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冷暴力”的危害与解决

更新时间:2023-05-29 11:27:41 阅读: 评论:0

教育冷暴力”的危害与解决
春风化雨暖心田,润物无声贵细微
--------论“教育冷暴力”的成因危害与对策
“教育冷暴力”是指在学校教育中以非暴力手段对学生进行惩罚的作为或不作为。教师通过冷淡、轻视、放任、疏远、嘲讽、漠不关心等非暴力手段,不公正对待学生,致使学生的精神和心理受到侵犯和伤害。体罚学生已经被明令禁止,一般教师也不敢碰这根高压线,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冷暴力”的现象却时有所见,并不为人们所重视。少数教师甚至把实施“冷暴力”作为治理班级、管教和震慑学生的法宝,因为“冷暴力”常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生吃了暗苦却说不出来,无痕无迹却能伤及学生灵魂,令学生不寒而栗。比如:学生因为成绩太差而被老师视为拖累,冷落在一边不闻不问;因为老犯错误被老师视为屡教不改、一无是处,成为班级中的“边缘人物”;因为个性过于张扬被老师视为异类而打入“冷宫”。
“教育冷暴力”的形成原因,一是划一的教育模式使教师与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很大限制。虽然国家在大力提倡发展创新教育,但是现有的教育机制、教育模式、教育行政主管领导的管
理意识都大大制约了创新教育的发展。变相追求升学率,盲目追捧“状元星”,一天课时十四节,周末还得去补课,搞得师生疲惫不堪,心力憔悴,谈何个性发展。二是教师对工作失去认同感,情感投入差。平凡的教育教学工作很难使教师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弱化了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对学生情感投入的原动力受到削弱。近几年,教师承受了更多的来自社会、学校、学生的压力,使得教师对学生产生麻木的情绪。大班额的现实也使教师无力热情相对。迫于升学压力,教师为了提高学生考分而变得急功近利、求全责备,因而教育方法愈加简单,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提高考分无望或行为规范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并逐渐对这些学生产生厌烦、嫌弃心理,从而滋长、形成了教育行为的“冷暴力”倾向。三是教师对问题学生的认知惯性导致教师对问题学生施加循环性的 “冷暴力”。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而学生的发展或变化往往达不到教师的要求,给教师心理上带来失望与挫折感,从而导致“冷语相加”、“冷眼另看”的“冷暴力”。四是师生间的沟通障碍。教师为了学生好,但却不能让学生和家长理解;教师在客观上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但教师并没有意识到。总之导致“教育冷暴力”的原因很多,但从根本上讲,还是因为教师心中爱的缺失和平等理念的缺位。一切“冷暴力”的教育行为,都可以找到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不平等的影子。因为没有爱和民主、平等的观念,才会有歧
视和冷漠、厌倦和嫌弃,而“生硬的话、粗暴的行为、强制的办法,这一切都蹂躏人的心灵,使人对周围世界和自己采取了冷漠的态度”。(苏霍姆林斯基语)
遭受“冷暴力”会导致学生的精神、心理受到伤害。这些“冷暴力”常常会有碍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往往取决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学生注重家长对自己的态度,更注重老师对自己的态度。对学生来说,教师无疑是道德与智慧的化身,教师的冷眼无疑是一种审判,因而会产生自我否定。对一些所谓问题学生,教师常常采用集体“冷暴力”的方式,甚至公然鼓动全班学生不和这样的同学来往,使这些学生在集体中被
教育冷暴力”是精神上的体罚,它会伤害学生的自信和自尊。长期的嘲讽、孤立、遭抛弃。“
恐吓、侮辱性语言或对学生不闻不问,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自卑与抗拒心理,并导致他们厌倦、惧怕学习,消极自卑,孤僻自闭,自暴自弃,甚至会严重扭曲学生的人格,最终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教育冷暴力”对学生的性格影响:一是导致“退缩性人格”,孩子在高压下往往回避问题,不敢与人交流;另一种是导致“爆发性人格”,变得暴躁,内心充满攻击性,对他人和社会产生敌视。这不但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而且会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这样的教育无疑是失败的教育,如果任由其继续下去,其结果大概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很显然,真正的教育是远离一切伤害学生心灵的“冷暴力”行为,也只有这样才能带给我们职业的幸福感和成就感。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拿出爱心、耐心和勇气,以平等、平和、平实的心态与学生交流,能容忍学生的缺点和过错,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用慈母般的胸怀,严父般的关怀,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人总会犯错误,小孩更容易。孩子的错误是无意识的错误,不是故意的,是成长道路上的小插曲。作为教师不应把学生的错误放大,而是应把学生的错误缩小。教师应该健全和健康自己的人格,只有健康的心态才能折射出爱和宽容。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转变教育理念,改变人才观,大力提倡赏识教育与鼓励教育。教师要不断发现与再造学生的闪光点,不断赏识学生、鼓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正确评价学生。现代教育需要我们把学生看成是学习、认识、发展的主体,致力于塑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即使是学生真的犯错误,需要“略施薄惩”的话,也应该把惩戒的出发点建立在对学生尊重的基础上。让他们拥有自尊和自信。
2、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心理素质。 我市在开展师德教育活动时,明确规
定教师不能讽刺、挖苦、歧视学生,更不能有体罚、变相体罚或“心罚”学生的行为。 要求老师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平等和谐的学习和发展的空间。这些做法无疑将会对消除校园“冷暴力”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
我们教师应该追求轻松愉快的心境、昂扬振奋的精神、平静幽默的情绪、豁达的心胸、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更良好的心理素质,使自身的人格丰满。政府、社会和学校也应当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大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增长教师知识和提高教师能力的力度,为教师职业素养和各方面综合能力的提高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3、提高教师的法制观念,加大对教师的监督力度。“冷暴力”行为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体罚,但其具体的界定及相应的法律法规仍未出台,对待教师的“冷暴力”仍显得苍白。因此国家必须加快步伐,用明确的法律法规来确保类似情况的少发生,加强法律对教育事业的保障和促进作用,确保教师职业的纯洁性。从教师自身而言,必须不断加深对国家法律法规的理解,树立法律观念,用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指导本职工作,坚持依法执教。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一个“教书育人”者,教师应该严格遵守教育的有关 作为
法律法规,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依法尊重和保护学生的权利,拒绝“冷暴力”,远离“软伤害”,让我们的校园和谐安宁,让师生关系融洽亲密,让学生学得轻松快乐,让一切的一切美好圆满。

本文发布于:2023-05-29 11:27: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3308615926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教育冷暴力”的危害与解决.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教育冷暴力”的危害与解决.pdf

上一篇:现代师生关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学生   教师   教育   冷暴力   提高   发展   导致   老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