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生挫折教育的几点建议
凌杏萍
所谓挫折教育,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对挫折的适应能力、增强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教育。青少年学生产生挫折心理,一是由于学生个体思想需要和内部动机无法实现的主观因素造成的,像理想、情感、追求挫折等;二是由家庭、学校、社会乃至自然等方面的客观因素造成的,像交往、学习、健康挫折等。特别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快节奏、多变迁、高竞争、广信息、新变化,虽然给学生的心理成熟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因素,但同时也使广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大大增加了。教师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就是要提高学生抗挫折的能力和对挫折的适应能力,提高学生在挫折面前乐观自信的精神,这是适应时代发展和现代生活的需要。
一、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首先是要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有挫折,但是有挫折是正常的,这并不是一件坏事。挫折,俗话说就是"碰钉子"。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坎坷,就像晴朗的天空会出现乌云,美丽的草原会走来狼群,平静的海面会掀起巨浪一样。挫折是人的生活的一部分,它具有不可避免性;挫折是令人不快的,但它又是可以控制
的;挫折是一所学校,又能教人们学会生活。
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必须让小孩子知道生活里有一个困难的字眼,这个字眼是跟劳动、流汗、手上磨出老茧分不开的,这样他们长大后才会大大缩短社会适应期,提高耐挫折能力。记得有位美国儿童心理卫生专家说过:"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也就是说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常常会因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感到痛苦。有首歌词里不也这么唱:"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近年来,一种旨在提高学生心理承受力的挫折教育已在发达国家兴起,这种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一种内在的自信和乐观。
现代教育要求我们十分重视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这将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健全学生完美人格,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增长才干以取得成就。同时,学生在顺利经历挫折后的行为和情绪的反应又能积极地影响学生健康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说过:"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则是一个万丈深渊。"
二、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前提是要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健全的心理,即培养学生有高尚
的情操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应该肯定地说,学生健全的心理和其良好的社会适应性是成正比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就是要教育学生做到:自我意识清晰,能随境遇的变化改变自己;情绪稳定,善于与人友好相处;意志坚强,勇于在竞争中磨练、提高自己;乐于学习,有明确的进取目标;遵纪守法,与现实环境能保持良好的接触;沉着冷静,对各种问题都能以切实的方法加以处理和安排。其中挫折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培养学生一种内在的乐观自信精神和对受挫的恢复力。乐观自信的学生不是没有挫折,没有痛苦,而是他们能够正视困难,能很快地从痛苦中解脱,重新振作精神,教师就是要培养学生在"山重水复疑无路"处一定能"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强烈自信心。
一个学生如果有百折不挠的毅力、坚韧不拔的意志、矢志不移的恒心和乐观自信的精神,那么他的抗挫折的能力就强,对挫折的适应能力就强。像张海迪、桑兰,因为她们都有积极健全的心理,所以能够身残志更坚。从这个角度上讲,培养一个学生具有积极健全的心理比锻炼他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更重要。2001年12月4日,著名实业家李嘉诚在出席香港理工大学李嘉诚楼命名礼致辞时公开了他的成功秘诀--"3Q"方案,以勉励港人逆境自强,
即无论面对顺境逆境,都要善用智商(IQ)、情绪商数(EQ)和心灵商数(SQ)去解决问题,他说:"人生是一个很大、很复杂又经常变的课题,我们要用分析、运算、逻辑等理性智能商数(IQ)解决好多问题;用理解力同自我控制商数(EQ)去面对问题;用追求卓越、价值同激发自强心灵商数(SQ)去超越问题。"李嘉诚的成功秘诀对我们实施的挫折教育启发很大,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就是要通过多种方式方法,引导学生直面生活,笑对挫折,充分依靠自己的智能商数(IQ),合理调控情绪商数(EQ),激发自信自强的心灵商数(SQ),这样才能跨跃障碍,战胜挫折,才能"经历风雨见彩虹"。
三、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教师要消除一种误解,挫折教育绝不是为了让学生吃点苦的教育,任何方式的体罚、心罚教育都不是挫折教育。
国外对学生的挫折教育尝试比较早,日本川崎幼儿园一年四季让学生进行赤身裸体锻炼,以劳其筋骨、炼其意志;印度也规定了学生?quot;饥饿日"以饿其体肤、苦其心志……这些做法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但是我们有我们的国情。我们认为,实施挫折教育不是对学生的惩罚教育,让学生吃点苦绝不是挫折教育的内涵,任何体罚、心罚教育和挫折教育都是两码事。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三条"热爱学生"中明确规定:"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因此,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学生所遭受的挫折应该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是自然来临的,而不是教师预设故意施加的。教师要十分注意学生挫折的数量和强度。一定数量和一定强度的挫折能使学生增加知识才干,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克服困难的毅力和提高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如果超出一定数量、突破一定强度的挫折,教师就要积极介入,因势利导,以增强受挫学生的心理承受力。
四、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关键是要能够根据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其中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还是要循循善诱、积极鼓励。根据学生个性实施挫折教育,这和心理教育中"适应学生个性差异性原则"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先要弄清学生的性格类型,看学生是外向型 、内向型 ,还是抑郁型。对外向型学生可直言不讳,对内向型学生可旁敲侧击,对抑郁型学生则要讲求策略。举个例来说,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自杀现象一直呈上升趋势,北京慧源心理
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肖峰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说:"现在的青少年成长比较顺利,但心理脆弱,受到一点挫折就悲观失望。""青少年心理特点是冲动性强,阅历比较欠缺,心理承受力较差,遇到事情选择比较盲目,容易走极端。"那么教师应如何对心理脆弱的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呢?有人说,心理脆弱的学生应该尽量避免让他接触强烈的环境刺激,我们认为这是消极的做法,因为周围环境是客观存在的,周围环境的刺激也不是任何一个人就能够随心所欲地筛选淘汰和左右的,有些外界刺激你想躲也躲不开。教师对这类学生就是要注重培养他的情绪自我疏导、排遣的能力,培养他情绪的迁移改变、保持稳定的能力,努力变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变不良刺激为中性甚至是积极方面的刺激,从而提高这类学生的耐挫折能力。应该说教师在了解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最行之有效的办法还是循循善诱、积极鼓励。当然,其中需要教师对学生个体作许许多多过细的工作,像现在学校内普遍开展的心理咨询就是非常好的方法,教师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介给学生以心理上的疏导和帮助,使学生得到启发和教育,从而缓解学生因挫折而造成的心理紧张和彷徨,提高学生对挫折的适应能力,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否则,对学生的挫折教育就有可能事倍功半,就有可能会出现推波助澜或适得其反的情形。
五、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十分重要的途径是在学科教学中积极渗透和实践活动中体现
落实。1.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各学科内容中都有非常多的素材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例如教师在教初中语文《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章时,可就"逆境与成才"、"理想和现实"和"当挫折来临时"等主题展开讨论,通过学习古往今来的英雄人物的事例使学生认识到"自古英雄多磨难"的道理。再如,范仲淹写《岳阳楼记》,说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难道不也是对"谪守巴陵郡"的滕子京的挫折教育吗?又如,像历史中的司马迁、苏武、文天祥等诸多人物,理化中诺贝尔、爱迪生、居里夫人等许多人物,教师用他们的典型事迹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说服力一定会很强,感染力一定会很大,震撼力也一定会很猛。
2.寓挫折教育于实践活动之中,教师在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实际上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譬如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平时可有序组织开展一些体育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劳其筋骨"、"苦其心志",从而"曾益其所不能",以达到锻炼学生身体,培养健康情趣,提高学生身体心理综合素质的目的,特别是这些活动还能够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觉性、组织性、纪律性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能够培养和锻炼学生勇敢、自制、坚决和果断的顽强意志,能够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和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开拓学生视野,开阔学生胸襟,以乐观自信的心态更积极地面对生活,笑傲挫折。
挫折是暂时的,也是永远的,挫折教育应该贯穿于一个人成长的始终。西方教育和心理卫生专家都认为,人们对挫折的良好心态是从童年和青少年时不断受挫和解决困难中学来的,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也是讲的这个道理。学生的健全心理,特别是良好的意志品质也是在学习生活、实践活动中与挫折困难作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校作为一个特定的教育场所,无疑应该更好地做好这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