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典型经验
[摘要] 内部会计控制是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订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对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我公司根据《会计法》、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省公司《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考评办法》等有关规定,先后制定、修订和完善了《会计工作实施细则》、《内部牵制制度》、《原始记录管理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财产清查制度》、《成本费用管理制度》、《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财务分析制度》、《会计基础工作定期检查制度》、《工程项目管理制度》、《财务收支审批权限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在依法经营、规范运作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管理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可操作性和执行上,近几年来,公司在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建设方面紧紧抓住更经济、更高效、更有竞争力的一流管理目标,狠抓内控制度的落实和有效实施,确保了经济安全,进一步提高了公司的经济效益。
一、专业管理的目标描述
(1)有助于管理层实现其经营方针和目标。内部控制由若干具体政策、制度和程序所组成,
它们首先是为了实现管理层的经营方针和目标而设计的。内部控制可以说渗透于公司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公司内存在经营活动和经营管理的环节,就需要有相应的内部控制。
(2)保护公司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保护资产一般指对本公司的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以及其他重要实物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进行保护。
(3)保证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对一个公司的管理层来说,要实现其经营方针和目标,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报告及时地占有准确的资料和信息,以便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二、专业管理的主要做法
2.1 加强组织结构控制
(1)公司设置独立的会计机构——财务部,设置出纳、记账、稽核、成本、存货、应收应付、固定资产、税金等管理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充分发挥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和职能。
(2)明确划分财务与会计职责和权限。公司财务部内部分设二个专职部门,即财务专职主要理财,包括资金筹措、投资预测、资产管理、成本开支标准和范围、规划和控制财务收支,以及协调财务部门内外、上下左右关系;会计专职主要核算及信息提供,包括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事项、办理现金收付、成本核算和利润、纳税申报、报表编制和分析等事项。二个专职部门各司其职,避免了以往职责集于一身、缺乏相互的监督机制。
2.2 强化会计素质控制
(1)制定科学的用人制度。一是坚持持证上岗,通过竞聘、考核等形式,严把业务资格与胜任能力关,防止滥竽充数、优亲厚友。二是坚持用人回避制度,防止形成帮派,使内控变成“内部人”控制。
(2)加强素质培养控制。执行财政部及上级主管部门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有关规定,按时参加年检和继续教育培训。近几年来公司财会人员先后参加地方和省公司各种培训,此外财会人员利用业余时间进修专业课程,更新知识,开拓视野,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
(3)加强职业道德控制。一是竞聘上岗时挑选思想业务双过硬的人员上岗;二是对在岗人
员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以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使会计控制成为会计人员的自觉行动,增强自律观念,提高内控行为的档次,把强制控制变为自觉控制;三是在年终业绩考核中强化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考核。到目前为止,公司财会人员未发现执法犯法、营私舞弊、以权谋私、弄虚作假的行为。
(4)进行岗位轮换控制。对会计人员进行岗位轮换,公司每3-4年进行一次岗位轮换,既能避免岗位终身制形成的关系网,又能使会计人员全面掌握会计业务技术,熟悉和了解公司生产经营状况,有利于工作能力的提高。
2.3 严格内部牵制控制
按《会计法》中“记账人员与经济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和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原则。公司根据这一规定对财务收支的会计内控手续实行:
(1)三分离:财务收支的决策权、审批权、监督权三权分离,并分别设置职务。2)三分开:管钱、管物与管账的职务分开;支出、审批、稽核三项职务分开;支票与印章保管职务分开。
(2)三核对:现金的清结按日核对;银行存(贷)款按月核对;发票存根与收入入账,一本用完后一本核对。
(3)四签字:财务收支原始凭证的报账,必须有经办人签字、验收或证明人签字、审核人(一般为其授权的审核人或财务负责人)签字、审批人(公司领导)签字才能报销。
(4)五签章:记账凭证的编制及记账,应由制证、出纳、记账、稽核、财务负责人签章。
(5)五监督:财务部门对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和真实性监督、由内部审计、纪检、职代会、分管经理、外部中介机构等五个方面进行监督。
2.4 规范业务处理程序控制
规范业务处理程序,公司从抓关键的电力销售收入和成本开支较大的购电费及材料采购入手,采取抓大头带小项的方法,严把收入和开支关。在此基础上,加大对可控成本费用的控制力度,实现业务处理的全面规范化。
(1)严格应收账款环节的内控,加大抄、核、收管理力度和线损管理。制订销售电力目标,
建立有关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审批人员对电力销售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范经办人员的职责范围和各种要求,确立电力销售管理责任制,保证电费及时、足额回收。
(2)成本费用控制一是建立完善的现金收付控制手续,二是建立成本费用划分及分配的控制制度。制定成本费用标准,分解成本费用指标,明确成本费用的界限及分配方法,正确计算成本费用。特别对成本变动较大的购电费,制定收购电量计划,并且要求调度部门合理调度,减少无功电量损耗。严格物资采购环节的内控手续,一是采用定额管理的方法、吞吐平衡、严禁超储;二是采用公开招标制度,通过货比三家,竞标择优选购,严防暗箱操作,营私舞弊,最大限度降低物资采购成本。
2.5 完善会计业务记录控制
每项经济业务发生后,必须按一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会计处理。公司主要控制以下几项:
(1)原始凭证控制:原始凭证必须经专人审核,只有通过审核的原始凭证方能办理财务收支,作为记账的原始依据;记账凭证的内容必须与原始凭证的内容保持一致,所有记账凭
证应附有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必须连续编号不得遗漏或重编;建立完善凭证传递程序和定期复核制度,对记账凭证的填制、记账和编制会计报告的工作进行审核。
(2)会计账簿控制:建立总账与明细账、日记账核对制度,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3)会计档案控制:建立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对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资料造册登记,指定专人保管。使之不发生短缺、丢失,使这些资料在有效保管期内服务于会计检查,审计监督、法律鉴证、资产保全等工作。
(4)会计交接控制:会计交接必须办理书面交接手续,做到“三清”,以划清会计经办人在任职期间的责任。
2.6 建立内部标准控制制度
公司不断修订、完善对被控项目规定一定标准或定额、限额,作为控制依据,严格要求在实际执行中按规定的标准运行,不得偏离标准。如存货、材料采购,根据需要和现有库存量,规定采购批次、时间、数量、质量、价格等标准,又如在成本费用中制定材料消耗定额,费用开支标准及根据实际情况和费用预算情况制定内部各部门费用定(限)额进行费
用控制等。
2.7 落实内部经济责任制控制
建立内部经济责任制,旨在提高公司经济效益,防范经营和财务风险,降低不必要的损失,进而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公司从2003年建立了一套切合实际的指标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通过专设考核机构进行定期考核,加强事中控制。几年来经过全员工参与与细化责任指标分解,达到初步完善。做到月有检查、季考核、年兑现。他们深深懂得,在内控制度中,检查、考核是处于流程中的最后步骤,其作用不可忽视,因为它同时又连接了下一个流程的开始。失去监督,也就失去了控制,因此,必须注重检查、考核、使内控制度真正实现闭环管理。
2.8 坚持内部稽核与审计控制
内部稽核是财务部门指定专职人员对经济事项和会计事项,从凭证取得到报表产出整个过程进行的一系列连续性的审核、稽查和复核,其目的是保证会计核算的规范性和会计监督的有效性的会计自律行为。内部审计则是内部控制的最后一关,独立于会计体系之外的一
个专职审核部门,与内部稽核不同,属于会计行为的纪律机制。它除了有权对内部会计监督的事项进行再监督外,还对会计内控机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对会计监督进行再监督。它相对较高层次的内部监督与控制机制,对完善企业内控机制至关重要。因此,公司在日常经营和重大经济决策中,审计部门必须全过程参与监督,以充分发挥监督职能的作用。
2.9 应用先进的管理控制手段,提高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内部控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仅有制度的建立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通过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执行检查和评价,通过管理信息系统来健全对所有业务、员工的控制和管理,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公司应用用友管理系统与营销管理、物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劳动工资人事管理等信息系统接口,最终实现公司所有经济业务在域网上进行申请、审批、查询等功能,使公司的经济活动得到全过程控制,达到信息资源共享,充分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