姓的专利龙窑,此格局一直保持到1956年合作化运动,成立了碗窑陶器手工业合作社,1958年改为合作工厂,1979年划为社办企业,龙窑由博尚公社管理,在此期间,停用传统的龙窑一条。
改革开放以后,陶业生产恢复了家庭联产的工作方式。制陶业得以高速的发展,传统的2条龙窑已经无法满足土陶烧制的需求,为此,从80年代开始碗窑村新建龙窑8条,全村现共有龙窑10条。分别为一号龙窑1条、对门山窑2条、新路坡窑2条、百老倌坟窑1条、老七田窑1条、十字路窑2条及关山窑1条。除新路坡窑为罗天全一家人使用外,其余的都是多家人共同使用,使用人数最多的十字路2号窑,为30多家村民共同使用。现在碗窑村85%的人家从事制陶,形成“全村玩泥巴,男女制陶器”的局面,整个村现已形成原料、生产、销售一条龙的大作坊,全村共有大小手工作坊108 间,作坊面积约为17820平方米,95%的作坊为青瓦顶、木构件、土坯墙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