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稿日期]2021-12-04
[基金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逻辑研究 (FJ2021MJDZ011)㊂
[作者简介]舒展(1967 ),女,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福建省社科研究基地 福州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
究中心 主任㊂
唐飞燕(1988 ),女,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㊂
2022年第1期
总第118期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No.1.2022
Total No.118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逻辑和主要
关系论析
舒展㊀唐飞燕
(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㊀㊀[摘㊀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
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选择,具有清晰的内在逻辑㊂分析新发展格局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理论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间的理论逻辑;纵向挖掘新发展格局的提出㊁要义及旨归的演进逻辑;横向剖析新发展格局统筹供给与需求两个因素㊁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局㊁发展与安全两件大事㊁政府与市场两方作用几个关系的辩证逻辑,对于理解新发展格局的内在逻辑和主要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㊂
㊀㊀[关键词]新发展格局;国内大循环;国际经济大循环;内需;独立自主
㊀㊀[中图分类号]F124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639(2022)01-0001-08㊀㊀2020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1],此后,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强调这一发展战略,并将其列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㊂理清新发展格局 是什么㊁为什么㊁怎样做 的逻辑脉络,领悟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要性及其深刻内涵具有重要意义㊂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㊁环境㊁条件变化提出来的[2]㊂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㊁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3]㊂通过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及其他各方面创新,着力打通生产㊁分配㊁流通㊁消费各个环节,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形成强大国内市场[4]㊂
众多专家与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新发展格局的
内涵㊁路径等进行了解读,贾根良[5]㊁黄群慧[6]对内涵进行了阐释,在 是什么 上,指出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双循环互促;不是迫于国际经济环境恶化的被动之举而是服务我国长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主动作为㊂石建勋[7]㊁蒲清平等[8]对现实背景进行了分析,在 为什么 上,指出新发展格局既有利于应对现阶段我国在国际经贸环境中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有利于克服 两头在外,大进大出 外循环经济模式带来的弊端和问题㊂谢伏瞻[9]强调高水平自立自强,程恩富等[10]提出了新
发展方略需要坚持的多项原则,刘志彪等[11]强调产业链与创新链双向融合,在 怎么做 上,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除了要重视科技自立自强㊁深化改革㊁扩大内需等以畅通国内大循环,也要做好对外开放与合作,实现双循环互促㊂
本文的边际贡献在于全方位剖析新发展格局的内在逻辑和主要关系,第一,探寻新发展格局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1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义思想间的理论关系;第二,梳理新发展格局的发展方向,分析其从何处出发并往何处去;第三,在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和众多的经济关联中,厘清其中本质的关系㊂
一㊁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
㊀㊀构建新发展格局,既是我国应对国际经贸环境恶化㊁服务高质量发展,始终坚持问题导向㊁目标导向的深刻体现;也是我国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深刻体现㊂我们要从更高的格局㊁更宽的视野和更深的根基来准确把握新发展格局理论并以其推进新发展格局实践的深化㊂
(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新时代的继承和创新
19世纪,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规律时便揭示商品经济的特征 惊险的跳跃 需要实现 买 与 卖 的对接㊂在再生产理论中,马克思指出了生产㊁流通㊁分配㊁消费四个环节尤其是生产与消费实现均衡的重要性,推翻了建立在物物交换基础上的萨伊定律,驳斥了李嘉图的消费无限论和生产自动产生消费的庸俗经济学理论,马克思认为他们均忽视了支付能力对消费需求的极大制约,进而揭示了市场经济因消费不足导致生产相对过剩,或因两个部类之间比例关系失调,都将引发经济危机㊂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要义可以探知需求对生产发挥着重要的反作用㊂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1857 1858年)“中指出: 生产力或一般财富从趋势和可能性来看的普遍发展成了基础,同样,交往的普遍性,从而世界市场成了基础㊂ [12]新发展格局的理论内涵更为丰富,其理论要义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脉相承,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新实践下的理论创新和发展㊂
(二)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丰富和完善
新发展格局理论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新时代的继承和创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丰富和完善㊂首先,构建新发展格局与强调创新㊁协调㊁绿色㊁开放㊁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高度契合㊂以创新耦合产业链和供应链;以协调促进区域㊁城乡㊁产业等协同发展,更好完善内需体系;以绿色提供优质的生产生活环境;以开放健全国际分工体系㊁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互利共赢;以共享体
现正确的发展观㊁彰显新发展格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者共同回答了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㊁怎样实现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㊂
其次,构建新发展格局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有一致性㊂它们都强调经济上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转型发展,通过自身更好的发展来改善国际发展环境,畅通国际经济循环,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㊁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㊂
再次,构建新发展格局与总体国家经济安全有共同的诉求㊂后者包含了开放安全㊁共同安全㊁发展安全的思想,与前者强调统筹发展与安全㊁以内部的健康发展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的思想相契合,共同解决发展与安全㊁质量与效率的动态平衡问题㊂
新发展格局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对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完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共同引领我国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㊂
二㊁新发展格局的提出㊁要义及旨归
㊀㊀新发展格局既不是外部经济环境恶化的无奈之举,也不是短期的权宜之计,而是一个基于长期目标经过深谋远虑后的战略抉择,是顺应我国发展阶段㊁环境㊁条件新变化的战略举措㊂我们需要与国际经济大循环战略彼时的阶段㊁环境以及条件进行对比,深层次理解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要性㊁紧迫性及可行性,动态化剖析新发展格局的提出㊁要义及旨归㊂
(一)新发展格局的提出:顺应发展阶段㊁环境㊁条件的变化
新发展格局的提出,源于我国发展目标定位的转变,即追求以高质量发展为主要特征㊁效率与效益并存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因此构建新发展格局极具必要性;我国外部面临经贸摩擦加剧㊁保护主义盛行㊁疫情冲击等风险与挑战,内部不平衡不充分发展㊁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这显示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紧迫性;我国已具备强大的工业能力和超大规模市场潜力等有利条件,使构建新发展格局具备可行性㊂新发展格局是顺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必然选择,也是服务于我国伟大复兴战略全局㊁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㊂
1.发展阶段的 变 与 不变
国际大循环战略在过去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们也要看到出口导向型经济
2
2022年第1期
舒展㊀唐飞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逻辑和主要关系论析
对外具有较高的依赖性,造成我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㊁国家经济安全受到威胁的结果,此外高能
耗低效率的增长方式既浪费了资源也污染了环境㊂国际大循环战略带来的经济繁荣只是表象,其实现的发展是低质量的发展,低质量主要表现在,第一,对外贸易依存度高㊂我国外贸依存度在本世纪10年代曾多年超过60%,近几年虽致力于降低外贸依存度,但依旧保持在30%以上,较高的外贸依存度影响经济持续发展的后劲[13]㊂第二,对外资本依存度高㊂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逐年增加,
2019年已经达到1381亿美元①㊂外资的大量进入以及广泛分布,意味着我国部分产业被跨国公司掌握的风险增加,不利于我国的产业优化和升级㊂第三,对外技术依存度高㊂一些国内企业为追求短平快的利润回报而选择引进创新技术的方式,缺乏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自主品牌竞争力不足㊂第四,对外能源依存度高㊂我国能源需求快速增长,能源利用率较低,损耗严重,国内供给严重不足,需大量进口国外能源,从而导致能源对外依存度指数持续攀升㊂
与国际大循环所处的阶段相比,新发展阶段意味着我国处于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位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历史时代,立于物质文明㊁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建设新的历史坐标,站在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起点上㊂新发展阶段,我们力求更高效㊁更全面㊁更健康的发展,这也正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必要性的体现㊂
新发展阶段 不变 的是: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我国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㊂新发展阶段 变 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进入党
带领人民实现从站起来㊁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㊂ 新 集中体现于两方面,一是新的发展任务,我国已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㊁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㊂未来我们将继续朝着自主创新能力提升㊁经济结构优化㊁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大幅跃升,程度更高㊁标准更高㊁要求更高的现代化目标迈进㊂二是新的发展主题,即高质量发展㊂以科技自立自强为支撑,大力发展高端产业和新兴产业,推动产业朝数字
化㊁智能化方向发展㊂通过调整经济增长动能,摒弃依靠大量资源投入㊁较高环境成本驱动的旧动能,代之以自主创新㊁高素质人力资本的新动能,实现由数量和规模的扩张转向质量和效益的提升,高质量发
展不仅是 十四五 时期的发展主题,也是未来长期的发展主题㊂
2.发展环境的 内忧 与 外患
国际大循环时期的外部环境方面,经济全球化
及全球价值链分工深入发展,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大力倡导贸易投资自由化,推动形成开放的多边
贸易体制与合作机制㊂内部环境方面,我国致力于经济的快速增长,解决发展 有没有 的问题,而GDP 的快速增长也掩盖了许多矛盾,使我国拥有相对宽松的国内外环境㊂新发展阶段我国亟需应对外部环境的重大风险和挑战,克服由内部经济发展阻力和缺陷带来的问题㊂
放眼全球,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激增;聚焦国内,虽然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我国通过外向型经济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㊁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经济安全存在隐患㊂纵观内外,外部的风险和挑战㊁内部的不足和缺陷都要求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㊂
(1)外部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陷入经济长期低迷的窘境,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市场萎缩㊂全球出口贸易增速大幅下降,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总额总体下滑,2008年至2019年全球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仅为同期全球GDP 增长的60.38%,显著低于GDP 总量的增长[14]㊂
2016年以来,贸易保护主义持续抬头,发达国
家纷纷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逆全球化趋势凸显㊂中美间经贸摩擦升级㊁大国博弈加剧㊂美国将中国视为首要战略竞争对手,单方面发起对华贸易战,对来自中国的商品加征关税,对华为等高科技公
司进行制裁㊁断供,将新兴产业相关企业列入实体清单等等㊂通过经济㊁行政㊁司法等多种手段对我国实施全方位㊁多领域极限打压,意图遏制中国产业升级㊁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㊂
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加剧
全球经济变局㊂疫情让各国开始反思对全球供应链的依赖以及供应链自身的脆弱性㊂一些发达国家加紧布局本国或区域化供应链,使全球产业链供应链
3
①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v.cn.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短缩甚至断裂㊂美㊁日㊁德等国都积极出台政策吸引制造业回迁㊂部分国家为打击中国产业链的重要国际地位,主观与中国脱钩,提出 去中国化 等违背市场规律的声音㊂全球供应链呈现区域化㊁碎片化㊁本地化趋势,外部环境发生复杂深刻变化,充斥诸多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㊂
(2)内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亟待解决
城乡发展不均衡㊁收入分配不均以及区域分化问题,严重制约国内消费潜力的释放㊂在收入分配方面,2003年到2019年我国的基尼系数平均值为0.474,超过警戒线0.4㊂在城乡发展方面,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的2.64倍;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是农村的2.1倍①,还需持续加强城乡发展的协调性㊂在区域发展方面,中部和西部地区2019年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为东部地区的63%和52%②,可见只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才能释放更多消费潜能㊂
国民经济充分发展需要合理㊁高效配置资源和要素㊂当前我国依旧存在资源错配和要素扭曲㊁体制机制障碍阻隔要素自由流动㊁商品服务跨区域流通的问题㊂在工业方面,部分企业的产能过剩带来的无效供给和低端供给阻碍供需平衡, 僵尸企业 的存在导致效率低下㊂在农业方面,依旧存在生产模式单一㊁农业投入过低㊁人才素质偏低等问题㊂在城镇现代化方面,需治理大城市的 城市病 ,提升教育㊁就业㊁文化㊁医疗等各类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㊂在信息现代化方面,我国对研究与试验发展(R&D)的投入逐年增加,但科技成果转化率依旧较低,企业引进吸收再创新的模式未发生根本转变,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科技人才顺畅有序流动的壁垒未能打破㊂ 四化 发展中农业农村现代化明显滞后,四化间的关联与耦合需加强,以此来共同构筑完整的现代化体系㊂
3.发展条件的 利 与 不利
改革开放后,我国发挥劳动力要素丰富㊁土地价格低廉的比较优势,承接发达国家转移的低端加工环
节,发展以出口导向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并取得成功,解决了我国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也获取了工业化发展所需的资金㊂这种战略选择契合了全球价值链分工的重要变化,发挥了我国资源禀赋的优势,但随着外部条件恶化而内部条件日趋成熟,我国经济发展应转向内部因素驱动为主㊂因此要甄别条件的利弊,正确认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可行性㊂
(1)不利的发展条件
首先,从出口㊁投资㊁消费 三驾马车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变化来看,以往出口与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而如今随着国际宏观环境恶化,我国经济发展受到外部经贸环境的掣肘㊂最终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近些年虽有上升但与发达国家70%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㊂此外,投资的结构和效率问题导致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表明我国亟须调整投资领域和结构,增加有效投资㊂
其次,从要素禀赋的变化来看,以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依托的是劳动力㊁自然资源丰富的要素禀赋,通过承接全球分工体系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来吸引外资㊁学习管理经验㊁获得技术外溢效应㊂近年来,我国受资源约束性制约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传统的劳动力㊁土地资源的比较优势弱化,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逐年降低㊂加之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出台制造业回迁政策带来的冲击,以及其他新兴经济体凭借后发优势竞相追赶,我国利用外资条件受到双重挤压㊂
再次,从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所处的不利地位来看,全球产业链 低端锁定 导致我国高端技术,特别是
高端芯片㊁高端发动机等受制于人的困境没有发生根本改变,过分依赖国际大循环的轨道,造成低端产品产能过剩和高端技术被跨国公司垄断的局面没有改变[15]㊂
(2)有利的发展条件
首先,具有完备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㊂我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拥有全世界最完备的工业体系,拥有兼具效率和弹性的产业集群,有利于专业化分工,降低交易成本㊂门类齐全㊁构成多元的产业体系间可以相互补充和替代,应对外部冲击时弹性大㊁韧性强,具有超大规模国家抵御风险的优势㊂
其次,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及潜力㊂内需对于一国尤其是经济大国而言具有稳定器的作用,内需的稳定性可以对冲外需的不稳定性,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发展就证明了这一点㊂我国拥有14亿人口,其中中等收入人群占到4亿,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2020
4
①②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v.cn/tjsj/zxfb/202002/t20200228_1728913.html.笔者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计算所得㊂
2022年第1期
舒展㊀唐飞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逻辑和主要关系论析
年全年最终消费支出的贡献率为57.8%①,远超资本和出口贡献率㊂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㊁区域协调战略的不断推进以及特色经济的深入发展,更多内需潜能将被释放,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显性优势㊂(二)新发展格局的要义: 三要点 与 三
链条
不论从生产㊁流通㊁分配㊁消费四个环节和供给与需求两侧,还是从价值链的高中低端不同位置来看,经济循环要畅通,就要发展高科技产业㊁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高效率㊁高附加值经济环节的自主可控,尤其要把握好重要节点和关键链条㊂在国民经济循环过程中, 堵点 卡点 或链条断裂都会影响循环的进行和畅通度,因此新发展格局的要义是点链结合,把重要节点和关键链条牢牢掌握在手中,使经济自主健康可持续循环发展㊂
1.关键点:加强自主创新,提升国际竞争力
从美国打压中兴㊁华为的事件中,我们深刻体会
到关键核心技术的重要性,也深刻感受到关键技术受制于人㊁ 卡脖子 的痛处㊂它关乎产业的存亡㊁关乎国家的经济安全㊁关乎世界经济秩序与标准的制定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论述了科学技术的重要
性,邓小平提出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的重要论断,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㊁买不来㊁讨不来的, 必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㊂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关键 [16]㊂因此,加强自主创新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点㊂我们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集中力量攻克高精尖技术㊁大力发展前沿技术㊁夯实基础技术㊂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通过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供有利于创新的土壤㊂健全创新的体制机制,使政府㊁企业㊁机构㊁科技工作者协调联动,激发创新合力㊂通过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破解 卡脖子 发展困局,通过数字化㊁智能化发展,为经济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㊂2.战略基点:构建完整内需体系,畅通国内大循环
应从国际经济大循环战略依赖出口㊁注重国外市场转向国内大循环扩大内需㊁发挥消费的重要引擎作用㊂在消费领域,通过居民收入水平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者报酬与生产率提高同步扩大消费增量;通过提升传统消费㊁优化消费结构㊁开辟消费新
模式新业态培育消费新动能;加速线上线下服务消费融合,大力发展服务消费;畅通城乡流通渠道,提
高城乡配送效率,挖掘农村消费潜力㊂在投资领域,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激发企业主体活力,提升民间投资积极性㊂在发挥政府作用方面,抓好 两新一
高 建设,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如5G 基站建设㊁工业互联网㊁人工智能㊁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如改造老旧小区㊁提升公共设施服务水平;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例如支持水利㊁高铁㊁特高压等领域的快速发展㊂此外,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投资导向是政府发挥作用的重点㊂3.着力点:抓好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
新发展格局以内循环为主,并非内卷,而是要提
高对外开放的水平㊂虽然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但从长远来看,全球化仍然是经济发展大势,对外贸易仍然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极㊂我们需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以自身发展带动国际经济发展㊂积极参与多边贸易,注重开展区域经贸合作㊁双边贸易等,发展多元化的贸易伙伴㊂继续推进 一带一路 建设,提升货物贸易品质和服务贸易质量,改善营商环境,实现更高水平㊁更宽领域㊁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㊂通过加强与国际经济组织的合作,坚持 引进来 与 走出去 并重,通过国内经济发展创造更多需求,扩大市场容量,成为吸引国际商品和要素的巨大引力场㊂
4.耦合供应链㊁产业链㊁创新链 三链条
供应链㊁产业链㊁创新链 三链条 各自都是完
整链条,且三者相互交织㊁相互影响㊂ 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㊁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经济
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17]㊂习近平总书记指明了产业链与创新链的关系,创新链要服务产业链,将创新成果快速转化为产业成果,将科技价值在产业链中转化为经济价值,强化科技对经济的支撑和引领作用㊂供应链深刻影响着产业的成本㊁效率及安全,并会带来 马太效应 ㊂全球化背景下,全球供应链复杂交织,中国供应链的稳定将会影响全球供应链㊁产业链的稳定㊂而创新链中形成的前沿技术和科技成果要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需要以供应链为媒介在产业链中实现㊂
供应链㊁产业链㊁创新链 三链条 相互支撑,在国内国际两个范围密切联系㊂因此,要推动产业链的延伸㊁创新链的健全㊁供应链的多元来强链㊁补链㊁
5
①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v.cn /tjsj /zxfb /202002/t20200228_1728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