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学案
◎课前自主
【走进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916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改名“自清”。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1929年出版诗集《踪迹》,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
1948年8月病逝于北京。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著作《朱自清全集》。
【背景感知】
1927年4月,正当国共两党领导的大革命进行得如火如荼时,蒋介石背叛了革命,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镇压、屠杀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国内到处是血雨腥风、白色恐怖。
《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文中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当时正值
大革命失败没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中。他曾对夫人陈竹隐说过“我只是行为上主张一种日常生活的中和主义。”又说“妻子儿女一大家,都指我生活”,“还是暂时超然为好”。但是他毕竟是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现实,有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因此,他在致S 君的一封信表白说“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
【识记积累】
1.正音
酣眠 妖童媛女 袅娜
蓊蓊郁郁 踱步 旋律和谐
2.辨音
独处 脉搏
妙处 脉脉
曲折 荷花
歌曲 负荷
3.辨形
幽僻 点缀 惦记 斑驳
躲避 辍学 掂量 班机
倾泻 倩影
发泄 绥靖
凋谢 靓仔
4.词义
幽僻:幽静,偏僻。
弥望:满眼。弥,满。
凝碧:青绿凝结在一起
5.补充知识
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课文初探】
1、速读课文,请思考并分析一下:为什么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这篇散文的文眼?
2、试着找一下表达作者感情基调的语句,能不能联系景物描写,说说作者感情的发展变化?
◎堂上演练
【夯实双基】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载客(zǎi) 遁辞(dùn)
陨星(yǔn) 国殇(shāng)
B.辐射(fú) 贮存(chǔ)
蚩尤(chī) 鹢首(yì)
C.膨胀(péng) 炫目(xuàn)
生吞活剥(bāo)惋惜(wǎn)
D.一瞥(piē) 棒槌(chuí)
良莠不齐(yǒu) 缱绻(quǎn)
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
B.迷迷糊糊地哼着氓歌。
C.树缝里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瞌睡人的眼。
D.这令我到底掂着江南了。
【疑难探究】
1、本文中的比喻句俯拾皆是,细读课文,找出例子,体味其作用。
2、如何理解本文末尾中引用《西洲曲》的作用?
【文段精析】
(一)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
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1.给这段文字加上一个标题。(不超过6个字)
答:______________
2.本文的语言准确生动而又充满诗情画意,让人产生遐想。文中“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实际上写了两种不同姿态的荷花,一种是 ,另一种是 。
3.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写出了本体的什么特点?
4.上面这段文字具体写了哪几种景物?
5.“颜色”一词的语义应如何理解( )
A.水给人视觉的色彩印象
B.水对人显示的一点利害
C.水的美的姿容
D.五光十色的色彩
(二)、阅读下文,完成1~5题。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指出下列比喻句的相似点。
(1)月光如流水一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叶子和花)又像笼着轻纱的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在这里是打了个比方,那么“酣眠”在文中指什么?“小睡”又指什么?
3.文中画线的句子,可否如下颠倒?为什么?
斑驳的参差的黑影
稀疏的杨柳的弯弯的倩影
4.“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画”改为“印”好不好?为什么?
5.“光与影”怎么与“名曲”相通起来?
◎拓展提升
【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间不容发(fā) 素面朝天(cháo)
色厉内荏(rěn) 前倨后恭(jù)
B.物极必反(jí) 左辅右弼(bì)
素稔其人(niàn) 广袤无垠(mào)
C.言简意赅(gāi) 无稽之谈(jì)
臧否人物(zàng) 不虞之誉(yú)
D.戮力同心(lù) 犯而不校(jiào)
颐指气使(yí) 恪守不渝(kè)
2、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A.迷底 臆测 怙恶不悛 自怨自艾
B.暇疵 装璜 舐犊情深 并行不悖
C.翘首 溽暑 负隅顽抗 曲尽其妙
D.恫吓 杳然 食不裹腹 按奈不住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作者多年积聚着的质朴纯美的情和爱,汩汩地从笔端流淌出来。
B.他对年迈的父亲这样粗暴无礼,真让老人心寒齿冷,欲哭无泪。
C.各国代表经过充分商榷,选出了本次大会的主席团成员。
D.他们把持下的工厂实际上实行的是封建法西斯专政,根本无民主可言。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京剧中,几个演员相互碰一下手中的木枪,吆喝几声,就表示打过一仗了,这对外国人来讲,是不可理喻的。
B.这些具有穿云裂石之功的大力士一上场,就把观众的目光吸引了过去。
C。这些故事或许已经支离破碎,或许已经面目全非,但它们留给了我们无穷无尽的猜测和遐想。
D.对于“和平号”的坠落,美国人应该高兴,因为强大的对手销声匿迹了,他们可以放下多年压在心头的石头了。
5.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A.钱钟书的小说《围城》和散文《窗口》,分别展示了他在这两类文学样式上的创作功力。
B.国家教委就199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范围发出通知,指出物理学科初中
教学内容部分不作要求。
C.国际社会认为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人类走出当前人口剧增、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困
境和未来发展的重要出路。
D.为什么对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
6.填入下面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日贸易展之前有关经费问题的洽商有利于促进中日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① ② ,台湾的李登辉又来搅和,结果往往“洽商”变成了火药味很浓的“谈判”。
A.①日本少数右翼分子却把它看作要挟中国的工具 ②屡屡拿出来要挟中国
B.①却被日本少数右翼分子看作是要挟中国的工具 ②拿出来屡屡要挟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