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摘要:我国是法治大国,而且我国一直致力于法治国家的建设,不断建立与健全法治系统与相关内容,进而为促进美好社会的建设提供基础保障与强力支持。据此,在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逐渐受到重视,而这一重点课程,需要从小学教育就开始关注与重视开展,使学生从小就培养起正确的思想观念,具备强大的道德与法治思维,有利于培养与提升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水平,这对于培养与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与综合能力是有积极意义的。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道德;法制课堂;教学质量;创新性教学方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在当前社会大情况下,社会各界对小学教育教学工作都十分关注。随着新课程教学理念与素质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深入到小学课堂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备受重视与关注,开展好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工作,有利于学生正确三观的培养,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与综合素养的提升与加强。但是道德与法治科目知识与内容对年龄尚小的学生来讲是有一定难度的,学生要学习好这门课程的知识是具有一定难度的[1],那么,怎样搞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达到理想的教学与学习效
果呢?需要教师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计划与方案,下面就具体情况探讨分析一下。
一、分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实情况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主要是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法治基础知识的教育与宣传,从而促进小学生构建起正确的道法认知,使学生形成较好的道德与法治思维,构建起学科体系,并且能够促进学生树立其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促进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思想道德与遵纪守法的观念。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揭示小学道德与法治现实情况:
1.学校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
据相关调查结果我们了解到,目前学校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教师与家长比较重视的文化科目的学习,对于其他学科比较忽视,进而导致学校相关部门对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比较轻视,不重视此门学科开展的根本目的,而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不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体系的构建,只是简单地对基础知识进行教学,不会有效地对知识进行梳理。教师应用的教学方法不科学,也不实用,导致教学质量低下,而且使
学生也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不重视。甚至有些教师还会私自利用道德与法治课的时间去进行数学、语文等文化课的学习,这样,本来就教学质量不高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变得教学时间更少了,甚至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道德与法治的机会[2]。
2.多数家长忽视对孩子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教学工作,多数家长还是认为学生要以学习文化课科目为主,注重分数,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学好文化课就是达到了义务教育的教学目的。而且,很多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有意无意的给孩子灌输护士道德与法治是不重要的思想,而且,家长在平时生活中也不注重对孩子相关方面的教育,致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科目的态度不正确,在学习中不认真、不专心,进而严重影响了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学习的顺利开展。
二、基于核心素养下搞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方法
1.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与能力
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在认知、学习、接受、理解等能力方面都还没有发育完全,通常小学生都会将教师作为自己的学习榜样,学生会不自觉地模仿教师的言行,对此,教师要注
意自己专业素养与专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不断吸取专业知识的精华与精髓,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基础性与实用性、科学性的教学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实际情况,并秉承科学的教学理念,对于自身的核心素养更要进一步的巩固与充实,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与完善,做好学生的榜样,以此不断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3]。
2.教师要敢于并善于创新教学
道德与法治科目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主要特点就是这个科目的内容比较固定与单调,学生对于此科目的学习普遍感觉比较枯燥与乏味,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时候会普遍感到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学生觉得这个科目的学习是抽象且枯燥乏味的,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教学方法比较陈旧与不科学,不善于应用创新性教学理念与方法,导致教学方式没有创新性与有效性。由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融合创新性教学理念,并将创新性教学方法应用到教学中,给学生创建出有趣、有效且有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觉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是非常有用与有趣的,其实
并不呆板,为学生构建和谐有趣的课堂环境与学习氛围,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4]。
总之,目前,我们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多种多样与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存在会严重影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进程的开展,不利于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且,甚至会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乃至全方位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为此,在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大背景下,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思维与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实际情况,制定有趣、实效性强的教学方案,进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达成最佳的教学目标,培养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5]。
参考文献:
[1]杨丽娟.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学周刊,2022,1(16):126-128.
[2]李艳.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形式的思考——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视角阐述[J].天津教育,2022,4(10):170-172.
[3]付成青.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知识窗,2022,7(2):90-92.
[4]黄文明.核心素养下"榜样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新教师,2022,4(5):60-61.
[5]朱颖颖.创设生活情境,在情感共鸣中培育核心素养——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生活化教学研究[J].启迪,2022,2(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