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登泰山记

更新时间:2023-05-29 07:31:19 阅读: 评论:0

《登泰山记》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积累“阴、阳、乘、烛、以、及”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并疏通文意。
  2.指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
  3.体会本文简明生动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积累相应实词、虚词。
  2.背诵全文。
  课时分配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中国版图上自古有五座大山最为有名,被称为“五岳”,它们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而其中的泰山又被誉为“五岳”之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清代姚鼐的《登泰山记》,领悟泰山的高峻雄伟。
  二、作家作品
      (参见课文注释及教师教学用书)
  三、整体把握
  1.朗读课文,正音。
  2.默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
  补充注释: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古时称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当其南北分者:在,正。
  乘风雪:趁,冒着。
  余始循以入:相当于“而”,表顺承。
  及既上:到。
  苍山负雪:背负。
  明烛天南:名→动,照。
  戊申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依稀看见。
  绛皓驳色:或红或白,颜色相杂。
  尽漫失:模糊缺失。
  极天云一线经:尽。
  僻不当道者:偏僻。
  3.理清思路:
  问:全文共5段,每段要点是什么?
  学生默读,讨论,明确:
  第1段:总写地理环境,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的位置。
  第2段:登临泰山,重点记叙登山的艰难及到达山顶后所见景象。
  第3段:重点描写泰山日出的美丽壮观。
  第4段:人文景观。
  第5段:补记自然景观。
  四、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一、二。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大体了解了文意,把握了作者的思路。作者如何详写登山过程以及泰山日出的美景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讨论的内容。
  二、登山过程和路线。
  问:作者如何详写登山路线和经过呢?
  默读课文,分析讨论
  明确:作者先从北京到泰安,历经齐河,长清,泰山西北谷,长城。
  作者登山的路线是:南麓、中谷、中岭、天门、西谷、山巅。
  最后见到了山顶的美景:“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半山居雾若带然。”
  学生用原文复述课文。
  三、泰山日出
  问:文章是怎样描写泰山日出的?
  明确:文章通过景物变化写泰山日出,以时间为序,依次写出了日出前后景物的变化,展现了一幅泰山日出的美景。
  例如写云,日出前是“足下皆云漫,”稍后是“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然后又有“红光动摇承之”。
  写山,日出前是“白若摴蒱数十立”后是“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四、文中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
  1.“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这是初登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作者不说冰雪覆盖青山,却说青山背负白雪,赋予静态的青山以动态,用语新颖、传神。然后说泰山上的雪像蜡烛一样照着天南,形象生动地绘出了积雪的光彩。
  2.“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这是在山顶上远望和俯视所得到的画面,作者纵目远晀,夕阳照耀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好像自然天成的山水画,而山腰间停留的云雾好似飘带,使人感到那种特有的宁静气息,而且设喻新奇,给人以美的享受。
  3.“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这一比喻写出了日观以西诸峰的特点,更显日观峰的雄伟,且形象生动。
  五、总结
  本文充分体现了姚鼐的散文风格,尤以泰山日出一段最为精彩,极受人们推崇。通过对其
它景物的描写,来烘托所要描写的景物,这种写作手法也很值得我们借鉴。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选取一观察点,描写日出。
  附: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1.鉴赏本文简练的语言。
  2.在反复诵读中了解泰山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教学过程和步骤:
  一、试读全文
  1.提示以下句子的音节组合:
  当其 / 南北分者
  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
  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大风/扬积雪/击面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
  极天/云/一线异色
  是日/观/道中石刻
  其远石刻/尽漫失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
  2.以下几处凡须连读以明确语意的,用底线标示:
  余始循以入
  磴几不可登
  望晚日照城郭
  极天云一线异色
  视日观以两峰或得日或否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二、第一段导读
  1.汶水,济水怎样分流?诵读原文语句。
  “泰山之阳,……阳谷皆入济”。首先介绍泰山突兀于汶、济二水之间,山南有汶水潺潺西流,山北有济水淙淙东去,“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点出了万壑争流的壮美景观,名山
傍水,分外壮观。
  2.古长城横亘于哪里?诵读原文语句。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这句既点出古长城在泰山南北山谷的分界处,成为两水分界线,又写出泰山形势之险,依山筑城。
  3.怎样介绍日观峰?诵读原文语句?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以古长城作为参照物,写日观峰,既点明泰山最高点,也为这次泰山之行树起了一块指路牌。
    4.小结:这幅泰山地理概貌图,犹如电影的远景镜头,又如绘画中的鸟瞰图面。作者系用由“面”(两水)到线(古长城)再到点(日观峰)的写法,为后文的叙述设下伏笔。
      5.诵读。要求层次分明,字音清晰。前两句重音在“阳”“阴”“阳谷”“阴谷”上;后两句,前句轻读,后句重读。
  三、第二段导读
  1.由三人分读第二段,并全段由几幅画组成?
  2.为第一层内容拟标题:旅游路线图?/p>
  3.划出自京师至泰安的有关动词,品味其作用。
  “乘”,好像风雪随作者驾驭,比“冒”“顶”多一份生动。“乘风雪”乃全文点睛之笔,作者悄悄埋下一条贯穿全文的伏线,为登山之难,览之豪兴创造了条件。

本文发布于:2023-05-29 07:31: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31667918363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登泰山记.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登泰山记.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泰山   作者   日出   日观峰   登山   诵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