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鉴赏-作文

更新时间:2023-05-29 08:24:45 阅读: 评论:0

《登泰山记》鉴赏
东岳泰山,巍巍峨峨,犹如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以其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日之姿,雄距于齐鲁大地。
其实,泰山险不过华山,雄不过恒山,海拔高度在五岳中仅排第三位。
学者王克煜认为,它之所以被尊为五岳之首,与它的地理位置分不开。
东汉应劭在《风俗通义》中记载:泰山之尊一曰岱宗。
岱,始也;宗,长也。
万物之始,阴阳交代,故为五岳长。
此外,泰山之所以被视为五岳之尊,与它在历史上曾具有的浓重的政治、宗教色彩分不开。
司马迁《史记》援引《管子·封禅篇》说,上古之时,封禅泰山的就有七十二家帝王。
后来,历代帝王几乎无不封禅泰山。
泰山别名天孙,意为天地之孙,主招魂,知人生命之长短,这大概是历代帝王钟情于泰山的重要原因吧。
从这个意义上说,泰山是一座政治色彩浓厚的文化山。
泰山又是一座自然风光优美的山。
它壑深谷幽,峰奇石怪,山高水长,风卷云舒,历来就吸引着许多文人墨客为它长啸短吟,为它泼墨挥毫,为它锦上添花。
姚鼐也是其中的一位。
姚鼐写过多篇有关泰山的文:《登泰山记》、《游灵岩记》、《岁除日与子颖登日观观日出歌》(诗)、《泰山道里记·序》等。
《登泰山记》是历代泰山游记中的佼佼者。
读这篇游记,我们被作者浓厚的游兴所感染。
文人登泰山,多选春秋良时,姚鼐却选择了一条特殊的路线和一个特殊的日子。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一般人不会穿泰山西北谷抵达泰安,也不可能借机去考察齐长城。
姚鼐这位主张义理、考据、文章的桐城派代表,偏要越长城之限,实地考察古长城之貌,其精神令人由衷敬佩。
作者登山这天,是除夕的前一夜,观日出时正值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年三十。
冬天登山已不多见,选择岁除之日观日出则更加少见。
你想,在万家团聚共度良时之日,作者于泰山之巅皑皑白雪之中翘首迎接新一轮红日喷薄而出,这是不是表现了一种崇高的人生境界?正如他在诗中所写:男儿自负乔岳身,胸中大海光明暾。
即今同立岱宗顶,岂复犹如世上人?作者的语言十分洗练。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寥寥三十余字,将泰山的地理位置、河流走向及南北分界,交代得一清二楚。
句式整饬,朗朗上口。
接下来,作者连用乘、历、穿、越、至五个动词写出自己的行进路线,语句清晰如水,又起伏跌宕,宛如一条游动的长龙。
作者写景的语言也是非常简练的。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这几句写了泰山雪景、夕阳、云雾,如诗如画,令人遐想不已,但又是何等的惜墨如金。
作者写日出盛景,用墨极少,却能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起来,再次收到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这是正面描写。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这是间接描写。
文末描写也是精彩之笔。
山多石,少土。
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用最少的语言传达最丰富的信息,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桐城派主张义理、考据、文章缺一不可。
在这篇文章中,这点体现得是很好的。
单说考据,文中处处可见。
古长城、三谷、环水、东谷、石刻、天门等都是作者考证的内容。
也许有的读者会说,作者对自己的内心感情压抑得太过分了,以至于全篇无一句抒情语。
我们不好臆测作者当时的心境,但从他写的诗句来看,能够感觉出他是有很多感慨的。
但他远不像范仲淹《岳阳楼记》那样尽情抒发。
如果不进行一番考据,仅从桐城派文章风格上解释这一现象,恐难讲通。
乾隆三十九年(),姚鼐四十二岁。
他参加纂修的《四库全书》于三十七年告成,以御史记名。
此年以养亲为名,告归田里,道经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颖)同上泰山。
泰山气势雄伟,风景壮丽,历代文人骚客多在春秋佳日,联袂登山,吟哦题咏,留下了许多优秀的篇章,姚鼐的《登泰山记》把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象和日出的壮观场面真实动人地描绘出来。
且记述的是冬日的游历,有别于徐志摩、李健吾、杨朔、冯骥才等诸公的文字,因而显得不落窠臼,更具特色。
作者从地理环境着笔,山南有汶水西流,山北济水东去,名山傍水,分外壮观。
作者巧妙地利用介绍山谷而引出齐国修筑的古长城,从古长城又引出最高日观峰的所在位置。
为下文描写登山所见,做好了必要的准备。
作者胸有成竹,把山、水和长城置于广阔的天地之中。
从大处着眼,高屋建瓴。
接着,作者写自己由京师至泰安的沿途经历,交代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他动身起程那天,乘风雪出发,气候十分恶劣,这似乎是一巧合,其实这正是作者的匠心独运之处。
他悄悄地埋下一条贯穿全文的伏线,以便为描写登山的艰难、游览的豪兴而创造出有利条件。
接着他记叙丁未(二十八日)那天,由南面山脚处登山,谁知那山竟高达四十五里,石阶竟有七千余级,这用数字来显示峰峦险峻的手法实在高明。
作者选择的路线是循中谷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颠。
看似轻描淡写,但读至下文,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道中迷

本文发布于:2023-05-29 08:24: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3198851836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登泰山记鉴赏-作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登泰山记鉴赏-作文.pdf

标签:泰山   作者   泰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