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研究
摘要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具有深刻思想、广泛应用和实践价值的学科。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创新的关键在于把真理、哲学、文化、规则说透彻,以实际生活案例或活动引领学生理解、应用和实践这些思想。因此,笔者认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应以教材、教学和评价为基础,使课程更加生动直白。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道德与法治)
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把“以人为本”作为教学理念的基本保障,帮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创造创新和实践能力。本文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将进行尝试性的探讨,以应对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诸多挑战,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改进建议,为未来的教学实践提供更多的选择。小学是树立学生正确“三观”的首要阶段,是培养学生陶
冶情操、帮助学生累积知识的最佳时期。教师应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并丰富课堂模式,提高课程教学的目的性、成效性和体系性,提升课程的教育品质。
一、教学的影响因素
作为教育的实施者,老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随着新教学理念的出现,教师的主要任务职责变了,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了学生的引导者。但是并没有改变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特别是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当中 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学生,组织教学活动时, 如果其中的一个环节处理不好,就会影响整个教学过程。与其他学科不一样的点在于道德与法治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要对学习的有效性要有一定的了解。一般情况下,教师的指导意识和主观能力都影响着道德与法治课的适用性。 引导意识是教师对自己起作用的。例如理解到教学活动对学生未来带来的好处,良好的引导能让学生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力的发展,并且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新课程标准中,自主学习活动在整个教学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并且能够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主动学习新知识,实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日常活动当中。因此,
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如果学生自己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就算在教师的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下,依旧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以学生和教师为主要的教学活动,主要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教学测评等环节。其中,教学目的是指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学习效果的提高,确保了方向的正确性,有利于指导教学。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提高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效果的关键。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占分量最多,它所涵盖的范围很广阔。这对构建良好的道德与法治课堂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和教师之间取得了联系,是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的关键。 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性的发展。
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当中,教师基本采用固定性教学,并且将书面知识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来源,进而保证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完成教学目标。虽然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材内容是依据学生的发展制定的,但是每个学生对待知识的学习能力不同。如果一味的对教材的进行解析,势必会影响学生对待道法课的学习兴趣,从而导致学生学习能力下降。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按照新课程标准来改革教学概念,制定对应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的局面,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严格遵循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 教师应该创造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为学生创造主动性。同时,教师应树立教育改革的意识,创造良好的教学思路,进一步确定教学重点,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来补充学生法律知识的空白。教师在设计教学思路的过程中,要分析教材重点,对不同年龄段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从而引出短期教学的目标,精确到每一个课时。比如在“吃的很精致” 课程当中,其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样就可以教导学生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生活。有研究发现,学生对很多餐桌前的礼仪不够了解。因此,老师可以据此制定教学目标、长期目标、短期目标、课程目标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饭前洗手方法及礼仪等,方便学生更好的运用。
喜欢玩游戏是小孩的天性。因此,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教育教学。创设各种活动,让学生拥有更多实践的机会。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会喜欢不一样的游戏,教师应该进行调查,
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合理的设计出既符合教学内容又能使学生快乐玩耍的活动。为了提升游戏的可行性,老师应积极帮助学生,让学生从中学习,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相互影响,进而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例如,在讲授“民族传统节日”时 可以参考一些简单的节日游戏,在玩游戏时,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玩耍。比如泼水节,以及有些跳舞的民族节日,可以先在网上找段视频进行播放,可先让部分学习能力、模仿能力强学生学习游戏动作,同时为其他学生做动作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视频暂停分解肢体动作,让他们学习和操练,教师充当学生的引导者,并且提供相应的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
学习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材的内容它具有一定的限制性。虽然教材中的知识信息资源是教学资源的一部分,但是却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知识的需要。 所以,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当中,老师应该提供不同类型的教育资源,不断完善和丰富课程的教学内容,拓展教材知识。课外知识不仅能使学生学习到新的知识,还能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内容的主动性。所以,为了实现各类教学资源的有效结合,老师应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观察,找出符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并且上传到教学资源群里,这样就能分享给其他的老师,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除此以外,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线上
渠道,外出学习的机会,并根据学科的主题是综合性的特点,主要是以扩展的内容为主体,例如政治,法律,现实生活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应该创建各种教学方式,积极创新,以正确的方式提高自我能力,使学生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加以实践,从而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陈宇. 新课标下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策略[J]. 读与写:中旬, 2022(7):0013-0015.
吕妍. 新课标下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研究[J]. 新智慧, 2020(14):1.
周勇. 新课标下小学道德与法制课教学策略[J]. 进展:教学与科研, 201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