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决策方法总结
定性决策方法决策者根据所掌握的信息,通过对事物运动规律的分析,在把握事物内在本质联系基础上进行决策的方法。
一、应用定性决策方法的原因:
人们面对信息不完全的决策问题
决策问题与人们的主观意愿关系密切。
决策问题十分复杂,现有的定量分析技术难以应用。
二、定性决策方法的分类
1、头脑风暴法
美国心理学家奥斯本于1939年首次提出的一种激发创造性思维方法,针对解决的问题,相关
专家或人员聚在一起,在宽松的氛围中,敞开思路,畅所欲言,寻求多种决策思路。其特点是倡导创新思维,时间一般在1-2小时,参加者5-6人为宜
(1)头脑风暴法的四项原则:
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建议不作评论
建议不必深思熟虑,越多越好
鼓励独立思考、奇思妙想
可以补充完善已有的建议
(2)头脑风暴法的应用范围
首要的条件是准备研究的问题应是特殊(具体)的.而不是一般性的。要限定题目范围,使组内每个成员集中一个目标,提出各自的设想。
其次,头脑风暴法只能用来解决一些要求探索设想的问题,不能用来解决那些事先需要作出判断的问题。
再次,也不能为仅需两三个不同解决办法的问题而组织这种集体活动。
2、德尔菲技术
德尔菲法是由美国兰德公司的专家们为避免集体讨论存在的屈从于权威或盲目服从多数的缺陷在20世纪40年代末提出的一种定性预测方法
三个要点:(1)匿名 (2)反馈 (3)收敛
运用这一方法的步骤是:
通常在组织内部和外部,挑选研究一个特殊问题领域里的专家们成立一个小组
要求专家在各种新发现和发展领域里,对他们认为将发生的情况,以及何时发生等问题做出预测(采用无记名形式,以便他们不受其他人的影响)
把回答内容汇集起来,将综合结果反馈给小组成员,专家们用反馈回来的手头资料(但仍采用个人无记名),对未来做出进一步估计。这一过程可以反复数次。
在意见交流开始形成一致的看法时,结果便是可以接受的预测。
德尔菲法的优缺点
德尔菲法同常见的召集专家开会、通过集体讨论、得出一致预测意见的专家会议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德尔菲法能发挥专家会议法的优点,即能充分发挥各位专家的作用,集思广益,准确性高;能把各位专家意见的分歧点表达出来,取各家之长,避各家之短。
同时,德尔菲法又能避免专家会议法的缺点:权威人士的意见影响他人的意见;有些专家碍于情面,不愿意发表与其他人不同的意见;出于自尊心而不愿意修改自己原来不全面的意见。
德尔菲法的主要缺点是过程比较复杂,花费时间较长
3、戈登法
戈登法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教授威兼·戈登于1964年始创的,戈登法又称教学式头脑风暴法或隐含法。这是一种由会议主持人指导并进行集体讲座的技术创新技法。其特点是不让与会者直接讨论问题本身,而只让讨论问题的某一局部或某一侧面;或者讨论与问题相似的另一问题;或者用“抽象的阶梯”把问题抽象化后向与会者提出。主持人对提出的构想加
以分析研究,一步步地将与会者引导到问题本身上来。
戈登法是由头脑风暴法演生出来的,适用自由联想的一种方法。但其与头脑风暴法有所区别;头脑风暴法要明确提出主题,并且尽可能地提出具体的课题。与此相反,戈登法并不明确地表示课题,而是在给出抽象的主题之后,寻求卓越的构想。
(1)戈登法的实施方法:
戈登法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加者,而领导者与其它技法相比,应感到更为举足轻重的作用。
领导者:主持讨论的同时,他要完成将参加者提出的论点同真实问题结合起来的任务。因此,要求领导者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洞察力。
成员:人数以 5至12名为佳,尽可能由不同专业的人参加,如有科学家和艺术家参加那就更好。参加者预先必须对戈登法有深刻的理解,不然的话会感到不愉快。
时间:会议时间一般为 3小时,这是为了寻求来自各方面的设想,需要较长的时间;另一方面,让会议进行到某种程度的疲劳状态时,可望获得无意识中产生的设想。
其它条件:最好是在安静的房间中进行。与会议室等相比,舒适的接待室更为理想。一定要将黑板或记录用纸挂在墙上,参加者可将设想和图表写在上面。造成愉快轻松的气氛,充满幽默情调。
(2)戈登法的步骤:
1)领导者决定主题。认真分析实质问题,概括出该事物的功能作为主题。必须在肯定〞揭示实质问题,而能更广泛出地提出设想〞的情况下进行。
2)召开会议。主题决定以后,领导者召开会议,让参加者自由发表意见。当与实质性问题有关的设想出现时,马上要将其抓住,使问题向纵深发展,并给予适当的启发,同时指出方向,使会议继续下去,在最佳设想好象已经出现,时间又将接近终点时,要使实质问题逐渐明朗化,然后使会议结束。
戈登法的优点是将问题抽象化,有利于减少束缚、产生创造性想法,难点在于主持者如何引导。
4、名义群体法
名义群体法是指在决策过程中对群体成员的讨论或人际沟通加以限制,但群体成员是独立思考的。其具体方法是在问题提出之后,采取以下几个步骤:
1)成员集合成一个群体,但在进行任何讨论之前,每个成员独立地写下他对问题的看法;
2)经过一段沉默后,每个成员将自己的想法提交给群体。然后一个接一个地向大家说明自己的想法,直到每个人的想法都表达完并记录下来为止(通常记在一张活动挂图或黑板上)。所有的想法都记录下来之前不进行讨论;
3)群体现在开始讨论,以便把每个想法搞清楚,并做出评价;
4)每一个群体成员独立地把各种想法排出次序,最后的决策是综合排序最高的想法。
名义群体法的主要优点在于,使群体成员正式开会但不限制每个人的独立思考,但是又不像互动群体那样限制个体的思维,可以使每个与会者都获得平等发言的机会,不易产生个别人控制会议等弊端;名义群体法也不像德尔菲法那样耗费大量时间。
5、电子会议
电子会议法是将名义群体法与尖端的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电子会议。会议所需的技术一旦成熟,概念就简单了。多达50人围坐在一张马蹄形的桌子旁。这张桌子上除了一系列的计算机终端外别无他物。将问题显示给决策参与者,他们把自己的回答打在计算机屏幕上。个人评论和票数统计都投影在会议室内的屏幕上。
电子会议的主要优点是:匿名、可靠、迅速。与会者可以采取匿名形式把自己想表达的想法表达出来,避免群体压力的影响;参与者一旦把自己的想法输入电脑,所有的人都可以在屏幕上看到;与会者可以如实地表现自己的真实态度,而不用担心受到惩罚。这种方法决策迅速,因为没有闲聊,讨论不会离开主题;大家在同一时间可以互不妨碍地相互“交谈”,而不会打断别人,因此提高了效率。
但是,这种方法也有缺点,如那些打字速度快的人,与口才好但打字速度慢的人相比,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想出最好建议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奖励;得到的信息不如面对面沟通所能得到的信息丰富。
6、阶梯法
使用阶梯法的目的是尽量减少因面对面接触而导致的对做出决策判断的影响。群体成员并不是在决策开始之前就全部聚集,而在决策的每个过程中逐个加入进来,这样可以避免新加入者的观点受到前面讨论者的影响。阶梯法的决策过程包括以下几步:
1)把待解决的问题提供给个体A和个体B,让他们每个人提出一个单独的方案;
2)A和B随后碰面,并且提出一项联合意见。接着C加入。C此时已经独立分析过这个问题,并且有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3)A、B和C联合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然后又加入已经独立分析过、并且有了自己的方案的D;
4)A、B、C和D会面并达成一致意见,还可以加入新成员,直到达成最后的相对满意的群体决策。
7、吹毛求疵法
吹毛求疵法是指一个方案的制定者或者支持者为提出的方案和建议来辩护,而另一个,也
就是“吹毛求疵者”被任命去准备一份详细的辩论材料,列举这个方法有什么缺陷、为什么它不能被采纳以及可能导致的不利后果等。双方就自己的观点展开辩论,这也能有效防止群体中某个成员控制或遏制讨论的过程和结果,同时从正反两方面考虑决策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及早发现问题并完善方案。
8、KT决策法
KT决策法是最负盛名的决策模型,由美国人查尔斯·H·凯普纳和本杰明·特雷高二人合作研究发明的、把发现问题分为界定问题和分析原因两步的方法。 KT法是一种思考系统,即就事情各自的程序,按照时间、场所等,明确区分发生问题的情形和没有发生问题的情形,由此找出原因和应该决定的办法。KT法共分四个程序:查明原因、决定选择方法、危险对策、掌握情况。
在出版于1965年的《理性经理人》一书中,凯普纳和特雷高提出了制定有效决策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对所要完成的任务目标的认识程度;对备选方案进行评估的质量;对采用其他方法可能导致的后果的了解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