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循环赛的方法与编排
一、循环赛的种类与特点
(一)循环赛的种类
1、概念 循环赛又称循环法。指参赛队(人)之间,都相互轮流比赛,最后按照各参赛队在全部比赛中的胜负场数、得分多少排定名次的比赛方法。
2、分类 循环赛包括单循环、双循环和分组循环三种。
单循环是所有参赛队(人)相互轮赛一次;一般在参赛队人不太多,场地和时间比较充裕时采用。
双循环是所有参赛队(人)相互轮赛二次;一般在参赛队人不多,场地和时间比较充裕时采用。
分组循环是参赛队(人)较多时,采用种子法,把强队(人)分散在各组,先进行小组循环,再根据小组名次组织第二阶段的比赛。一般在参赛队人多,场地和时间较紧时采用。
(二)循环赛的优缺点
优点:参赛队机会均等,实战和相互观摩学习的机会多,能准确反映出参赛队之间真正的技术水平的高低,客观地排定参赛队的名次,比赛结果的偶然性和机遇小。
缺点:
1、比赛总的期限长,站用场地和时间多,当参赛队人多时,直接采用大循环有一定的困难,应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如何合理安排比赛的顺序,避免在比赛时间、间隙、地点、场次和比赛条件等方面出现不均衡现象。
3、当比赛结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队人的胜负场数相同,得失分相等时,如何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科学地解决好最后的名次排定。
二、循环赛的轮数与场数计算
(一)循环赛的轮数
每个参赛队赛完一场(轮空队除外),称为一轮结束。计算循环赛的轮数的目的在于计划整个比赛所需要的时间和期限,是比赛日程安排的主要依据。
计算方法:
1、单循环
当N=2n时,Y=N-1
当N=2n-1时,Y=N (其中Y=轮次数,N=参赛对数)
2、双循环和多循环为单循环的倍数。
(二)循环赛的场数
循环赛的场数是指参赛队人之间相互轮流比赛全部结束的总场数。计算其的目的在于计划安排人力、物力、比赛日程与场地。其计算方法:
1、单循环
X=CN2=N×(N-1)÷2 (其中X为比赛场数,N为参赛队数)
如8个队参加单循环,其比赛种场数X= C82=8×(8-1)÷2=28
2、双循环和多循环为单循环的倍数。
如8个队参加双循环,其比赛种场数X=2 ×C82=2×8×(8-1)÷2=56
如8个队参加三循环,其比赛种场数X=3 ×C82=2×8×(8-1)÷2=84
三、循环比赛顺序的编排方法与注意事项
(一)单循环比赛顺序的编排方法
1、“1”固定左上角逆时针旋转法(轮转法I)
第一轮 | 第二轮 | 第三轮 | 第四轮 | 第五轮 | 第六轮 | 第七轮 |
[1]-8 | [1]-7 | [1]-6 | [1]-5 | [1]-4 | [1]-3 | [1]-2 |
2-7 | 8-6 | 7-5 | 6-4 | 5-3 | 4-2 | 3-8 |
3-6 | 2-5 | 8-4 | 7-3 | 6-2 | 5-8 | 4-7 |
4-5 | 3-4 | 2-3 | 8-2 | 7-8 | 6-7 | 5-6 |
| | | | | | |
第一轮 | 第二轮 | 第三轮 | 第四轮 | 第五轮 | 第六轮 | 第七轮 |
[1]-0 | [1]-7 | [1]-6 | [1]-5 | [1]-4 | [1]-3 | [1]-2 |
2-7 | 0-6 | 7-5 | 6-4 | 5-3 | 4-2 | 3-0 |
3-6 | 2-5 | 0-4 | 7-3 | 6-2 | 5-0 | 4-7 |
4-5 | 3-4 | 2-3 | 0-2 | 7-0 | 6-7 | 5-6 |
| | | | | | |
“1”固定左上角逆时针旋转法(轮转法I)是对抗性竞赛中,尤其是对抗性求类竞赛中采用循环制时最常用的确定竞赛秩序的编排方法。在羽毛球、乒乓球等项目竞赛规则中,这种编排方法及其竞赛秩序被明文规定,成为规范。
特点:
● 各轮比赛的实力搭配相当均匀。
● 体现了对种子,尤其是“1”的照顾;
● 最有可能成为冠亚军之争的“1-2”安排在最后一轮,使整个竞赛在结束阶段达到高潮。
缺点:
● 当N为奇数时,号码“N-1”上的参赛者从第四轮起,始终是每轮比赛都与上一轮刚刚“轮空”的参赛者交锋。这种竞赛秩序的不均等,对于对抗激烈、消耗大、容易出现伤害事故的竞赛项目,是致命的缺陷。
2、“1”固定左上角顺时针旋转法(轮转法II)
第一轮 | 第二轮 | 第三轮 | 第四轮 | 第五轮 | 第六轮 | 第七轮 |
[1]-4 | [1]-6 | [1]-8 | [1]-7 | [1]-5 | [1]-3 | [1]-2 |
2-6 | 4-8 | 6-7 | 8-5 | 7-3 | 5-2 | 3-4 |
3-8 | 2-7 | 4-5 | 6-3 | 8-2 | 7-4 | 5-6 |
5-7 | 3-5 | 2-3 | 4-2 | 6-4 | 8-6 | 7-8 |
| | | | | | |
这种轮转法,首先排除最后一轮各场比赛秩序,然后讲[1]固定,其他各号按顺时针方向转动,逐轮倒推出前面场次的比赛秩序。从上表不难看出,其是轮转I的翻版。但其最大的优点是:最后一轮安排了实力均衡的最激烈的比赛场次,在结束阶段将整个比赛推向高潮。
缺点是:实力接近的比赛过分集中,造成各轮比赛的强弱搭配不均匀。在对抗性比赛中,在特殊需要的情况下使用。(既调整法)
3、偶方参赛[1]固定左上角,奇方[0] 固定左上角的逆时针旋转法(轮转III)
摔跤、柔道、散手等重竞类项目多采用这种方法。在古典式、自由式摔跤竞赛规则中对此作了明文规定:“编排比赛顺序时,从左上角的[1]号位开始,依次将各号按逆时针方向转圈排列,从第二轮开始[1]固定不动。如是奇数,1号位位[0]。
第一轮 | 第二轮 | 第三轮 | 第四轮 | 第五轮 | 第六轮 | 第七轮 |
[1]-8 | [1]-7 | [1]-6 | [1]-5 | [1]-4 | [1]-3 | [1]-2 |
2-7 | 8-6 | 7-5 | 6-4 | 5-3 | 4-2 | 3-8 |
3-6 | 2-5 | 8-4 | 7-3 | 6-2 | 5-8 | 4-7 |
4-5 | 3-4 | 2-3 | 8-2 | 7-8 | 6-7 | 5-6 |
| | | | | | |
第一轮 | 第二轮 | 第三轮 | 第四轮 | 第五轮 | 第六轮 | 第七轮 |
[0]-7 | [0]-6 | [0]-5 | [0]-4 | [0]-3 | [0]-2 | [0]-1 |
1-6 | 7-5 | 6-4 | 5-3 | 4-2 | 3-1 | 2-7 |
2-5 | 1-4 | 7-3 | 6-2 | 5-1 | 4-7 | 3-6 |
3-4 | 2-3 | 1-2 | 7-1 | 6-7 | 5-6 | 4-5 |
| | | | | | |
从奇数方来看,完全克服了1固定的弊端。但也有缺陷,即在最后一轮比赛中,实力最强的[1]轮空,且比赛实力悬殊,比赛可看性不强。
4、最大号或[0]固定右上角逆时针旋转法(轮转IV)
国际羽联主办的“汤姆斯杯”和“尤伯杯”采用此法。
第一轮 | 第二轮 | 第三轮 | 第四轮 | 第五轮 | 第六轮 | 第七轮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2-7 |
3-7 | 4-7 | 2-3 | 2-4 | 2-5 | 2-6 | 3-6 |
4-6 | 5-6 | 5-7 | 6-7 | 3-4 | 3-5 | 4-5 |
| | | | | | |
第一轮 | 第二轮 | 第三轮 | 第四轮 | 第五轮 | 第六轮 | 第七轮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3-7 | 2-8 | 2-3 | 2-4 | 2-5 | 2-6 | 2-7 |
4-6 | 4-7 | 5-7 | 3-8 | 3-4 | 3-5 | 3-6 |
5-8 | 5-6 | 6-8 | 6-7 | 7-8 | 4-8 | 4-5 |
| | | | | | |
解读上述编排方法即为最大号或[0]固定右上角逆时针旋转法,然后按下列原则调整:
1、每轮的第一场比赛按1-2 1-3 1-4 1-5 1-6 1-7 1-N 或2-N顺序进行调整。
2、每轮按小号排前,小号场次优先的原则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