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茶香诗缘雅韵茶取之于自然是人与大自然携手共创的伟大杰作茶契合于自然它开启了自然与人的心灵相通之门……古往今来上至宫廷礼仪下至民间风俗乃至文人茶会、寺院茶事茶可谓无处不在。这种被赞誉为“南方嘉木”的神奇而美丽的植物以它古朴典雅、绚烂美丽的各种名称以它千姿百态、芬芳甘爽的独特风格以它蔚为壮观、字字珠玑的诗词书画以它灵奇变幻、想象丰美的神话传说以它曲折动人、令人回肠荡气的轶事逸闻构成了中国茶叶深刻的历史内涵和丰厚的文化积淀从而有了“酸甜苦涩调太和”的中庸之道有了“朴实古雅去虚华”的行俭之道有了“奉茶之礼尊长者”的明伦之礼有了“饮罢佳茗方知深”的谦和之行……由前人细煎慢饮发展而来的出神入化的品饮艺术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生理上的享受也给我们带来了精神上的愉悦。同时它还悄然无声地融入了我们的精神领域并成为现代人培养高雅情趣寄托情感的一种手段一种生活化的艺术。茶事千年相传“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的神话故事有两个意思一是茶叶最初是作为药用的二是这里的“荼”就是今天的“茶”。时至周代先人们从以茶入药的实践中发现茶不仅可以治病还可以生津止渴提神故“生煮羹饮”并开始制茶而渐成饮茶习俗。秦汉时期茶在流通中开文郑新保始成为商品所以西汉文学家王褒将这一历史载入了他的《僮约》中其文内就有“烹茶尽具”、“武都买茶”等情形。而赫赫有名的司马相如、扬雄等人不仅成为品茗高手还在其著作《凡将篇》、《方言》中分别从药物、药理、文学等角度来谈论茶。东汉以后饮茶之风更加昌盛《三国志??吴书??韦曜传》还载有“以茶代酒”之事。而在当时的江南地区已是皆辟茶园种茶茶叶产区不断扩大产量连年增加从而使茶饮习俗在民间普及以至出现“坐客竞下饮”、“比屋皆饮”的场面了。随着魏晋玄学的兴起当时的文人士大夫之流终日清谈品茗赋诗茶遂成不可或缺之物。客来敬茶
以茶会友已成为一种社交上的待客礼仪并为一些文人雅士用来象征养廉、雅志、修身的美德甚至连一些高官显贵也用茶来显示自己的清廉俭朴。齐武帝临终前曾下诏“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惟设饼、茶饼……”此举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不仅对饮茶风俗是一大推动且使茶事深入人心。唐代是中国茶叶发展史上的高峰饮茶之风极盛茶叶贸易发达兴隆不仅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叙载而且到处是“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及至中唐饮茶已从追求茶汤的真香真味发展为炖茶煮茶从而使饮茶成了“珍鲜馥烈”味道隽永的精神享受。饮茶的人多了饮茶的方法和茶的品种也就有了更多的讲究有大口粗饮的也有细煎慢啜的还有制成茶饼煎饮的。而唐人饮茶特别注重煎饮的意境追求安宁的心境和娴熟的技术恬然而安适的品茗境界使饮者从体会物质享受上升到精神愉悦进入物我合一的境界。所以使饮茶之事能“通道复通云名留四海传”且“其性精清其味涤烦其功致和掺百品而不混越众饮而独高”。尤为重要的是唐人进行了大规模的茶文化典籍的整理与创造世界上第一部茶书享誉世界的《茶经》的诞生构筑了一个气度恢宏、无体不备的茶文化体系。茶圣陆羽以其精湛的茶艺科学的概括丰富的理论思维燃起了炽热的饮茶文化使之概括总结并极力提倡的饼茶制作工艺和艺术品饮方法得以盛行于世流播民间。宋代的饮茶之风更炽茶事更盛。正如宋人所言“茶非古也源于江左流于下天浸淫于近代君子小人靡不嗜也富贵贫贱靡不用也。”如果说唐代茶道大行的最终结果是形成了品饮为中心的饮茶艺术那么宋代茶风炽盛的突出表现则是使茶叶成为生活必需品使茶真正成为“举国之饮”。宋代制作团饼茶的方法未超过唐代饼茶的范围只是在工艺上有所变化从而使制作更趋精美、奢华几乎达到了登
峰造极的地步。宋人喜爱“斗茶”和“分茶”并且在饮茶时不再把茶投入水中煎煮而是放在水中冲泡充分搅拌待细密的白色泡沫即古人说得“汤花”出现后看谁的汤花多散得慢谁就是“斗茶”的胜者。所以说“斗茶”不仅是宋人的创举而且是一种最能令人进入艺术氛围的品饮方式同时也是宋代繁复、雅致的品茶风习的集中体现。宋代的“分茶”茶艺以其技艺神奇而高超为世人所瞩目。分茶又称茶百戏或称汤戏、茶戏、水州青等是在点茶时运用一定技巧使茶汤表面的纹脉形成文字或物象的一种艺术还有的是在点茶过程中直接“注”出物象。可惜宋代分茶的技艺已是失传多年了。明太祖洪武年间下诏罢造团茶“惟令采茶以进”所以炒青制茶工艺迅速得以发展起来随之饮茶方法也改为沸水冲泡。这无疑是我国茶叶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明代饮茶者认为唐宋“茶之团者片者皆出碾机之末既损真味复加油垢即非佳品总不若今之芽茶也盖天然者自胜耳”。明时还保留了饮炒青茶叶的风气且制出的炒青茶叶其“色如翡翠”气味清香较好地保持了茶叶的自然特性和营养价值。同时在炒青的基础上又发展了红茶制作而乌龙茶的制法是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故有“绿叶红镶边”之称。此时茶叶已是采摘精细炒焙得当尤其是随着饮用和加工茶叶技艺的发展制茶技术和传统茶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绿茶、乌龙茶、花茶、红茶、黑茶的茶叶品种格局已基本形成。近代以来人们赋予茶的文化精神渐渐渗入到社会各阶层世家大族以茶待客讲究一杯接风二杯畅谈三杯送客文士家居中茶成了抚琴读诗谈话助兴的必备之物。书斋必有茶桌上清供必有壶生活中少不了茶。茶事也从有闲阶层走向民间大众成为一种体现民族精神、健体养性丰富日常生活的有益活动。香茗雅韵饮食男女人之大欲。饮其实就是喝。喝的本义是解渴补充生命的水分。可惜杜康发明了一种会燃烧的水以后陆羽又倡导了一种让人提神醒脑的树叶于是中国人的喝就升华到
了一种艺术的境界。然而中国人与茶的关系远较酒更为密切与广泛。因为酒不是人人都能豪饮的而茶则是每个人都可以细啜的如果说酒能激发文人的豪情那么茶能助长墨客的雅致而后者更符合儒家“温良恭俭让”的传统道义。可是在现代社会的文明氛围中人们却是常常大乐而醉独独遗忘了我们喝了几千年的茶……我想这不该是忘却或许是应该宽容地理解成一种疏离。因为喝茶中所洋溢的小满足小甜蜜是我们芸芸众生看得太平常、太普通的满足它在任何的情境下都不能带给我们大喜大悲大悦大恸的激越也不会使我们有伤筋动骨铭刻心扉的刺激和疼痛所以我们常常在大口大口地喝茶或小口小口地品茗时心里却是怀着对酒的渴望。我们知道饮酒可以大乐而醉李白、苏轼之风流名士皆得其妙处我们懂得浅斟慢酌中若将酒的醇香、酒的底蕴、酒的魅力品味得淋漓透彻也能于平平淡淡中获取一分恬然和惬意。然大凡芸芸众生多为借酒消愁或为社交应酬而己哪知酒酣时分眼见空瓶而落寂不已哪知狂饮滥喝苦了身心更有绝非自愿而扭曲了人性、心灵……饮茶则无大喜大悲大伤元气且淡雅自适益于心智饮茶还可以融和骀荡淡然舒坦。酒尚大是以大杯为美以海量为豪大凡喜饮之人必以多饮为好。茶不能如此饮茶不宜多。岂不闻一杯为饮三杯则是饮驴了。饮驴过于难听然驴饮也很不妙。酒尚豪饮时需痛快动辄就干杯杜甫诗曰“饮如长鲸吸百川”那才叫豪气、有量。饮茶不行茶尚细豪饮则似饿鬼。茶要品细细品才有滋味。俗话说浅茶满酒是也。酒尚快虽然饮酒快而无益但慢饮无味。茶则要轻饮慢啜细细品味细细思量唯有慢饮才能得到茶的精神。酒尚乱虽是饮酒非天下大乱但可让人乱了分寸也恐乱了一夜。饮茶无此风饮茶要静静心静意环境清静器具清雅方能得品茗之神韵。酒尚勇饮酒精神如大丈夫抢先出马率先干杯有酒精壮胆没有怯懦之夫。饮茶则尚谦
谦谦君子言谈举止都有谦谦君子之风水要清人要谦方好赏茶。酒尚烈喝酒要有烈性有白酒不喝甜酒有烧酒不喝曲酒唯其性烈方显示英雄本色。饮茶尚香好茶妙在其味最重其香红茶香在其苦绿茶香在其甜青茶香在其爽。茶香贵在其味只有细细品始能尽领余香。饮酒尚狂并非疯狂也非佯狂而是兴狂。狂言狂语甚至有点狂妄自大天下舍我其谁饮茶尚雅非有雅天雅地雅室雅穴然可雅人雅器雅谈雅吐方能得品茗之神韵。饮酒尚歌长歌当哭宜在饮酒时欢歌笑语、俗歌俚曲都在饮酒时。饮茶则尚谈不需特别策划高谈阔论滔滔不绝不必语惊四座妙语连珠不要唇枪舌剑争论不休品饮时婉婉而谈款款而语语声如乐语气如诉。古人曰热肠易沸茶不胜酒幽静如云酒不胜茶酒类侠茶类隐……想来饮茶终是雅事终有妙处而饮茶妙就妙在雅俗之间。饮茶有雅欲共赏的特征它既能为文人雅士添情趣又能为凡夫俗子所饮用所以茶的饮法就很多茶的品种也很多茶的等级自然也多而茶对水的要求当然也很多。中国古时古人煎茶重水是因为茶因水而显味所以选择什么样的水来煮茶是一门颇有学问的事。无根之水的雨水雪水都须取最纯净的谷雨前后之雨水大寒前后的雪水是上品有根之泉水、江河之水应取其上源而且有甘性否则便有损茶味。无怪乎有人说茶与水相配俨然一对无与伦比的好夫妻。水为夫即有男人的雅量。茶为妻具含女人的香柔。各类茶叶的特点不同或重香、或重味、或重形、或重色所以泡茶就要有不同的侧重点以发挥茶的特性并充分享受茶所带给我们生理上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愉悦。而生活在都市里的现代人也应避开尘世的喧嚣抛却名利的缠绕变古人泡茶的冗长为紧凑变繁琐为简洁。倘有好的茶加上好的心情再邀上二三好友手持瓷盏看杯中翠叶在碧水中游动被一阵阵幽幽的清香所笼罩所感动眼前自会幻化出清新的风景青山绿水碧草芬芳幽谷飞瀑桃云柳烟……一杯清茶就能将你引进气象万千的大自然。若在
品茗时兼赏书画咏吟诗词歌赋待到兴趣起时以指蘸茶或仿颜、欧涂抹几字或学板桥勾勒兰草再待兴致浓厚时偃仰歌啸拊掌击节或学李白潇洒豪放或仿东坡超脱旷达。直至终了心中之趣依然留存……想来在这茶香的弥漫中在寂静的空间里天机舒卷意境自深那茶道就绝非是简单的喝茶茶缘诗情中国的茶道并非简单的喝茶在茶的清香飘逸之中醉茶赋诗以诗词抒发感情乃是茶道之中的高雅韵味。茶诗多以往来交友或寓景抒情或思乡怀旧或解闷消愁等等无不蕴蓄着浓郁的茶香。据史料记载我国最早的咏茶诗作是在多年前西晋诗人张载所写把品茶与人生的欢乐相连诗曰“芳荼冠六清兹味播九区人生苟安乐兹土聊可娱。”中国茶圣陆羽的《茶经》有以茶会友诗曰“青云名士时相访茶煮西峰瀑布水。”扬州八怪之一的汪士慎在品尝“白云茶”时写下了抒情的《试白云》诗“共对幽窗吸白云令人六腑皆清芬。”宋朝诗人杜子野曾在一寒夜与友对坐品茗时欢叙旧情跃然字里行间其诗曰“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诗中的竹炉即煮茗用的红泥火炉以茶待客乃古代人际交往中的一种盛情礼节。中唐诗人卢仝的《七碗茶诗》无疑是脍炙人口千余年来盛传不衰实为千古绝唱。其诗曰“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先凝碗面。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章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从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但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仙子乘此清风欲归去。”真真是宛如一则顶顶绝妙的茶广告。苏东坡的咏茶诗也是十分意境十二分风趣仿若热茶的温馨清润齿颊留香令人回味无穷流连不已苏东坡将茶比作美人更是匠心独运。其诗曰“仙山灵草泾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陵春。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莫笑从来佳茗似佳人。”诗由茶而生茶由诗而美。
诗茶不分或茶诗相依确有情到意深之感。白居易《琵琶行》对当时的茶叶经营研究无疑是很重要的佐证“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而白居易诗友元稹的宝塔诗更是风格独异茶香叶嫩芽。慕诗容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敢夸。有诗人将茶比作美酒“旧谱最称蒙顶味露芽云液胜醍醐”有人将茶比作故旧友好“琴里知闻唯绿水茶中故旧是蒙山”也有人将茶比作芬芳四溢的香花“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清香百里醉”更有人甚至是于世无求只愿终生与茶作伴“平生于物原无取消受山中茶一杯。”茶不但出现于文人的笔端而且还活跃在山野的口头民间文学中。在古徽州的茶乡就有很多赞美茶的谜语如“生在山里死在锅里葬在罐里活在碗里”。语言朴实却透着深刻。如“生在山中一色相同泡在水里有绿有红”“生在青山叶几蓬死在湖中水染红。人家请客先请我我又不在酒席中”。不用亮底都知道是茶叶。品茶与文人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品茶中文人萌发文思灵感创作了许多令人回味无穷的回文诗。如“明目清心”可破读为“目清心明”、“清心明目”、“心目明清”而其意皆不变。如“可以清心也”依次序还可读成“以清心也可”、“清心也可以”、“心也可以清”、“也可以清心”这便把茶的清雅独特风味和令人舒心怡神的奇效描绘了出来。而“不可一日无此君”七个字镌刻在壶具上也算得上是一句别出心裁的回环佳句无论从任何一字读起都能成句。这些精妙、精练的佳句不管怎样读都改变不了原意真佩服这些茶瘾君子们对茶之妙用体味得如此深刻。文豪苏东坡想来也不甘落后其回环茶诗绝句也算得上是别具情趣。“酡颜玉碗捧纤纤乱点余花唾碧衫。歌咽水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若将此诗倒过来读也能读出另一首焕然一新的咏茶诗真可谓“情新因意得意得逐情新”。而耐人寻味的回文茶联在茶馆里倒也
是经常出现如“趣言能适意茶品可清心”倒过来读就是“意适能言趣心清可品茶”。还有“天然居”茶馆的回文联联句面目清新且令人难忘。“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这些茶诗、茶联的出现也可用一句茶诗来描述“只缘清香成清趣全因浓酽有浓情”。茶叶具有形态美但人们更看重它的内在美文人墨客饮茶不单纯是解渴很大程度还在于吟诗遣兴。人们常说“粗茶喝香精茶品味”所以饮茶重“品”一个“品”字就把中国人饮茶的神韵活脱脱地画出。品茗是一种雅趣也是一种赏心乐事更是一门讲究的艺术。古人品茶很有情趣所谓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真正品茶是慢慢地举起茶盅微喝一口深含口内细品甘洌醇香的茶水领略幽幽散发的茶香也就是范仲淹所说的“临风一啜心自省此意莫与他人传”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味道。顿然间你会杂念消除心情宁静思想得以升华甚至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于是灵感萌生文思如涌。品茶其实就是品味人生。喝茶的日子喝水的日子是清纯无知的日子喝咖啡的日子是潇洒随意的日子喝酒的日子是狂放落寞的日子而喝茶的日子……好像是乏善可陈又好像是一言难尽。人生本是杯茶微苦而略带芳香有的醇厚有的清淡有的千红一窟有的只是一杯概念上的茶。喝茶的日子也就是千万个平常的日子……当您揭开杯盖随着水汽袅袅上升借着清风徐徐飘逸隐隐透出阵阵幽雅宜人的茶香缕缕芬芳扑鼻而来犹如空谷幽兰淡香清雅似熟栗飘香甜香馥郁仿佛苹果逸香清香隽永真如大自然飘动的花香纯洁自然。当您捧起茶杯啜一小口一股浓郁、鲜爽、清香、甘甜之味油然而生感觉到清香满口再啜一小口细细品尝这琼浆玉液不仅是生津止渴不但是消气解疲更是令人称心惬意神清气爽真乃是“细啜襟灵香微吟齿留香”。若徐徐呼出只觉得有一种太和之气从胸中冉冉升起它让你清神醒脑别有雅兴它使你飘然欲仙如梦如幻它可以撩人相思绵思遐想哀乐
悲欢娓娓情怀它牵你款款心曲犹如潺潺流水汩汩清泉倒可以在相互慰藉中分忧解愁……看世间多少寒霜风雪沧桑风月看人生几许得失浮沉欢乐痛苦什么愁苦凄楚什么落魄失意都将慢慢地融化在这清风绿叶中并将带你进入一种道家所说的“忘我境界”。让我们煮一壶新鲜的雨季用它来泡清醇幽雅的毛峰香茶想必一杯芬芳的黄山便会在我们的眼前袅袅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