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1

更新时间:2023-05-29 13:04:12 阅读: 评论:0

《教师职业道德》课程作业(1)
 
一、简答题
1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答:基本内容: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
2、教师职业道德和道德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教师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在教师职业领域中的特殊表现。
区别:道德是社会公共生活中最一般、最普遍的善恶标准和观念,而教师职业道德则是教师职业活动中特有的善恶标准和观念;二者产生的时间和发展有所不同
 3、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
1)、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专门性。指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善恶的专门体现性和对教育的
专门适用性。
2)、教师职业道德体现教书和育人要求的一致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教师: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3)、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它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规范、职业良心、职业作风、职业情操等。
4)、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它包括职业工作的精神动力、人际关系和利益关系的调节、言行示范的自觉性等。
  4、教师职业道德的价值蕴含。
答:(1)伦理价值 p21-22  2  教育价值p22-23  3  文化价值 p23-24
  5、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答:(1)教书育人原则 2)乐教勤业原则 3)人格示范原则
6、简述乐教勤业和人格示范原则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答:  1.乐教勤业原则是指教师要乐于从事教育事业,勤奋地进行工作。这是对教师在对待自己职业方面所提出的基本道德要求。 
  乐教勤业原则要求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 热爱教育,乐于从事教育事业。
不断深化对教育价值的多方面认识,增强自身的教育责任感。
  不断深化教师社会作用的认识,增强教师工作的使命感和荣誉感。
  善于从复杂的育人工作中,去体验艰巨劳动中的欢乐,强化乐于从教的情感体验。                                                                                                                                               
  不断增强热爱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 勤于功业,勤奋工作
勤于学习,不断丰富自己,开阔知识视野。
  勤于钻研,掌握从教规律。  勤于岗位,精于业务,精心做事,忠于职守,不敷衍塞责,认真对待日常工作。
2 所谓人格示范,是指教师通过自身高尚的人格力量给学生以良好的榜样示范。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是教师应当遵守的基本的师德原则。
    人格示范原则要求教师做到:
  (1)教育者先受教育。
  (2)在实践中努力锻炼和形成良好的道德人格。                                                                                                                                                                                                                                                                                       
(3)要有良好的仪态 
7、现时期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哪些?
答:(1)依法执教,以德育人。(2)爱岗敬业,尽心竭力。(3)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4)严谨治学,精业勤业。(5)团结协作,携手共进。(6)尊重家长,共同育人。(7)廉洁从教,以身作则。(8)为人师表,明德惟馨
二、辨析题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所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答:这种说法虽有定的道理,但却是不完全的。
理由因为它没有完整地反映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道德不仅仅是外在的行为规范或准则,而是内在的品格。所以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准则,以及在这一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教师职业道德中的外在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虽然包含道德的应当指向,但它不是道德的本真实在,如果只把教师职业道德看作外在的行为规范或准则而不是内在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就无法说明现实道德状况,就不能增强教师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教书育人是特指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这种说法虽然指出了思想品德培养是教书育人题中应有之意,但却是不完全的。
理由思想品德培养只是教书所育之人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它的全部,教书所育之人,实质应是能在多方面适应社会、推动社会发展的完整的人,即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和谐发展之人,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固然是很重要的,但如果其他方面被忽略或不能得到很好发展,也不会有能够很好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如果把教书育人仅仅理解为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思想品德,就会在实践上窄化教学的多方面的功能,也会导致教学功能的片面性。
三、论述题
1、为什么说教书育人是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其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  教书育人就是指传授知识,培养人才。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原则,教书育人要求教师在其职业活动中,既要努力教授学生学习知识,又要培育学生成人成才,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
教书育人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由教师职业的本质特征和职责所决定的。
教书育人反映了教师这一行业的本质特征,指出了教师这一行业与其他行业不同的根本所在,它昭告人们,教师这一行业是教书育人的行业。同时,教书育人也是教师基本职责的概括,指出了教书育人是为师从教的基本职责和任务,向世人表明,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教书育人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
  教师虽为教书之人,但其目的不是教书,教师教书,意在培养人才。
2)、正确理解育人之含义,树立全面的育人意识。
,教书这种活动所培养的人,是一个能在多方面适应社会、推动社会发展的完整的人,即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和谐发展的人。如果把教书育人仅仅理解为只是培养思想品德,就会在实践上窄化教学的多方面功能,也会导致教学功能的片面性。
  (3)、多方面努力,更好实现教书育人。如,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钻研教育规律,科学实教;精通业务,传授透彻;灵活施教,善于启导;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等等
2联系实际说明依法执教对搞好教育工作的意义。
依法执教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是做好教育工作不可忽视的。在世界教育日趋法制化的当代,依法执教不仅具有职业道德意义,同时也是教育自身得以更好发展的内在需求。使教育在自身发展中,能依法解决好自身内部的问题和自身与外部的关系问题,更好实现教育的法制化、确保教育的人道化、规范化和有序化,增强教育的社会功能。
(1)依法执教是强化教育社会功能所必需
(2)依法执教是普及义务教育所必需
(3)依法执教是教育规范化、有序化所必需
(4)依法执教是保证教育人道化所必需
四、案例分析
请学员们自己根据题意完成。
《教师职业道德》课程作业(2)
一、简答题
() 教育法律法规与教育规律的关系。
答:  教育法律法规与教育规律并不是矛盾的,而是相互联系,具有内在一致性。一种科学的教育法律法规不仅要体现国家的意志,而且要符合教育的实际情况和教育的特点。制定教育法律法规,离开教育规律或违背教育规律都是不行的。从这种意义上讲,依法执教将更加有利于使教育工作符合教育规律,促使人们更好地按教育规律从事教育工作,为合乎教育规律的工作提供法律上的支持和保护。
教育法律法规虽然是教育规律的法定化体现,但绝不意味着可以用教育法律法规来替代教育规律。
一方面,教育法律法规并不是教育规律的全部体现,它对教育规律的体现是有限的。因为教育法律法规不仅要体现教育规律,而且要体现国家的意志,体现国家及各级政府对教育的管理责任和权限。
另一方面,教育法律法规与教育规律也有着明显的不同:一是它们的特点不同,教育规律
是教育活动在其发展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蕴涵在教育自身并对教育效果有决定性影响的根本因素;二是两者对教育的规范特点不同。教育规律对教育活动及教育行为的规范是教育本身一种内在的必然要求,它没有什么阶级的利益目的,只有教育活动及其过程的规范化、有序化的目的,要求教育按它自身的内在必然性运行。而教育法律法规对教育活动及教育行为的规范除含有一定的教育规律的要求外,更主要的是体现国家对教育的要求,具有对教育的外在规范性,并且是出于国家的意志和阶级利益的目的,教育法律法规要求教育的运行必须体现国家的意志;三是两者对教育作用的方式不同。教育规律是以教育内在的必然联系来作用和影响教育,这种作用具有自为性。而教育法律法规则是通过社会权力机构和人的执法行为来对教育发挥作用,这种作用带有人为性。教育法律法规对教育规律反映的有限性以及它与教育规律的区别说明,教育规律是教育法律法规所不能替代的。
教育规律反映教育内在固有的必然联系性,是制约教育效果好坏的根本所在。遵循教育规律,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教育法律法规是社会法制化的必然表现,教育法律法规能够为教育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和社会保障。因此说,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规律都是搞好教育不可缺少的,只不过二者作用不同罢了。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如何坚持和维护教育法律法规?
答:  在实践中坚持和维护教育法律法规,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要认真学习和领会我国当代有关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法律法规,明确作为教师应当承担什么责任。
(2)要从法律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我们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把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提到法律的高度来认识。
(3)作为一名教师,坚持和维护教育法律法规,还要把坚持正确的职业行为方向与依法执教结合起来,在教育教学中自觉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保持一致。
(4)依法执教还应体现在依据法律来维护和保护教育对象的合法权益上。
(三)爱岗尽责精神的教育意义    p62-663
答案要点如下:
1  爱岗敬业是教师队伍稳定的内在源泉
2  爱岗敬业是乐教勤业的动力来源
3  爱岗敬业才能在岗位上有所作为
请加以论述)
 ()爱岗尽责精神的实践体现是什么?
1)教书育人,尽职尽责;
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认真工作,不敷衍塞责;
4)勤奋钻研,科学施教;
5)淡泊名利,体验育人之乐。
答题时要适当阐释。
(五)、教育过程的人道化的基本要求是什么:p77
  一是尊重学生,不讽刺挖苦学生,不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二是关心学生,把学生的痛苦或不幸以及他们各方面的良好发展放在心上,关注他们生活的冷暖、学习的进步以及他们做人的好坏,为他们良好的发展积极创造条件能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三是热爱学生,对学生的发展不仅寄予良好的期待,而且还能以爱的情感,对学生的发展给以全身心的投入。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能在学生身心和利益受到危害时挺身而出,敢于同危害学生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的现象作斗争;

本文发布于:2023-05-29 13:04: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3366515933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教师职业道德1.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教师职业道德1.pdf

标签:教育   教师   规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