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罚甚于体罚

更新时间:2023-05-29 11:00:55 阅读: 评论:0

语言暴力面面观
                                                西苑中学          曹淑艳
关键词:  语言暴力  爱的教育    情绪的驾驭  学生观    师德修养                                         
古代“教”的涵义十分形象:左边的意思是给孩子传授“经典”,右边则市手中拿着树枝扑打着孩子。长期以来在人们的观念中根深蒂固地认为学习是件苦差事,孩子只有苦学才会有出息,于是苦学似乎成了不争的事实。而同时,人们的观念中,“体罚”与“严格”几乎是个同义词。几乎所有的体罚都被认可为“对孩子好”、“初衷是好的”。正是这些被人们奉为“信条”的传统教育的糟粕,引导一些教师走入误区。好在我国几十年间为此出台了许多教育法规,禁止体罚。虽然,经三令五申、大力整顿之后,体罚、禽兽教师事件演化为只是个别现象,但另一类不为人所关注的教师对学生的“心罚”却让学生大伤脑筋。
请看,这样的话语,谁能承受:
孤立式:“同学们,他这是什么行为?”、“这堂课被他搅得上不成了,大家看怎么办?”
挖苦式:“你是吃饱了混天黑,吃嘛嘛香,干嘛嘛不行,你真没救了。”、“你父母给你吃什么长大的。”、“狗屎一堆。”、“看你爸那样,就知道教不出什么好东西来。”
比较式:“你和××简直不能比,相差太大了,一个天,一个地。”、“你和××一样没出息。”
告状式:“我管不了了,叫你爸爸来吧!”、“走,到校长室去。”
预言式:“我看你早晚进监狱”、“你呀!什么也学不好,学不会。”
结论式:“全校再也找不出你这样的活宝了”、“换我,楼上跳下去死了拉倒。”
  记帐式:“早晚跟你算帐”、“家长会上再说”
    心灵摧残式:“你有没有良心”、“缺心少肺”
  对上面的这几类话语,相信很多同学甚至家长都不会感到很陌生吧。
  当体罚和变相体罚正在公众的谴责声中渐渐收敛的时候,人们开始关注“心罚”。老师们一句句像刀子一样的话语,使校园中的“语言暴力”问题突现了出来。
  美国学者所罗门教授曾这样说过:“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一个孩子如果拥有甜蜜的家庭,享有父母的爱,又得到一个身心健康的教师,那应该是无比幸福的。相反,如果他既不能由父母那边得到足够的关怀与爱护,又受到情绪不稳定教师的无端困扰,必将造成许多身心发展的问题。”
  由此可见,“语言暴力”决不是小问题,决非无关紧要,它对孩子们的成长和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孩子们倒在“语言暴力”的屠刀下。
  虽然对孩子们的身体没有明显的影响,但老师冲口而出的尖刻话语决不会像船儿过水那样不留痕迹。因为血淋淋的现实摆在我们的面前:
  2000年11月13日,浙江省绍兴市某中学初三年级女生金某上课时玩圆珠笔发出声音,遭到骆老师大声训斥,还扬言要把她送到派出所。当天中午,金某出现不正常现象,晚上开始语无伦次,手舞足蹈,发高烧,小便失禁。经绍兴市第一医院诊断,属于情感性精神障碍。
  2001年10月31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14岁的中学生凯钦自缢身亡。他在遗书里说,“我在学校淘气,把钢笔水甩在了语文老师的身上。我其实只甩了一次。但老师不信我,非说以前有人甩的也要我承认。还说如果我不承认,就和我没完没了。还说我是人渣,是没人性。我实在受不了了……”
  今年4月12日,重庆渝中区实验中学初三年级学生丁婷(化名),从学校教学楼跳楼坠地死亡。其老师在丁婷自杀前说的“你长得又矮又丑,连坐台都没有资格”这句话,导致丁婷跳楼自杀。
  其实上面这些例子只是最为极端的后果了,而那些每天承受着老师的责骂、讽刺、讥笑,在压抑中默默挣扎和生活的学生更是不计其数的。
  到底这些语言上的暴力给孩子们带来了怎样的伤害?为此记者采访了北大金秋心理研究中心的陈伟副主任。陈主任在四川和北京多家学校做过心理辅导工作,对学校的情况颇为了解。
  “语言暴力”,杀人不见血。
  对于这些因暴力而引起的惨剧,陈伟认为,“语言暴力”对孩子们的伤害,决不在体罚之下。在某种意义上,它是更具有摧残性的。可谓杀人不见血。体罚的痛苦可能是短暂的,但“语言暴力”的伤害却是长久的。陈伟认为“语言暴力”对孩子们的伤害主要有几方面:
  第一,由于学生和老师在地位上的差异,孩子们受到侮辱和伤害以后,孩子一般无从发泄,只能将这些情绪积压下来。而在某个时候,这些精神上的巨大压力极有可能演变为由内向外的复仇冲动,他们很可能由此走向扰乱社会秩序,向个人甚至社会报复的不归路。
  第二,“语言暴力”造成的精神负担在某些孩子身上一直无法排解,向内便造成对自我心理和身体的巨大摧残,造成精神病和心理障碍甚至自杀。
  第三,孩子的自尊、自信在老师们的这些话语当中被严重伤害,时间长了,他们就逐渐丧失了对自尊的需求和认同,逐渐走上抛却自尊自信的沉沦之路。
  第四,由于许多老师都是当着其他同学或者是老师来讽刺、斥责学生的,而又非常容易受老师的影响,这样造成对该同学的持续刺激。同时,被斥责的同学也可能出现一些心理变化,比如看到同学,就会认为在讥笑它。产生了对同学和老师的害怕,孤僻由此产生。
  赏识教育的倡导者周弘的话是发人深省的:“教育不是一个爱字了得的。比如说小孩养小鸡,必然会养死,他不是不爱,他太爱了,但他不会爱。说到打骂孩子,确实,孩子的学习成绩还真有打上去的。这就像农民种庄稼,一拔保证就高了。但是,农民有几个肯把庄稼拔高的?你打骂孩子要他提高成绩,这个好是假的好,是对孩子尊严的伤害,会给孩子造成终身的苦难。他破坏了孩子的生命状态,造成的痛苦是长久的。”

本文发布于:2023-05-29 11:00: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3292551784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心罚甚于体罚.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心罚甚于体罚.pdf

标签:孩子   老师   教师   暴力   体罚   语言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