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见地二十四节气文案
中国汉族传统节日,是以中国传统节气来确定的。二十四节气,起源于汉代,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汉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15°为一度,把赤道均分为24等分,每15°为一个节气,每经过一个节气,太阳经过昼夜的两极,气候也发生变化,节气是与气候、生物物候紧密相关的重要季节现象。
二十四节气,依据太阳在黄道上每年经过的15度路径,它们代表着一年中几个季节的起始。中国古人观察宇宙现象,从来把抬头望天说成是“阅空”,而对应的时间叫做“见空”,也就是节气的时刻。二十四节气的名字也都有特定的意义,表达了当时的生活习俗,以及人们记录的自然现象。
季节变换,百花盛开,正是生机勃勃、生命灿烂的季节,而二十四节气正是这个季节变换的最佳标志。
立春是古代记录的第一个节气,也是夏历一年中第一个节日,古代云“立春四月先,日月更易令”,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正式进入春季,这一天被称为立春,它是春天的序曲,也是春季的开始,立春的出现标志着一年的生息循环。
接着,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寒露、秋分、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至此,二十四节气轮回一周而结束。
二十四节气又分为三个小组,每个小组有八个节气,这八个节气被称为一个分气,其中第一个节气叫做“头气”,标志着这一分气的开始;第二个节气叫做“中气”,表示这一分气的正式到来;第三个节气叫做“尾气”,指明这一分气的结束。
立春(头气)、雨水(中气)、惊蛰(尾气)是春分气;立夏(头气)、小满(中气)、芒种(尾气)是夏分气;立秋(头气)、处暑(中气)、白露(尾气)是秋分气;立冬(头气)、小雪(中气)、大雪(尾气)是冬分气。
值得一提的是,二十四节气的生活习俗活动归纳起来比较多,如“春分游”、“八月十五上鬼门”、“添衣”、“祭祖宗”等等,这些都是秉承古老传统,表达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离现在已经过去两千多年,二十四节气古老的文化依然在古今中外流传,在流传的过程
中,节气也慢慢地被改编成不同的形式,因此,今天,人们也可以在这些节气文化中体会到更多的美好。
看着繁复的节气文化,在春天放眼望去,春色遍野,满山遍野,迎着清风,吹着暖阳,那一份温柔,那一份温馨,那一份芬芳,都是二十四节气文化的印记。
与此同时,人们也发现二十四节气不仅表达着人们对季节的感知,它更是一种生活活动,并且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早在汉代,如宋大家许圭、晋陶淹等,都有探讨节气的诗文,如许圭的《定风波立春》:“角声悲夜雨,明朝醉残红”蕴含着浓浓的温暖情怀。
今天,二十四节气的文化依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它不仅回绕着季节,也回绕着人们的情感,描绘着人们的思想意识。二十四节气文化,在风尘漫山的岁月里,传唱着深深的感情,让人们,在来来往往的季节里,都有了温暖而美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