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策略
作者:冉翠丽
来源:《新课程·小学》2019年第10期
摘 要:小学是学生进入学校最关键的阶段,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在小学阶段,一切的学习都从这里开始,也是学生接受正式教育的阶段,这段时间,学习任何知识都是为了将来的学习打基础。在此,学生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所以,各门学科的教师对学生的教育都要引起重视。作为一名教师,深感责任重大。小学生不但学习文化基础知识很重要,道德与法治观念也应该有所提高,现在小学也开设了道德与法治课,在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品德,还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小学教师对道德与法治课有了新的认识,从基本学情出发,确定教学策略,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生;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策略
小学道德素养跟法治观念教育的教学工作,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日常道德涵养,强化生活中的法治、法律认知观念,教师可以作为教学设计的主要目标。文章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
课堂的教学现状,对核心素养下的教学工作开展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教师要彻底转变教学理念,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教师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要比单纯的传授知识重要,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之后就可以提升学习效率。教师要彻底转变教学的观念,让学生能够更好去学习。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基础理论知识,让学生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让学生形成正确有效的学习思维。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观念,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创造独立的学习空间,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都是教师讲解、学生只负责听课。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都是等着教师宣布现成的答案,永远处于被动学习的局面。这次教师要彻底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有效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教师应该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出发,针对学生熟悉的知识设置悬念、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提升自我理解的能力,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加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