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评价与监督
作者:***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20期
(南京市社会儿童福利院)
摘 要:内部控制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经济和业务活动,强化对内部权力运行的制约,防止内部权力滥用,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制约和监督体系,促进单位公共服务效能和内部治理水平不断提高,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提供有力支撑。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已经成为事业单位主动迎接新挑战,履行新使命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监督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
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内部控制是保障组织权力规范有序、科学高效运行的有效手段,也是组织目标实现的长效保障机制。自《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发布实施以来,各行政事业单位积极推进内部控制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依然存在部分单位重视不够、制度建设不健全、发展水平不平衡等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已经成为事业单位主动迎接新挑战,履行新使命的必然选择。当前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 单位层面
1.1 内部环境方面
单位负责人和职工具备推进动力,深刻内控意识,尽可能单独设置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者确定内部控制牵头部门;健全内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及分工,不相
容职位完全分离;重大决策实现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制度;单位应针对国家相关政策,本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以及本单位内部控制拟实现的目标和措施、各部门及其人员在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的责任等内容进行专题培训,使关键岗位工作人员具备与其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能力和资格;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加强内部控制;应根据本单位“三定”方案,进行组织及业务流程梳理、再造,编制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