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攀岩精英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特征

更新时间:2023-05-28 21:01:34 阅读: 评论:0

竞技攀岩精英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特征
张 宁1    赵 雷1    蔡陆远1    袁国庆  2
(1.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北京 100763;2.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33)
Characteristics of Special Physical Fitness of Elite Sport Climbing Athletes
ZHANG Ning,et al.
(Mountaineering Management Center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Sport of China, Beijing 100763,China )
摘要:随着项目专项化特征的深入,专业化水平的逐步提高,竞技攀岩项目对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要求更全面。现阶段的研究成果显示:精英攀石与难度运动员均具备更好的力量与耐力,并且攀石运动员的力量好于难度运动员,但是手指力量与耐力是影响肩部、背部、臂部等原发力有效利用的重要因素;速度项目运动员的爆发力表现优异;三个单项运动员均具有较好的柔软与动静态平衡能力。
关键词:力量耐力;爆发力;柔韧性;平衡
作者简介:张宁(1985—),本科,研究方向:竞技攀岩运动训练与竞赛。 通讯作者:袁国庆(1987—),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运动人体科学。 竞技攀岩已被列入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将以三项全能模式(速度×难度×攀石)亮相2020东京奥运会,并且国际攀岩联合会已规划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将现有三个单项拆分为速度和两项全能(难度+攀石)两个比赛项目[1]
。随着项目的快速发展,专业化与专项化训练逐步深入,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的有效提升将会是提高专项运动表现的重要途径。任喜平等[2]
将高校攀岩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指标体系构建为四肢专项力量、有氧耐力、平衡、灵敏协调、柔韧等五个维度因子,Saul 等[3]
指出攀岩的成功决定因素中包含有较大的全手握力与耐力,较高的核心稳定性、较强的姿势控制能力,较好的跳跃能力等,Mermier 等[4]
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将竞技攀岩成绩的影响因素总结为训练成分(58.9%解释力)、人体测量成分(0.3%解释力)与柔韧性成分(1.8%解释力)等三个成分,并且参与以增加肌肉力量、爆发力与耐力的训练比柔韧性与人体测量更加关键,Draper 等[5]则认为攀岩的四个关键身体素质因素是力量、爆发力、耐力,以及柔韧性。综合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查阅,本研究将主要从专项力量耐
力、专项柔韧、专项爆发力、专项平衡等四个维度总结竞技攀岩精英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特征。其中,精英运动员的界定遵循魏梦力等[6]
的界定,即难度与攀石男子运动员攀爬
能力≥5.13a(Onsight ),女子≥5.12c(Onsight ),速度运动员以具备参加世界杯与世锦赛资格为标准。 1专项力量耐力特征 岩壁的尺寸、形状,以及岩壁的坡度等因素决定了攀石与难度攀爬线路的难度,在攀爬移动过程中,为了将背部、肩部以及手臂肌肉产生的原发力应用到抓握上,就需要运动员具备足够的手指力量与耐力,因此,在攀岩专项测试中,手指屈肌的力量是需要被考量的关键因素之一[10,11]
,有研究[12,13]
结果显示,女子精英运动员的握力间于307±14-338±12N,男子间于526±23-532±23N,并且均显著优于非精英与非攀岩者,针对三个单项运动员握力得分的测试结果[14]显示,攀石运动员(102.65±14.71)显著大于难度(92.42±15.88)与速度运动员(88.13±116.43)。 由于攀石比赛中的平均接触岩壁时间是8-10s [15],而难度运动员的岩壁接触时间都会超过60s ,因此,针对前臂耐力的相关试验研究采用了典型的收缩/松弛比率形式,这种间歇性的前臂肌肉耐力测试结果表明攀岩运动员的耐力要高于非攀岩者,但是难度与攀石之间并无差异[16,17],Medernach 等[18]
针对攀石比赛中的数据结果研究指出,抓握耐力是攀石运动员的重要成绩影响因素,这与我们直观的认为难度项目由于持续攀爬距离与时间更长,可能力量耐力更好的认知有所不同,一方面可能在于难度与攀石运动员基本都会选择兼项,另一方面,攀石运动员虽然单次攀爬与握点持续时间不长,但是比赛情况下,运动员也需要连续1-5次攀爬同一线路以达到完成线路的目的。 表1 竞技攀岩运动员不同抓握条件下引体向上数量、
最大爆发力、最大力量结果[7]
抓握 条件 引体向上数量(***) 最大爆发力 (***) 最大力量/最大手指屈肌
自主收缩力(MVF )(*) 10mm    6.6±3.6ǂ    6.5±3.0ǂ 0.93±0.09 14mm 11.4±4.2ǂ 9.3±1.8ǂ 0.94±0.05
18mm 15.6±4.5ǂ¤ 10.9±1.5ǂ¤ 0.94±0.08 22mm 18.4±6.2ǂ¤ 12.3±1.7ǂ¤ 0.88±0.09*
大岩点 27.7±7.7¤ 16.0±1.9¤ / 健身房 29.4±5.5¤ 16.3±2.3¤ /
注:¤与10mm 指力条相比显著不同(< 0.05);ǂ与健身房条件相比显著不同(< 0.05);***显著影响<0.001的抓握条件,*显著影响<0.05的抓握条件 表2 竞技攀岩(难度、攀石)精英运动员
专项耐力与力量测试结果[8]
测试方法/目的 测试结果/重测结果(均值±标准差) MTH14(s )/专项力量耐力 52.28/53.00(16.13±19.45)
MED40(mm)/专项力量耐力 11.78/12.43(3.56±4.47)
MAW5/专项力量 12.06/11.87(3.70±4.05)
表3 竞技攀岩(难度、攀石)精英运动员
专项力量耐力测试结果[9]
测试对象(人数) 手指悬垂(s ) 弯臂悬垂(s ) 体重(kg )相关的握力(kg ) 男子9+到11+UIAA(11) 79.1±16.5 84.5±23.2 0.79±0.07 男子7+到9UIAA(38) 56.0±15.5 64.2±19.1 0.72±0.09
女子9+到11+UIAA(3) 71.2±27.3 68.9±6.4 0.72±0.07 女子7+到9UIAA(12) 52.0±13.5 59.4±12.4 0.60±0.06 除了前臂肌肉耐力和最大力量外,快速施力的能力也被认为是攀岩运动员专项力量表现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
进行长距离移动和快速抓握时[19]
,因此,力量发展率(RFD )
被用于检查爆发力力量特征[20]
。有研究表明攀石运动员的手
指屈肌峰值力量发展率结果要优于难度运动员[10]
。相比之下,在评估攀爬能力时,平均RFD 值被认为比峰值更准确,因为
它对变化不太敏感[21]
,而研究结果表明,攀石运动员的平均RFD 值同样大于难度运动员,但是,在较小的指力条上的结
果则显示两者之间的差距并不显著[22]
,表明指力对于来自于
肩部、后背部、臂部的原发力量应用的重要性,这也支持了早先的研究结论,即专项测试中,指力条的大小与形状是重
要的一项影响因素[23]
,Vigouroux 等的数据研究结果对此有所佐证(表1)。此外,攀石运动员的专项等距上拉与专项
动态上拉力量均显著大于难度运动员[22]
,体现了两个专项之间力量的差异特征。 总体而言,近年来,一些针对竞技攀岩运动员,尤其难
度与攀石运动员的手与前臂专项体能指标测试的相关研究中所采用的是自制设备,且后续的研究并不连贯[24,25],这就造成很多测试方法无法做到广泛的推广与可操作,但是也有一些研究(表2,表3)采用了简单的测试模式方法或应用了可被购买到并且不需要改装的设备仪器,这为日常训练中的监测实践提供了较好的方法与可参照依据。
2 专项爆发力特征
爆发力是竞技攀岩运动员所需要具备的身体素质中的关键因素之一[5],它是机体在克服一定阻力条件下,在极短时间内发挥出最大的肌张力,是一种力量的加速度[26]。一些研究也证实攀岩运动员的上半身爆发力对攀岩运动具有很大的贡献,尤其对于高水平运动员而言,上半身的爆发力会是攀岩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27-29]。
速度是一项以速度力量为主导,以磷酸原供能系统供能为主,糖酵解供能为辅的速度力量性运动竞技项目[30],对运动员的爆发力有很高的要求,魏梦力等[6]的综述总结指出,速度项目运动员需要提高反应速度与磷酸原系统供能能力,而该两种能力都是提升爆发力的重要机制方法。
难度与攀石项目的动态移动中,运动员需要用胳膊和腿在快速的流体运动中获得更高的高度与距离,通过动态动作的快速移动,以抓握到静态移动可能无法抓握到的支撑点[27,28],这样的动态动作可以是简单的弓箭步,也可以是爆发力释放的全身跳跃动作[29]。Draper等针对攀岩运动员的上肢专项爆发力需要特征,设计了悬垂摸高测试(图1),测得精英男子运动员(5人)的窄距爆发力为左手1371.0±68.8W,右手1364.8±46.9W,宽距为左手1325.2±42.4W,右手为1314.7±54.0W。
窄距宽距
图1 悬垂摸高测试[31]
3专项柔韧性特征
虽然早期的研究指出,与专项力量、爆发力、耐力相比,
柔韧性的重要性并不突出,但其依然对竞技攀岩成绩起到了
一定的影响作用(1.8%解释力)[5],后续研究[31]则指出,柔
韧性是攀岩运动员的重要身体素质之一,要在体能与康复训
练中予以重视。随着竞技攀岩训练与竞赛的专项化程度不断
提高,各单项运动员的诸多关键环节都对运动员的主要关节
柔韧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例如,速度项目的“Narasaki
起步”(图2),该动作中需要运动员具备髋关节与膝关节
较好柔韧性能力,否则第二步无法完成足够高的点板技术,
滑脚脱落几率大幅增加,第三步无法完成重心靠墙与迅速上升,直接影响后续攀爬速度。难度与攀石项目中的“脚上手点”技术,该技术应用一般分为两种(图3):第一,手脚
垂直距离大;第二,手脚水平距离大。但不管具体哪种技术,
均需要运动员髋关节和踝关节较好的柔韧性能力。
近年来针对竞技攀岩运动员专项柔韧性测试的方法主
要包括早期由Grant等采用或设计的坐姿体前屈、Grant抬足、腿展,后续Draper等人在Grant等人的研究基础上对Grant抬足试验予以改良并补充了相关测试项目,Draga等
人则在Grant等人与Draper等人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出
了Draga试验,并扩展了相关测试项目。相关结果见表4。
表4 攀岩精英运动员柔韧性测试指标结果汇总(cm)
研究者Grant(男子10人)[14]
Grant(女子10人)[13]
Draper(2人)
[32]
Draga(29人)
[33]
坐姿体前屈37.9±7.8(男子)、
42.9±4.7(女子)
/ /
站姿体前屈/ / 21.9±12.08 Grant抬足试验99.9±11.7(男子)、
78.0±6.5(女子)
92.8±10.997.3±8.79
腿展134±3(女子)/ /
Draper改良的grant
抬足试验
/ 114.0±15.5/
攀岩专项抬足试验/ 176.5±14.4/
侧向足部伸展试验/ 183.7±13.6/
足部负荷柔韧性试验/ 150.0±9.6/
Draga改良的Grant抬
足试验
/ / 74.1±6.26
跨站/ / 38.2±12.27
跨坐/ / 43.8±11.4
图2 “Narasaki
起步”三步分解动作
(从左至右):第一步,左脚踩二号脚点;第二步,右腿屈髋上脚点板起重心;第三步,左腿屈髋左脚踩三号手点起重心
A                        B                          C
图3 “脚上手点”技术:A、B为手脚垂直距离大,C为手脚水平距离大
4 专项平衡特征
针对竞技攀岩运动员专项平衡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少见,但是近几年攀石线路风格多样化,难度线路“攀石化”发展趋势愈发明显,协调发力(coordination)、动态(dyno)、平衡(balance)等风格的线路逐步增多,对运动员的动静态平衡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目前仅有四篇公开研究报道。Testa等[34]得出的结论是水平动量参与了平衡的控制,而垂直冲量有助于运动的启动,Quaine等[35]则设计了一个建立静态平衡的方案。Ignjatovi ć等[36]的研究则证实了与竞技攀岩总体结果与估算平衡集合之间具有显著相关,表明越好的平衡性具有越好的竞技攀岩表现,尤其攀石项目中,平衡性对于攀石运动员成功率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影响,但是对难度与速度运动员成功率上的多变量水平没有表现出统计学上的显著影响;火烈鸟平衡测试(Flamingotest)对个体的难度攀爬能力影响较大,而横向平衡台站立测试对速度攀爬能力影响较大。总体而言,该研究证实,平衡性能力也是竞技攀岩非常重要的一项素质能力。Saul等[3]的综述主要从协调发力与姿势控制(Postural control)两点总结阐述了精英攀岩运动员具有更好的动静态平衡能力;速度运动员则随着攀爬经验的丰富,在岩点上的触摸时间会缩短,这也说明整体空间平衡能力得以提升。
5 小结
随着竞技攀岩专业化水平的逐步提高,速度、难度、攀石等三个单项的专项化特征愈发显著,无论是作为三项全能的整体,还是单项自身,对于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要求也更高、更全面。现阶段的研究成果显示,精英攀石与难度运动员均具备更好的力量与耐力,并且攀石运动员的力量好于难度运动员,但是手指力量与耐力是影响肩部、背部、臂部等原发力有效利用的重要因素;速度项目运动员的爆发力表现优异;三个单项运动员均具有较好的柔软与动静态平衡能力。
参考文献
[1]Paris2024.[EB/OL]. / index.php/olympic-games/paris-2024,2020-03-04.
[2]任喜平,马楚虹.高校攀岩运动员身体素质相关指标的监测与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3):94-97.
[3]Saul D, Steinmetz G, Lehmann W, et al. Determinants for success in climbing: A systematic review[J]. Journal of Exerci Science & Fitness,2019,3(17):91-100.
[4]Mermier C M, Janot J M, Parker D L, et al. Physiological and anthropometric determinants of sport climbing performance[J].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2000, 34(5): 359-365.
[5] Draper N, Hodgson    C. Adventure sport physiology[M].Chichester, UK: Wiley- Blackwell; 2008.
[6]魏梦力,钟亚平.国际精英级攀岩运动员身体形态,机能与运动素质研究进展[J].中国体育科技,2020,7(56):90-98.
[7]Vigouroux L , Devi M , Cartier, Théo, et al. Performing pull-ups with small climbing holds influences grip and biomechanical arm action[J].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 2018,37(8):1-9.
[8]Bergua P, Montero-Marin J, Gomez-Bruton A, et al. Hanging ability in climbing: an approach by finger hangs on adjusted depth edges in advanced and elite sport climber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rformance Analysis in Sport, 2018, 18(3): 437-450.
[9]Baláš J, Pecha O, Martin A J, et al. Hand–arm strength and endurance as predictors of climbing performance[J]. European Journal of Sport Science, 2012, 12(1): 16-25.
[10]FanchiniM , Violette, Frédéric, Impellizzeri F M , et al. Differences in Climbing-Specific Strength Between Boulder and Lead Rock Climbers[J]. J Strength Cond Res, 2013, 27(2):310-314.
[11]Fryer S , Stone K J , Sveen J , et al. Differences in forearm strength, endurance, and hemodynamic kinetics between male boulderers and lead rock climbers[J].European Journal of Spor
t Science, 2017,17(9):1177-1183.
[12]Grant S , Hasler T , Davies C , et al. A comparison of the anthropometric, strength, endurance and flexib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female elite and recreational climbers and non-climbers[J]. J Sports, 2001, 19(7):499-505.
[13]Grant S , Hynes V , Whittaker A , et al. Anthropometric, strength, endurance and flexib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elite and recreational climbers.[J].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 1996, 14(4):301-309.
[14]Salehhodin S N , Abdullah B , Khalid H M . Comparison Level of Handgrip Strength, Finger Grip Strength and Anthropometric Measurement among Artificial Wall Athlet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ademic Rearch in Busines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9,9(11):461-467.
[15]White DJ, Oln PD. A time motion analysis of bouldering style competitive rock climbing[J].J Strength Cond Res. 2010,24(5):1356-1360.
[16]Jiří Baláš, MichailovM , Giles D , et al. Active recovery of the finger flexors enhances intermittent handgrip performance in rock climbers[J]. European Journal of Sport Science, 2016, 16(7):764-772. [17]Vigouroux L, Quaine F. Fingertip force and electromyography of finger flexor muscles during a pr
olonged intermittent exerci in elite climbers and dentary individuals[J].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 2006, 24(2): 181-186.
[18]Medernach P J ,Kleinöder, H, Lötzerich, Hermann H.
H. Movement Demands of Elite Female and Male Athletes in Competitive Bouldering[J]. J Phys Educ Sport, 2016, 16(3):836-840.
[19]Levernier G ,Laffaye G . Four Weeks of finger grip training increas the rate of force development and the maximal force in elite and world-top ranking climbers.[J].Journal of Strength & Conditioning Rearch, 2017:1-10.
[20]Aagaard P , Simonn E B , Andern J L , et al. Incread rate of force development and neural drive of human skeletal muscle following resistance training[J].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2002, 93(4):1318-1326.
[21]Levernier G ,Laffaye G . Rate of force development and maximal force: reliability and difference between non-climbers, skilled and international climbers[J]. Sports Biomechanics, 2019:1-12.
[22]Nicolay, Stien, Atle, et al. Comparison of climbing-specific strength and endurance between lead
and boulder climbers.[J]. PloS one, 2019, 14(9):1-19.
[23]Vigouroux L , Devi M , Cartier, Théo, et al. Performing pull-ups with small climbing holds influences grip and biomechanical arm action[J].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 2018,37(8):1-9.
(下转第15页)
30米是反映运动员快速移动速度能力,也是衡量运动员无氧能力的主要指标[6]。从表4中看到,本次测试,我国青年女排30米跑的平均成绩为5.1s,最好成绩为5.0s,最慢成绩为  5.2s,可见,目前我国青年女排的各队速度素质相差不大,与2012年修订《中国青少年排球训练教学大纲》身体素质评分标准相比,存在差距。这说明教练员在选材时非常重视速度素质的选材,为运动员后期的发展奠定基础。但在测试中也发现,有些年轻的女排运动员还没有正确掌握快速跑的基本技术动作,出现摆臂左右摇摆、身体重心上下起伏大、上身后仰或前倾以及后登、前摆腿不充分、不到位等问题。看似平常一项最基本的运动,往往被我们忽视了,这需要引起各运动队重视,从最基本的抓起,从细节抓起,规范和提高运动员的跑、跳、投人体最基本的运动能力,以达到身体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最终提高和完善排球技战术水平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
2.4.3 半“米”字移动
半米移动是反映运动员在比赛变向快速移动能力,是衡量排球比赛中瞬间移动接球能力的主要指标 [5]。从表4中看到,我国青年女排的半米移动平均水平为17.3s,所有队员中最快的是江苏队16.6s,最慢的是四川队18.1s,与2012年修订《中国青少年排球训练教学大纲》身体素质评分标准相比,存在差距,移动速度较慢。可见各运动队基对运动员的移动速度比较重视,认识到移动速度对运动员移动接球的重要性,但在平时训练中还应加强练习,提高运动移动速度,为队员在赛场上快速移动提供了保障。
2.4.4 实心球投掷
实心球投掷是发展运动员腰腹肌力量和上下肢协调性的重要指标[5]。从表4看出,青年女子排球运动员的实心球投掷平均水平为8.8m,最好成绩为北京队9.5m,最差的是广东队和四川队7.9m。可见,我国青年女子排球运动员的腰腹力量与2012年修订《中国青少年排球训练教学大纲》身体素质评分标准相比,存在差距。这说明我国青年女排运动员腰腹力量和上下肢协调发力的能力不足,这个方面的练习较少,以后要遵循青少年身体发育规律,利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循序渐进,达到逐步提高这个方面的能力。
2.4.5  800米跑
800米跑是反映运动员有氧运动能力的主要指标。随着比赛的日益激烈,运动员需要在场上不断来回
跑跳,对运动员体能消耗很大,良好的耐力素质才能保证技战术的稳定发挥。从表4中看到,本次集训的青年女排平均成绩为3’10,与2012年修订《中国青少年排球训练教学大纲》身体素质评分标准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整体来看,北京队和天津队整体水平较好,其他队伍都比较接近。这也说明各个队伍教练员都认识到耐力素质在比赛中的重要性,但总体效果不乐观。因此各队在今后的训练中将耐力训练纳入常规训练之一,创新训练方法,提高运动员的耐力素质,为保证运动员技战术的稳定发挥提供保障。
3 结论与建议
3.1 新全运周期我国青年女排运动员年龄较小,主要集中在15-17岁,这个年龄段的队员还处于身体发育时期,身高、体重、肌肉力量等身体形态指标均有提升空间。建议教练员抓住这个年龄段身体特征,开发运动员各项身体素质潜能。
3.2 我国青年女排运动员平均身高较低,体重较轻,与成年女排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反映高度的身高、手足间距和指间距指标上,各专位为依次为,副高、主攻、接应、二传、自由人,这符合竞技排球的特点和对运动员身体形态的要求。反映身体质量、的体重指标上,各专位依次为,主攻、接应、二传、副攻、自由人。主攻的体重接近国家队水平。因此,教练员在选材时要注重高大队员的选拔和培养同时,还要注重体重等其他身体形态指标,力求培养全能型选手。
3.3 我国青年女子排球运动员各项身体素质与《中国青少年排球训练教学大纲》身体素质评分标准相比,存在全方面的差距,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此,教练员在以后的训练中,结合青年女排身体发展规律,全方位提高青年女排的专项素质,为青年女排各项技术的发挥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宋庆尧.青少年男子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评分标准优化研究[J].运动,2018(24):29-30.
[2]廖俊尧.我国女子排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同年龄段身体形态与身体素质的动态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8.
[3]郭佳.核心力量训练方法对高校排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的影响[D].云南农业大学,2017.
[4]张波.我国青少年男子排球运动员身体形态与专项身体素质特征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7.
[5]汪俊峰.我国少年男子排球运动员身体形态与身体素质特征[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49(8):91-95.
(上接第12页)
[24]MacLeod D, Sutherland D L, Buntin L, et al. Physiological determinants of climbing-specific finge
r endurance and sport rock climbing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 2007, 25(12): 1433-1443.
[25]Schweizer A, Furrer M. Correlation of forearm strength and sport climbing performance[J]. Isokinetics and Exerci Science, 2007,15(3): 211-216.
[26]张辉,过平江.爆发力的力学分析和训练探讨[J].浙江体育科学,2004,5(26):73-77.
[27] Bollen S. Training for rock climbing[M].London: Pelham Books, Clays Ltd, 1994.
[28] Sagar H, Sagar N. Climbing your best: Training to maximi your performance[M].Mechanicsburg,PA: Stackpole Books, 2001.
[29] Richardson A. Rock climbing for instructors[M]. Marlborough, Wiltshire: The Corwood Press, 2001. [30] 刘传勤,王庆福,边万忠.我国优秀攀岩速度赛运动员赛前血乳酸与心率变化特征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5):69-71.
[31]Draper N , Dickson T , Blackwell G , et al. Sport-specific power asssment for rock climbing[J].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 Physical Fitness, 2011, 51(3):417-425.
[32]Draper N , Brent S , Hodgson C , et al. Flexibility asssment and the role of flexibility as a determinant of performance in rock climb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rformance Analysis in Sport, 2009, 9(1):67-89.
[33]Draga P , Ozimek M , Krawczyk M , et al. Importance and Diagnosis of Flexibility Preparation of Male Sport Climber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arch and Public Health, 2020, 17(7):1-9.
[34]Testa M , Martin L , Deb B . Effects of the type of holds and movement amplitude on postural control associated with a climbing task.[J]. Gait & Posture, 1999, 9(1):57-64.
[35]Quaine F , Martin L , Blanchi J P . Effect of a leg movement on the organisation of the forces at the holds in a climbing position 3-D kinetic analysis[J]. Human Movement science, 1997, 16(2-3):337-346.
[36]Ignjatović M, Stanković D, Pavlović V. Relations and influences of balance on the result in sports climbing[J]. Facta Universitatis, Series: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2016,2(14): 237-245.

本文发布于:2023-05-28 21:01: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2788941781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竞技攀岩精英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特征.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竞技攀岩精英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特征.pdf

标签:运动员   攀岩   专项   力量   身体素质   速度   研究   测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