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常见行为和心理问题及辅导

更新时间:2023-05-29 11:21:24 阅读: 评论:0

学生常见行为与心理问题及辅导
       
      中学生问题行为的产生,不仅有思想方面、品质方面、行为习惯方面及法制观念方面的原因,而且往往还伴有心理方面的原因。
    那么,中学生有哪些常见的行为与心理问题呢?(区别:发展性、适应性心理问
——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1、学习障碍    2、行为障碍
    3、情绪障碍    4、人际交往障碍
    5、青春期性心理障碍
    6、人格障碍(个性障碍)
    对这些常见的行为与心理问题应如何识别并加以初步的干预和辅导呢?       
一、学习障碍
      定义—— 一般是指中学生的学习困难严重到影响他们知识的获得,而这种困难又不是智力低下(智力障碍)所引起的。许多智力正常甚至是优秀的学生在学业成绩上表现极差,与其智商不相匹配。他们的问题是学习过程受到了妨碍,是某一特定学习能力(如记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的缺损,或者某一学科知识结构的残缺。其原因可能是遗传(生物)的,也可能是心理的,但就中学生而言,则大多是社会(家庭、学校)因素造成的。
    例:一位高中生的自诉——
    我觉得最困难的是进入高中后,学习精力一直很难集中,非常敏感,一点小小的事情都要想上好久,以致于上课效率差,反应也越来越迟钝,思想浑浊,对学习渐渐失去了兴趣。有时候看到自己不会做的题目,同学都做出来了,就会极度的自卑和紧张。很难从中得以自拨。而且做事情的速度变得慢了。有时候一边做一件事,一边想一些锁事,到后来自己做错了也没有察觉。记忆力、视力都在不断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学习障碍在许多时候还会引起人格上的偏差,并造成恶性循环——
 
学习障碍(困难)的基本类型——
      前苏联学者卡尔梅科娃提出五种类型:
      1、一般性学习落后(含入学学习适应良);
      2、语言表达能力差;
      3、数学成绩极差;
      4、不遵守纪律;
      5、学习活动偏离本人最佳点(动机水平低学
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能力低于实际可达水平/ 教师
要求高,学生努力超出极限/ 学习方法的缺陷,导
致潜能被压抑)。
中学生学习障碍的评估——
    1、是否来自心理方面的原因——某方面的认知
能力较差/ 某方面的学习技能未形成/知识结构有很多漏洞/ 情感和意志的缺陷/ 学习动机不强/ 学习行为习惯不良,等等。
    2、是否来自生理方面的原因——体质弱/神经衰弱/ 视、听、发音器官发育不全等。
    3、是否外部原因——缺少教师个别指导,缺乏情感及语言交流,家长和教师关心爱护不够,等等。     
对学习障碍学生的辅导——
      学习困难是中学生种种心理和行为问题的主要成因之一,必须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1、调整自我意识,增强自信心,减轻心理压力,
及时肯定进步。
      2、配合任课教师查漏补缺,弥补知识漏洞。
      3、注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矫正心理素质薄弱的方面。
      4、试试真正含义上的“分层教学”,创设成功情景(降低作业难度、评分标准、提供必要帮助等),体验成功喜悦。
      5、克罗华特的“角色地位改变”法(帮助低年级学生),可以帮助学习困难生产生责任感并改进方法。
据统计,我国近有1000万“闲散”的未成年人,所谓“闲散”的未成年人就是指本应在学校读书而不愿读书,选择辍学的孩子,其中94%是学业失败的结果,学业落后、厌学、逃学、离家出走成为当今未成年人犯罪四部曲,这个群体的数量是不容低估的。这样一个群体不仅隐含着随时可能爆发的心理危机,使他们自身的人格发展方向变得更为不可确定,而且会引发许许多多的行为障碍甚至是青少年犯罪案件,给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及育人工作的实效性带来不少负面的影响。而学习成绩不良的学生其实是许多学校里的“弱势群体”。没有一个孩子愿意总是落后和失败,他们在放弃之前肯定是尝试去改变,但是一次次新的失败会让他们产生习得性的无助,这是一个经典的心理实验,落后的学生也想到改变,但是总是努力总是得不到回报,这就是习得性无助,学生往往可能就会自我保护式的逃避,找出
口逃避:就会谈恋爱、到网络虚拟世界中,或者一结交社会朋友为荣,放弃学习上的努力和追求。反过来孩子的这些行为势必影响孩子的学习,家长往往把这些看做是结果,但其实也是一个原因,孩子行为和心理问题的表现都是有意义的。
  二、行为障碍(含品行障碍)
        定义——指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某些行为、习惯偏离常态,包括以反复和持久的明显的反社会行为为主要特征、但情节轻微、未达到犯罪性质的青少年行为偏差(后者也称之为“少年品行障碍”、“边缘行为”或“问题行为”等)。
        行为偏差又可以分为三类:
          1、过失行为         
          2、不道德行为
          3、自我消极行为(卢家楣1989)。
      1、过失行为——
    ⑴说谎行为
    ⑵课堂违纪行为
    ⑶考试作弊行为(怕失败、保全面子,熊川武提出:要与学生商定一个既改正错误又照顾其面子的学业评价办法,如只考查不计分,或让学生选择与自己现实水平相应的考试内容,再作纵向评价)
    ⑷青少年吸烟行为(替代反应法)
    ⑸厌学、逃学行为
      ⑹网络迷恋行为
        例:张轩畅个案
      ⑺离家出走或夜不归宿行为
                依赖行为(任务性依赖和情感性依赖)
          激惹行为(任性行为)
          逆反行为
         
    2、不道德行为——
            攻击行为
            偷窃行为
   
      社会化品行障碍(打群架、集体酗酒、敲诈勒索等)
        例:少年团伙犯罪案例
      破坏公共设施行为
      暴虐行为
3、自我消极行为——
      自残自伤行为
 
        例:我的女儿还有救吗?
  “少年品行障碍”的识别界限——
      1、年龄低于18岁,超过18岁则可确认为反社
会型人格障碍。
      2、不良行为持续时间至少在半年以上,偶然
的、短暂的不良行为(如恶作剧、偶尔旷课、打
架、调皮捣蛋等)不能确定为“品行障碍”。
      3、至少应具备下列行为问题中的3条:
      ⑴ 不止一次地偷窃并伪造不在场证据。
        在与父母或监护人同住期间,离家出走,
至少达到2次夜不归宿,或是一次出走而不再回
家。
      经常说谎(不包括为避免挨打而说假话)。
      敲诈勒索。
      经常逃学或旷课
      不止一次地在打架斗殴中使用凶器。
      蓄意破坏公共财物或他人财物。
      残忍地虐待动物。
        虐待他人。
        经常主动挑起斗殴,故意寻衅。
        不负责任地多次发生性行为。 
        达到或超过3条、造成轻微后果的,可视为轻度品行障碍;造成严重后果的,应视为重度品行障
碍;介于两者之间的可视为中度品行障碍。
   
  品行障碍(问题行为)的成因——
    1、生理因素:
      精神发育不全、脑损伤等可能造成心
理活动异常;
      青春期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导致
生理和心理的矛盾状态。
     
      2、心理因素:
      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道德意志薄弱,自控能
力差;
      好奇心、好胜心、模仿心理、从众心理等;
      异常心态的影响,如情绪波动、缺少理智感、
好冲动;
      耐挫力低引起的极端行为;
      持久的不良行为习惯形成心理定势并不断得到
强化。
     
      3、家庭、社会因素:
          单亲家庭造成的情感匮缺;
          家长不良行为的影响;
          家庭暴力;
          社会不良团伙的影响;
          媒体渲染暴力与色情,报道过细。
    4、学校教育的缺失:能力分班的负面影响
(能力分班具有标记作用,影响教师期望及学生自
我知觉,进而影响教师的教学态度,形成事实上的
待遇差别 / 能力分班形成高度竞争的教学情境,
增加学生外部与内部压力 / 能力分班影响学生情
绪,后段班学生沮丧、没价值、受拒绝,前段班学
生紧张、焦虑);师生关系的不良(教师的权威式
领导 / 体罚与心罚造成对立情绪 / 低成就学生失
去自尊与颜面,破罐破摔);辅导功能不佳(重视
不够 / 不能及时提供心理支持与情绪宣泄出口)
行为障碍的矫正——行为疗法
  1、阳性强化法(正强化)
      2、负性强化法(负强化)
      3、消退法                    4、代币法
      5、示范法(模仿法)  6、厌恶疗法
      7、系统脱敏法
      8、相继渐进法(逐步养成法)
  9、行为契约法
10、放松训练
三、情绪障碍(心境障碍、神经症)
      定义——青少年学生在情绪感受中严重脱离现
实,而以一种妨碍解决问题的操作和自我挫败的方式
应付外界事件,并表现出种种因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
乱而导致的躯体症状。
        例如:考试焦虑、挫折体验、自卑感。
      中学生出现的某些神经症不带有终极性,因此学
校心理学不采用精神病学的标准,不称“神经症”,而
称为“情绪障碍”。
   
  常见种类——
      1焦虑障碍
      例1:以学习压力为中心的广泛焦虑症
      2强迫障碍 
            2老师,我有强迫症
      3、学校恐怖症
            3她为什么害怕到学校?
     
     
  4抑郁性障碍
        例4:我的女儿还有救吗
    5癔症
          5她为什么经常晕倒? 杨哲奇
    6、青春挫折综合症(以情绪障碍、心境恶劣
为表现形式)
      识别界限——
      1、无法用智力、感觉或健康因素加以解释的
学习能力失调。
      2、无法与同伴和教师建立或保持满意的人际

本文发布于:2023-05-29 11:21: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330484592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学生常见行为和心理问题及辅导.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学生常见行为和心理问题及辅导.pdf

标签:行为   学习   障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