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发展的探讨

更新时间:2023-05-29 23:26:15 阅读: 评论:0

对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发展的探讨
摘要:双语教育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普遍存在,虽得到政府认可,但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走向并不明朗。本文通过云南省x村双语教育政策的实施效果为例,分析了双语教育政策的发展及成效,并对其中一些问题进行反思。
关键词: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双语教育政策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0-0241-03
双语教育在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和地区是一种广泛存在的教育现象,然而,国内外学术界对双语教育没有统一的界定。综观国内外有关双语教育的界定,可以把它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在我国狭义的双语教育指以少数民族学生为教育对象,使用其本族语和主流语(族际语)两种语言的教育系统即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双语教育是使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的一种教育形式,是学校依据政策在民族地区进行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的教育。中国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采用的是“多元一体”的政策。党和国家历来坚持民族语言平等政策,先后在多种法案和文件中明确了少数民族实施双语教育。解放以来,党和国家为保
护和发展少数语言文字、传承民族文化,为发展以“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事业做了大量的工作。不仅对推动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各少数民族人口文化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对争取各民族在其他领域的平等权益、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随着民族融合进程的不断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将何去何从?本文通过x村的案例对此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一、双语教育政策在x村的实施及作用
x村是聚居在云南省南部汉族地区的一个傣族村寨,现有90户家庭共452人口。自给自足的经济生活和一定的民族语言文化使x村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状态。该村村民常用语是她们的母语——傣语。“文革”结束后,考虑到x村的特殊性,经过当地教育部门和政府部门的协商,在x村兴办了一师一校的“双语教育”教学点。由于书面傣语在x村并没有得到普及,他们的双语教育仅仅是使用傣语对汉语进行解释和说明,以增进学生对汉语的掌握和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育教学中也没有采用傣文教材和文字。同时由于适龄人口较少,x村设立的教学点仅有一个教室、隔年招生,共设一至三年级,村里的傣族学生在教学点掌握基本汉语和达到一定年龄后再送往完全小学与其他同年级合并。所以,x村从1976年以后的教育是一
种“一师一校双语复式教育”特殊模式。自设立一师一校实施双语教育以来,该校点发挥了x村儿童一至三年级的汉语教育、知识文化教育和成人扫盲教育的功能。在未设立校点之前,该村村民没有一位村民因受教育而得到“铁饭碗”,没人接受过高中阶段教育;新设立校点后,该村至今已产生6名中师生、4名中专生、4名大学生和1名研究生,扫除了全村的青壮年文盲,这一成绩远远超出了该地区一般小学的教育成就。同时,双语教育还顺应学生思维的发展,开发了傣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x村儿童具备了与其他民族儿童共处的能力,提高了傣族儿童的生存技能。随着双语教育的进行和汉语普及,1986年以后上学的学生基本上都能到乡镇接受初中教育,约有一半以上青年毕业后能外出打工,绝大多数村民能无障碍地使用当地汉语进行交流,为x村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本文发布于:2023-05-29 23:26: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373975597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对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发展的探讨.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对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发展的探讨.pdf

标签:教育   少数民族   民族   地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