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2021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樊片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1.夜很静,似乎只听得远处蝉鸣的声音。燥热的盛夏,在繁忙的工作与(suǒ) 事之外,或许就剩下此刻独享的清宁了。窗外繁花似锦,我只想置身于一个幽静的小院,在挤满花蕾的树下,倾听花开的声音。凉风有信,花开知许。美好的时光总会悄无声息。我一直喜欢一些能够温暖心灵的东西,这个世界,总有一份薄凉需要温暖与慰藉。携一襟旖旎的风景,伴着潺潺的溪水,听着络绎不绝的清音,(zhàn) 放深藏眉间的念想与期盼。让寂寂的灵魂,遇见属于自己的青山秀水。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suǒ) ______ 事
②(zhàn) ______ 放
③繁花似 ______ (A.jǐng B.jǐn)
④悄无声息 ______ (A.qiǎo B.qiāo)
2.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
A. 电影《战狼2》以抑扬顿挫的情节和宏伟壮观的场面掀起了全民观影热潮。
B. 小草虽然是微不足道的角色,它却以顽强的生命力为世人所钦佩和赞颂。
C. 《厉害了,我的国》展示了祖国改革开放40年来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备受国人追捧。
D. 尽管霍金被疾病困在轮椅上,但他仍锲而不舍,创作了一系列科学著作。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莽”“平坦”“熟练”“学生”都是形容词。
B. “语文作业要按时完成,”语文老师说,“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这句话的标点符号使用是完全正确的。
C. “没有冻结的牛铃摇响乡村的歌谣。被雪覆盖的田园上,那麦苗和雪亲切地耳语。”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 “令爱这次获儿童全国大奖,多亏你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感谢你。”这句话中,“令爱”一词用在这里不合适。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的作者臧克家是一位诗人,他的语言精致凝练,富
有诗意。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
B.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个戏曲曲目,讲述了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C. 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他称(除一般他称,又有爱称、敬称等)。“孤”是古时王侯的自称,“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或朋友、夫妻间的爱称,“公”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D. 《卖油翁》选自《归田录》,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中唐代的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
5.古诗文默写。
(1) ______ ,唯闻女叹息。(乐府民歌《木兰诗》)
深林人不知, ______ 。(王维《竹里馆》
马上相逢无纸笔, ______ 。(岑参《逢入京使》)
(4) ______ ,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杨花榆荚无才思, ______ 。(韩愈《晚春》)
当窗理云鬓, ______ 。(乐府民歌《木兰诗》)
双兔傍地走, ______ ?(乐府民歌《木兰诗》)
爱国,是诗歌常见的主题。请你选择其中你最喜欢的两句: ______ , ______ 。
6.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为此学校举办“致敬英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活动设计]本次活动拟由三个部分组成,请仿照示例,再设计一个活动内容。
示例:邀请志愿军老战士讲战斗故事。
[盛情邀请]为了让同学们受到更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学校拟邀请志愿军老战士赵爷爷于10月25日来校作英雄事迹报告,请你以学校团委的名义发出电话邀请。
[即兴抒怀]活动结束后,一个同学写了如下感言,其中一个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铭记历史,我们当不忘烈士英名。这次主题活动,不仅是对抗美援朝那段历史的追忆,更是对参与者心灵的洗礼。我们要发扬和继承革命老前辈们的艰苦奋斗精神,奋发向上,争做薪火传人。
7.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桃之夭夭
格致①我家的屋后,有几棵大李子树,还有几棵海棠树,北窗外不远处还有一棵桃树。
②树开花的时候,北窗就被桃花挤满了。这样的美景,并没有人多看一眼,那一树妖娆的桃花自顾自开着,家里的大人孩子也自顾自忙着。等桃花谢了,我的目光在北窗外停留的时间反而多了起来。那些绿茸茸的桃子,比粉红的桃花还要耐看。桃花简单,一眼就看清楚了。但层层叠叠的桃叶和藏身其间的桃子,则让桃树进入了一个神秘时期。这时的桃树,有了景深,成为一个神秘通道的入口。
③我不知道这棵桃树长在我家北窗外有什么不对,我一出生桃树就在那里,我没出生呢,桃树也在那里。我看见桃树,就像看见后院的大李子树、海棠树,看见前院的柳树、樱桃树,它们是我家的一部分,和那三间草房子,构成了我的童年世界。
④长大了才知道,在北纬 43度,桃树是不能存活的,至少是不能过冬的,可我家的桃树存活了,并且过冬了。现在看来,那棵桃树真是我童年世界里的一个奇迹。
⑤这个奇迹是父亲一手创造的。桃树生长在关内比较温暖的地区,我父亲感到东北太冷,他不想把孩子生在这么冷的地方,但是父亲又没有迁徙的能力。他就让一棵温暖地区的果
树迁徙了,让一棵桃树来到我们的家园。我的父亲通过一棵桃树迷惑了我,我不记得童年有多冷,只记得那些在冰上的游戏,记得春暖花开,记得桃子甘甜。我的童年,比别的孩子多出了一种生活的滋味的。
⑥父亲的桃树有着特殊的造型:它所有树枝都朝向西方,树身像被强劲的东风压得抬不起头的样子。桃树是弯着腰的,然而这一切都和东风没有关系。这里厉害的不是东风,而是西北风。如果桃树是因为环境而弯腰,那么它应该向东南弯腰才对。这棵桃树是向东南弯腰还是向西北育腰,由我父亲说了算。我曾亲眼看到父亲是怎么对待那棵桃树的。
⑦父亲用草绳把桃树一道一道地捆好,然后在树的下面挖坑 --父亲总是习惯在树的西面挖坑--然后把捆好的桃树一点一点地压到那个土坑里去,然后我父亲就开始往树上填上,直到把整棵树埋进土里。父亲总是在秋天把桃树从头到脚埋到土里。这等于给桃树穿上了一件大棉袄。等冬天来了,大雪一层又一层地把桃树的土包盖住,这等于在棉袄的外面又给桃树穿了一件貂皮大衣。让一棵树钻进土里冬眠,这是父亲的思维,我不知道还有谁会这么做。
⑧第二年的春天,在某个风和日前的上午,父亲会小心地把睡了一个冬天的桃树从土里挖出来,摇落树枝上的土,再把土坑填平。这时我才明白,秋天的埋树是为了让桃树度过东
北太冷的冬天,李子树、海棠树、杨树、榆树……几乎所有的树,都不用埋,都能过冬,只有那株桃树,冬天需要在上里冬眠,春天,父亲又把它从泥上中唤醒。那弯腰的桃树,照样开花、结果。我想,天底下可能只有我的父亲有这样的耐心和智慧,( A种植 B.饲养)一棵这样娇贵的桃树。
⑨桃子成熟的时候,每年都要丢失一些桃子。几次之后,我妈有了对策,她赶在别人来摘桃子之前,在傍晚的时候,摘下一整筐桃子。那些桃子大部分还是绿的,但成熟了。那是我此生吃过最好吃的水果。在我们家,判断桃子成熟与否,不看桃子是否红了,而是用手一捏,软的就是成熟了,有谁吃过还绿着却已熟透的桃子?那种甜,是不可以描述的。
⑩每年的秋天,我家的北窗台上,会摆着一排排粉红色的桃核,那是我和姐姐放在那里玩的,等它们在风里干透了,互相磕碰的声音非常悦耳。
⑪在桃树还繁花似锦的时候,我的父亲却死了。父亲死在一个春天,那棵桃树在父亲已不在人间的那年春天,仍忍住悲伤,顽强地把桃花开了出来。秋天,在那个没有了我父亲的秋天,桃树仍忍住悲伤,把桃子挂满枝头。那年的秋天,我吃到的桃子依然是甜的,依然是好吃得无法描述,依然有一排粉红色的桃核摆在北窗台上,进出的风吹拂它们……
⑫我不知道那年秋天的桃子,是我最后的桃子了。
⑬冬天的时候,我看见桃树仍站在北窗外的寒风里,几片红色的叶子在抖动。下雪了,桃树上挂满了雪花;起雾了,桃树上挂满了冰花。
⑭第二年春天,李子树开花了,樱桃树开花了,海棠树开花了, 父亲的桃树终于没能忍住悲伤,它一朵花也不肯再开了。
(选自《2018年中国散文精选》,有删改)
小刚:小虞,本文题目为《桃之夭夭》,为何文中还多次写到大李子树、海棠树、樱桃树等其他树?你能为我讲讲吗?
小虞:好的, ______ 。
小刚:我在阅读时发现,文中除了写桃树以外,还用很多篇幅在描写“父亲”。小虞,你认为文中“父亲”是个怎样的人呢?请简要概括一下。
小虞:我觉得文中的“父亲”是 ______ 。
小刚:第⑧段中括号内应该选填哪个词语比较合适呢?是“种植”还是“饲养”?你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小虞:我认为应该选[ ______ ],因为 ______ 。
小刚:小虞,文末结尾句采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你能否为我讲讲这句话寄托了作者哪些丰富而复杂的情感呢?
小虞:是啊, ______ 。
8.根据提示,写出小说中人物的姓名。
A.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短,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样的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______ )(《骆驼祥子》)
B.圆脸,眉眼长得很匀调,没有什么特别出色的地方,可是结结实实的并不难看。上唇很短,无论是要生气,还是要笑,就先张了唇,露出些很白而齐整的牙来。( ______ )(《骆驼祥子》)
C.快七十了,腰板不弯,拿起腿还走个十里二十里的。两只大圆眼,大鼻头,方嘴,一对大虎牙,一张口就像个老虎。个子几乎与祥子一边儿高,头剃得很亮,没留胡子。( ______ )(《骆驼祥子》)
D.正是关在地窖中的他用手指和铁镣挖出了一条秘密通道,他挖穿地牢后不久就牺牲了,一部分难友顺着他生前挖的秘密通道,逃出了虎口。( ______ )(《红岩》)
E.解放军日益逼近重庆,地下党准备组织狱中暴动。在白公馆装疯多年的他与狱中党组织接上了关系。( ______ )(《红岩》)
9.阅读《骆驼祥子》相关片段的内容,回答问题。
①“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着保单,拉起车, 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些不尽合自己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
②“祥子的车卖了!他像傻了一般,看着大家忙乱,他只管往外掏钱。他的眼红得可怕,眼角堆着一团黄白的眵目糊;耳朵发聋,愣愣瞌瞌地随着大家乱转,可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 他连哭都哭不出声来!”
③饿了三天,火气降下去,身上软得像皮糖似的。恐怕就在这三天里,他与三匹骆驼的关系由梦话或胡话中被人家听了去。一清醒过来,他已经是“骆驼祥子”了。
①段中祥子“几乎要哭出来”的原因是 ______ 。
②段中祥子“连哭都哭不出声来”的原因是 ______ 。
③请简述“骆驼祥子”这个名称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