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盘古开天与上帝创世的异同研究
神话往往是客观真实与人的美好愿望相结合的产物,是人的思想意识的反映,也是一种教育娱乐形式。一个民族的神话,通常蕴涵着民族性格的最深刻的萌芽。
中国的“盘古开天”与西方的“上帝创世”都是世界上有关人类起源的最有影响力的神话故事,我们将在下几个方面对它们加以阐述。
混沌黑暗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盘古开天》
“宇宙天地间未形成之前,黑暗笼罩着混沌空虚,宛如一个充满黑暗,深不可测,无边无际的深渊”――《创世纪》
世界上其他一些民族也都以“混沌黑暗”作为创世说的大背景。
而这些传说都是在当时各民族之间根本还无法沟通的条件下各自独立产生的。这是偶然的巧合?还是实有其事?我们应该怎样去理解这种现象呢?
有些人认为,既然是“创世说”,那么我们的地球就应该是在这种“混沌黑暗”中诞生的。其实这是缺乏逻辑与科学依据的一种推断。在对各种创始说的理解过程中,应该对古人认知世界的能力有个客观的评估,不能以现代人的知识角度来解释各种不同的创世说。人类的历史与地球的历史相比,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地球的形成已有四十多亿年,而人类的文明史充其量也只有几千年,只有地球史的十万分之一。正如庄子所说“蝼蛄不知春秋”。古人怎么可能了解地球的形成史呢?但是东西方的创世说为什么会如此一致地描绘出“混沌黑暗”这种现象呢?其实我们可以相信地球上确实有过这么一个时期。我国古代的蒙学教材《千字文》开篇即为“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明确地把“天玄”与“地黄”互为因果。这些描述很可能与地球上的黄土形成有关,那时地球正处于黄土的形成时期。(具体论述请参看本人《黄土成因新说》)。因此,我们可以推定“混沌黑暗”不是地球的形成时期,而是人类历史的开端,也是人类记忆的极限。我们人类的祖先就是在一片混沌黑暗中诞生、成长和发展起来的。
盘古――真实的写照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三五历记?艺文类聚》卷一
有些人把“天地混沌如鸡子”理解成“宇宙像个大鸡子”或者“天地像个大鸡子”。把宇宙、天地看成圆圆的像鸡蛋的外型一样,这是不确切的。“天地混沌如鸡子”是对当时天地状况的绝妙而形象的描绘。当时天与地的状况就像是打开鸡蛋以后我们看见的蛋青和蛋黄一样,混合在一起,与下文的“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相呼应。所以此句应翻译成“天与地连在一起,混沌黑暗,其状态就跟鸡蛋里的蛋清跟蛋黄一样”。盘古――中华民族的古人类就在这一片混沌黑暗中诞生了。在这里,我们特别应该注意的是不应该把盘古看成是一个个体,而应该看成是一个种群,就像是我们地球上曾经出现过的“恐龙”、“三叶虫”一样,是一个群体,而不是单个的古人。只要把“盘古”看成是人类前身的一个群体,我们对下文的理解就会毫不费力,顺理成章了。盘古在这混沌黑暗的环境中艰难地生息,繁衍了万八千年(虚指)。在这期间天地逐渐分离。作为鸡蛋里“蛋清”的那一部分不断升高,变成了明朗的天空,日月星辰出现了;而作为“蛋黄”的地也逐渐坚实起来,成为了坚实的大地,表面覆盖
着一层厚厚的黄土。由于盘古已经在混沌黑暗的环境中生活了漫长的时间,当周围的环境发生了巨变以后,就必须适应新的生存环境,他们的体型有了一个剧烈的变化过程――“一日九变”描写的就是盘古的体型变化。中国半坡彩陶中的蛙形人,很可能就是“一日九变”中的一种形态。现在所流行的基本观点都是认为人的祖先是猿,事实上可能并没有那么简单。从古代各民族所崇拜的图腾中可以看到各种不同形态的人,如人面狮身、人首蛇身、蛙形人身等等。这些是否都是盘古――古人类族群“一日九变”的真实写照呢?经过剧烈的变化以后,能适应新环境的形体终于固定下来,最后修成正果,成了天地之间的“神圣”,万物之灵,也就是西方创世说中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所造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