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染料及其分类

更新时间:2023-05-29 02:32:42 阅读: 评论:0

植物染料及其分类
直接型植物染料
我们通常看到的传统丝绸都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染料植物也能有很多的种类,有常用植物染料、还原型植物染料、直接型植物染料、阳离子型植物染料等很多植物染料。 直接型植物染料是植物染料品种最为丰富的一个大类,其化学成分大多是黄酮类衍生物,所以除了可作为直接染料应用外,亦可采取媒染方法染色。前面已经介绍几样,其实直接型植物染料是最多的,有槐花、荩草、鼠李、黄栌、麻栎、胡桃、五倍子。
槐花
豆科,落叶乔木槐树的花蕾及花朵。槐花俗称槐黄,在未开时,形似米粒,又称槐米。槐花内的色素成分为芸香贰,又名槐黄素。
槐黄素属黄酮类衍生物,难溶于冷水,溶于热水及酒精中,可用直接法染色,是色彩鲜亮、牢度优良的黄色染料,人们相沿应用。古代大多是将其与锡、铁、铝、铜等不同盐类进行媒染,以获得丰富多彩的色调。
荩草
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茶竹、黄草、马耳草(图7一14),茎叶内色素成分为荩草草紊,是黄酮类衍生物,在化学结构4位上有一OH供电子基团。《唐本草》记有:“荩草,叶似竹而细薄,茎亦圆小。生于泽溪涧之侧,荆襄人煮以染黄,色极鲜好。”可直接染丝得鲜艳黄色,在古代采用最多的还是以胆矾(铜盐)媒染得到绿色,青矾媒染得暗绿色,明矾或草木灰媒染得鲜艳黄色。荩草是秦以前染绿色的主要植物染料,但自明代以后,较少见用荩草染色。
鼠李
鼠李科,多年生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又名冻绿、山李子、大绿等,染色素成分存在于嫩果实和叶、茎之中,是古代为数不多的绿色植物染料,国际上又称中国绿。
鼠李中的色索成分比较复杂,有天然绿一号、天然绿二号以及黄色调的鼠李宁.鼠李宁和甲基鼠李素等。这些色素都可以采用直接法在弱碱性中染丝纤维.由于冻绿色素中都存在着一定的可络合基团,所以冻绿也可用金属盐媒染,具有优良的耐光性和耐酸耐碱性。明《本
草纲目》中对鼠李的介绍:“鼠李生道路边,其实附枝如穗.人采其嫩者,取汁刷染绿色。”光绪《永嘉县志》载:“以绿柴皮煎汁染之,乘日未出,将布铺地令平,其下一面为寒气所逼,绿色葱蓓,背面则黯然无色。”
黄栌       漆树科.落叶乔木,又名囊芦、芦木,高三四丈,在豫、蜀等地出产甚多。其主要色素为硫黄菊素,存在于木材中。
用芦木煎水媒染的丝绸,在阳光下呈带红光的黄色,在烛光下为显光辉的赤色。同一种染料在不同光谱的光源照射下,产生色差的现象,致使这种黄色成为中国古代最高贵的服色的植物染料,从隋文帝以后便成为中国皇帝的专用服色。
麻栎        壳斗科,多年生高大落叶乔木.高可达20米,又名柞栎、橡碗、橡栎、橡、栎等。其果实壳中含有多种鞣质,鞣质又称丹宁,是一种结构十分复杂的多酚化合物,在空气中易氧化聚合,也容易与各类金属离子络合。丹宁与铁盐在纤维上首先生成无色鞭酸亚铁,然后被空气氧化成不溶性的4酸高铁的黑色淀,染色坚牢度较佳。因a质用铁盐媒染大都可得黑色,黑色在古时谓皂,故麻栋的果壳也称皂斗。
胡桃
胡桃科,落叶乔木,又名核桃、羌桃,羽状复叶,果实如青桃状,其树皮和果实有丰富的鞣质,经沤烂后,液汁可用铁盐媒染成黑色。
五倍子
亦称倍子,又名没食子,为格蚜科昆虫,寄生于盐肤木等植物所形成的虫痪,采集方便。糕质含量较高,可达60% -70%。在酸和酶的作用下,极易水解。棘质是1分子葡萄糖和6一8分子鞣酸(没食子酸)合成的酷类化合物.
五倍子的鞣质分子结构中,因有较多的亲水基团,易溶于水,呈胶状溶液,能上染丝等纤维,常以青矾作媒染剂而染得黑色,还可以通过拼色和套染工艺来改变色调。
姜黄、郁金
姜黄、郁金,同为姜黄科、姜黄属,仅是不同种别,它们的色素成分都是姜黄素和甲氧基姜黄素,存在于根茎和根块之中。
姜黄素属于砧类挥发油类化合物,难溶于冷水而可溶于酸、碱性溶液及热水中,用沸水煮泡可直接对各类天然纤维染色。
由于分子中含有多个一OH、-OCH3, =0与不饱和双键,因此可用不同媒染剂染出以黄色为基调的不同颜色,如铝盐媒染得柠檬黄,铜盐媒染得黄绿色,铁盐媒染得橙黄色。纯粹的姜黄素为橙色棱柱状之结晶体,可溶于水,对碱有敏感性,遇碱性色光变红,中和后能复原。郁金的特性在《本草纲目·木部》记载:“郁金生蜀地及西域,染色是用其茎,染妇人衣最鲜明,惟不耐日炙,微有郁金之气。”用郁金染制的织物带有香气。
茜草科,多年生常绿灌木。根据生长环境有山桅子和水扼子之分,山桅子别名林兰,水桅子别名大花桅子。其色素成分主要是菇类的藏红花素和黄酮类的桅子素,存在于果实和花瓣中。
桅子色素可用直接法将纤维染成黄色,也可用不同媒染剂染得不同色调之深浅黄色。桅子是秦汉以前应用最广的黄色植物染料。秦汉时,己经人工种植栀子,可见当时需用量已很大。以我国四川等西南地区出产最多。
红花
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红蓝花、刺红花、草红花、川红花。其色素成分含于初绽的
花瓣中。一种是红花的黄色素,含量甚多,占花重的30%左右,可溶于酸、碱及水中,以往大多数人认为其无染色价值而弃之不用。但据近代研究认为,该黄色素不仅可广泛用作食品添加剂,也可用于染蚕丝纤维,且色牢度甚佳.并获知红花黄色素是三种查耳酮(黄酮的一种)、葡萄糖试结构分子的混合物,其化学成分为,主要分子式结构与红花红色素类似,属于黄酮类衍生物。
另一种是红花的红色素,化学组成亦为黄酮类衍生物,含量较少,约占花重的0.5%-1.4%,由于其分子结构中水溶性轻基不如黄色素多.所以红花红色素在酸性溶液中不溶解,而能溶解在碱性溶液中:在中性冷水中不溶解,但溶于热的中性水溶液。人们正是利用这个特性,在染色后调节pH值到中性,以使红花红色素失去水溶性成为红色沉淀。红花的红色素和黄色素一样,也是以葡萄糖的形式存在于花瓣中的。当采用酸或酶水解切断其葡萄糖剩基时,就会游离出染料红色素。
红花素属弱酸性物质,易溶于碱性溶液,在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即产生红色沉淀。由于红花素在蚕丝等天然纤维上能染出鲜艳纯正的红色,宋时称之为“真红”。唐诗人李中的《咏红色》诗中,有“红花颜色掩千花,任是猩猩血未加”的诗句,形象地概括了这种红色
的色彩。根据现代文献介绍和新发布的红花红色素的化学结构来看,由于红花醒试上,没有络合的五员环供电子基团,两个羟基分别处在苯环的对位上,而1, 2值上的羟基和碳基之间也只能形成不稳定的四员环,不具备络合条件,因此红色素不能作为媒染染料使用。
红花是古代重要的染料植物,原产埃及,自汉时传人我国,称“红蓝草”。早期在我国西北地区种植,后在中原各地普遍推广,魏晋南北朝时期已成为流行的染色染料,在红色植物染料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还原型植物染料
(1)木蓝
十字花科,二年生草本植物,另名茶蓝、大蓝.色素成分存在于叶和根茎中,可用发酵水解的方法制靛,又可用石灰碱性水解的工艺制靛,是我国应用最早的制靛蓝草。秦以前,人们对蓝草的栽培和生长规律已经有比较成熟的认识。《礼记·月令》:“仲夏月,令民毋刈蓝草以染。”
(2)蓼蓝
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蓝靛草,成分除了靛甙之外,尚含有蒽醌、鞣质及黄酮类黄色素,因而在唐宋时期曾有“蓼蓝即堪揉汁染草翠碧”之说。
(3)马蓝
爵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大叶冬蓝、山蓝.色素成分与萝蓝相同,主要存在于叶茎之中,用发酵法制取靛蓝。马蓝为我国西南苗、瑶、侗等少数民族常用的制靛蓝草。
媒染型植物染料
紫草,又名花、紫丹、红石根等,为紫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色素主要存在于根部,化学成分主要是萘醌衍生物,如紫草醌和乙酰紫草醌。由于这两种紫草醌的疏水性侧键比较长,因此水溶性要差一些,一般采用先媒染的方法进行染色。它用椿木灰、明矾媒染得紫红色。 
紫草盛产于春秋时期的齐国,并一直延续到近代。《管子·轻重丁》:“昔莱人善染练,花之于莱纯细。花即紫草,莱即古齐国东部地方,是说齐人擅于染练工艺.用紫草染“纯缁",即纯黑色。
茜草,又名茹做、茅芡等,在我国应用于染色已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是秦以前主要的红色植物染料。茜草为茜草科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色素主要在根部,含有多种蒽醌类化合物,至少有茜素.羟基茜素(又称茜紫素)和伪经基茜素三种.
由于天然色素成分几乎全是以多元葡萄糖或木糖甙的形式存在于植物体内,如果不把试键切断,则多个葡萄糖的庞大分子结构使色素难以和纤维靠近结合,缺乏染着力。因此茜草在染色前,必须先令其发酵数天,使甙键水解,游离出蒽醚色素,方可媒染纤维。采用铝、铁、铜等不同的金属媒染剂,会得到从浅黄到绛红的十分丰富的色调,如用明矾作媒染,可得鲜红色。另外用茜草在酸性条件下媒染真丝的得色,深于碱性条件。

本文发布于:2023-05-29 02:32: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298762588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植物染料及其分类.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植物染料及其分类.pdf

标签:染料   红花   植物   色素   媒染   染色   红色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