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知/月刊2011/3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央政治局第23次集体学习也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研究的主题。可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意义重大而深远。如何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除了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外,更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健全和完善社会管理机制。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不同利益群体、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社会成员的利益差别越来越大,利益关系越来越复杂,利益摩擦越来越突出,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在经济利益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同时,人民内部矛盾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
1.物质利益矛盾突出化。利益的需求是人最
根本的需求。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来看,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人民内部矛盾归根到底是物质利益的矛盾。同时,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正处于要彻底改变原有的利益格局和利益关系的阶段,这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大量的人民内部物质利益的矛盾,这就使物质利益矛盾在人民内部各矛盾中表现最突出,所占的比重也最大。在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人民内部固然也存在着经济利益矛盾,但表现得不太突出。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按照价值规律、利益原则进行资源配置和经营管理,这就使得物质利益关系,特别是局部、个别的利益凸显出来。人们之间在个
别、局部的利益要求和满足方面的差别越来越大,经济利益差别和矛盾由幕后走到了前台。一般来说,人民内部的物质利益矛盾大量地、经常地发生于分配领域,当前突出反映在人们收入水平的差距上。一方面,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尚未彻底打破,合理的分配格局尚未完全形成;另一方面,又出现了收入差距过大和分配不公的现象,致使社会差别问题凸显出来。
2.利益群体矛盾显现化。由于多种所有制形
式、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人民群众在收入分配上又不同程度地拉开了档次,致使人民内部形成了多种利益群体,不同的利益群体具有不同的甚至相互矛盾的利益要求。工人群体、农民群体继续分化,新兴的利益主体又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诞生。人民内部的利益群体呈现多元化的格局,群体之间界限分明,各群体的利益要求明确,群际矛盾逐渐明朗。不同的利益群体具有不同的利益趋向,不同的利益趋向使得存在一定收入差异的利益群体之间产生群际间的磨擦、冲突和矛盾,从而形成复杂的群际关系和群际矛盾。如果不适当地、人为地、过于悬殊地拉开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差别,使利益群体的分化和组合向着扩大矛盾的方向发展,就会加剧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使人民内部利益矛盾激化。
3.思想政治矛盾多样化。在改革开放的条件
下,一方面,由于经济收入差距的扩大,使人们心理上的焦虑和不安增加,从而产生了大量的思想上与认识上的矛盾和问题;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本身也有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的负面效
应,加之各种外来思潮和思想观念的影响,使得人们的思想认识矛盾变得更为复杂。尤其是当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上层建筑和观念形态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从而必然引起人们在思想观念、
健全和完善社会管理机制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文/王秋波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一、正确认识人民内部
矛盾的新变化
栏目主持人双艳珍电子邮箱
14
价值取向、生活方式上的矛盾和冲突。同时,人们的心理结构和交往方式已经并将继续发生深刻的变化,这也会引起人们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上的矛盾和冲突。比如,利己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的矛盾;享乐思想、腐朽落后思想同艰
苦奋斗精神的矛盾,等等。还有,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许多新问题,都会触动每个人的利益神经,并最终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上反映出来,从而在人们的思想上、心理上、情绪上造成某种程度的波动、失衡甚至冲突,使得人民内部的思想矛盾更加复杂。
4.民族宗教矛盾复杂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人民群众的宗教信仰是一个认识问题,宗教问题上的矛盾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尤其是我国的宗教问题在许多地区与民族问题交织在一起,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民族问题、民族宗教矛盾依然复杂。由于宗教信仰认识不同造成的矛盾、由经济利益引发的矛盾、围绕对宗教事务管理问题上的矛盾以及涉及宗教发展政治方向性的一些矛盾,使得宗教矛盾与民族矛盾交织的情况突出,宗教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的程度增强,人民内部矛盾出现对抗性的情况增多。再加上由于西方敌对势力利用我国的民族宗教问题大做文章,明目张胆地支持我国内部极少数分裂主义分子煽动民族独立和民族分裂,加紧进行渗透、破坏和颠覆活动,甚至制造出各种违法犯罪事件,这一切都使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进一步复杂化,从而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政治稳定。
5.经济领域矛盾尖锐化。改革作为一场深刻的革命,必然在各个方面、各个层次上触及人们的利益,打破旧有的平衡,引起人们利益关系的新变化和利益格局的新调整。改革一方面繁荣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幅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但另一方面又使人民内部经济领域的利益矛盾更加突出。如: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地方政府和企业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同一种
所有制的不同企业相互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企业与职工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不同所有制企业、不同行业企业的职工之间,同一企业内部职工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等,都会有新的变化,并形成新的经济利益矛盾格局。这就必然带来改革、发展与稳定的矛盾,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加快发展与提高效益的矛盾,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矛盾,等等。当然,总的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会逐步使各方面的经济利益格局趋于合理化,但
由于方方面面都有各自的经济利益追求,所以围
绕着经济利益问题,各方面的经济矛盾正在变得
突出和尖锐。
人民内部矛盾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都
是由经济、政治、文化三大领域的变化引起的,但
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与变
化。从某种意义上讲,协调经济利益关系的过程就
是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过程。从经济利益关系和
人民内部矛盾的新变化中可以看出,社会转型期
的人民内部矛盾不再是孤立的,而是越来越成为
一个有机的矛盾体系,具有整体性、层次性、相关
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处理这些矛盾时必须
综合考虑,标本兼治。既要继承和发扬过去处理人
民内部矛盾的好经验好方法,又要在新的实践中
大胆探索新的途径、方法和手段,不断积累新的经
验;既要坚持正确的原则,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
析,针对不同矛盾寻求不同的解决办法。通过综合
运用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
段,努力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统一上,进而从
全局上、根本上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为建设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环境。
1.建立和完善民意沟通机制。民意沟通是正
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前提条件之一。建立和完
善民意沟通机制,需要进一步拓宽和畅通民意沟
通的渠道,提供一定的方式和渠道让人们释放不
满情绪,缓解矛盾冲突和危机。第一,要健全信访
工作制度,设立信访日制度和领导干部接待日制
度,通过下访、接听热线电话、接待日等多种途径
和方式,直接倾听民声、了解民情,以减少信息传
递中的过滤和失真。第二,要充分发挥和保障人
大、政协和社会团体的民意汇集功能和民情反映
功能。第三,要发挥中介机构和社会团体的沟通、
协调功能。同时要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民情汇集功
能和民意表达功能,使民意能够得到及时、全面、
顺畅的表达。
2.建立健全利益表达机制。健全的利益表达
机制是建立利益协调机制的前提。没有有效的利
益表达机制,其他的利益协调机制也就无从谈起。
利益表达渠道不畅、沟通失灵必然导致民意堵塞,
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要建立公平、开放、多向度
的利益表达机制,为不同群体提供公平表达利益
诉求的制度性平台,引导他们以理性合法的形式
学习贯彻
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需要
健全和完善社会管理机制
15
求知/月刊2011/3
表达利益要求。同时,要完善公共政策,平等回应不同群体利益要求的机制,使不同群体共享发展的成果。第一,完善利益表达机制要形成不同群体的主体意识,有了主体化的利益表达意识,各个群体对自己的利益要求才会有清醒的认识,才会更加自觉地、主动地影响公共政策,追求合理的利益要求,并且采取正当的手段维护自身合理的利益要求。第二,完善利益表达机制要有平等化的利益表达权利,它不仅要有文字记录,更重要的是要在实际中切实加以落实。实现利益表达权利的真正平等,需要把法定的权利和事实的权利统一起来。第三,完善利益表达机制要培育和发展公民社会,发展中介组织、工会、农民协会、行业协会、专业协会等,并以此为载体扩大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空间,使公民在参与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建立新的和谐关系。
3.建立和完善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是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有效机制之一。利益协调机制是指利益系统内各要素通过互相作用,达到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协调的状态,从而使利益关系有序化的机制。第一,要建立健全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原则,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第二,要建立健全利益补偿机制。经济转型带来社会结构的变迁,经济及社会结构的调整导致部分个人和利益群体的社会利益受损,出现收入差距扩大、地区差距扩大的现象。因此,要通过建立和发展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拓宽社会保障覆盖面以及拓宽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等方式,给利益受损的个人或群体提供一定的补偿,以提高社会公平的程度,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第三,要建立健全利益约束机制。通过加强法制和道德建设,建立对各利益主体获取利益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的管理机制和制度体系,引导人们合理选择利益目标,自觉调整利益需求,正确选择利益行为,妥善处理利益关系。
4.建立健全有效的矛盾疏导机制。近年来,一些地方人民内部矛盾大量增加,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如不能有效及时地疏导和化解,将会引发更大的问题。建立健全有效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疏导机制,需要各级党委、政府负责,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所反映的问题。第一,要建立超前联动的排查调处机制。主动出击,准确排查,及早发现,及早掌握,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应针对其不同特
点,认真研究处理的途径和办法,妥善加以解决。第二,要建立社会矛盾纠纷调处的社会机制。充分发挥各社会团体、行业协会、专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在调处社会群体纠纷中的作用,保护他们依法履行其职能与职权,形成社会中介组织参与调处社会矛盾的机制。第三,要建立解决社会矛盾的监督反馈机制。建立健全社会团体、中介机构、居民小区、村镇、厂矿等社会机构和社会基层的社会矛盾反馈系统,使矛盾的解决和处理情况能得到及时反馈。
5.健全社会矛盾和社会心理的宣泄机制。社会矛盾,尤其是深层次的社会矛盾一旦形成,不可能立即消除,但可以让其缓慢爆发,用另外一些更为柔性的替代方式释放。社会和个人一样,群体和个人也一样,心中的压抑表达出来就会舒畅很多。强行压制只会积累更多的社会心理仇视。因此,第一,要健全社会心理调节机制。加强政府对社会舆论的引导作用,营造健康的、积极的社会心理氛围。第二,要健全信息传播机制,建立起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信任机制。第三,要建立有效的社会心理支持系统,特别是要加强对社会新弱势群体的精神慰藉和心理帮助,在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和公共安全事件发生时,应及时采用应急措施稳定社会秩序,为受害人提供直接救助,强化对社会矛盾事件的处置效率,并在事后启动社会心理干预及回访工作,确保社会矛盾调节的长期功效。
6.建立敏感的社会预警机制。建立社会预警机制,第一,要形成指挥统一、功能齐全、反应灵活、运转高速的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第二,要建立社会矛盾发生、处置的相关数据库,建立动态的社会矛盾监控系统,分析以往社会矛盾发生的原因、频率、发展趋势,力求
在社会矛盾处于潜伏期时,及时察觉、预告有关迹象,并予以恰当处置,努力掌握矛盾调节的主动权。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既客观存在,又日趋复杂尖锐。我们既要高度重视,又要讲求方式方法;既要做好群众工作,又要维护好群众权益;既要从源头上减少矛盾,更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只有这样,人民内部矛盾才能得到比较妥善、圆满的解决。
作者单位:中共山东省委党校科社部
责任编辑:双艳珍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16
求知/月刊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