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探究

更新时间:2023-05-28 18:13:36 阅读: 评论:0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探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对于教育事业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广泛推广下,道德与法治课程从小学阶段开始就受到了国家的重视。如何将核心素养的培养渗透到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活动中,助力课堂秩序的规范性,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能力的提升,是当前我国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点方向。在具体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对教学内容的输出,巧妙结合教学主题,向学生传递正能量的知识内容,最大化实现核心素养的教育意义。与此同时,在讲解重点的过程中,教师要多从实际案例出发,通过举例来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认识,并且有意识地将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道德法治;课堂教学;探究
引言
核心素养作为现代教育关注的热点,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师既要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学习能力,树立学习态度,又要着眼于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逐步引领学生建立必要的道德品质和学习素质。所以,强调基础知识多元化的传授方式,以及
围绕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价值观,才能真正发挥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功能。
1核心素养下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
1.1引导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核心素养理念是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教师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落实的过程中践行核心素养的理念,在课程内容呈现方面,要体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有效融合,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实践,让学生学会运用法治思维思考问题,用理性的方式应对生活中的各类挑战。在课程组织推进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问题导学法等一系列创新性方法,让学生更好地加深对道德与法治内容的理解。教师要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融合,推动学生知、情、意、行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在教学落实的过程中,课程要能够贴近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师要恰当引导、求同存异,推动学生成长进步,给予学生正面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
1.2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这个时期还比较好动,性格比较外向,对外界也充满了好奇。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引路人,一言一行都能够直接影响到他们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行为举止,基于核心素养下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在进行道德与法治学习的过程中,真实体会到何为道德素养,何为法治法规,让学生在小学时期形成正确的“三观”。
2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现状
2.1教学方法较落后
大多数学校因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课堂教学效率较低,教师习惯沿用“教师讲+学生学”的教学方式,极少基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学生常常要面对较大的学习压力。加之多数学校对主要学科较为重视,如语文、英语、数学等,以至于缺少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重视,教师的教学方法十分落后,极少将时间与精力放在教学方法创新与优化方面,以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较低,难以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不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2.2师资力量较短缺
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实际现状,许多学校都面临师资力量紧缺的情况,这一问题的形成,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事业的未来发展,使小学时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存在许多问题。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组织中,教师过于重视知识的讲授,习惯把学科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未能重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存在一知半解、不会应用等问题,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发挥,使学生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失去兴趣。
2.3不注重实践活动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组织中,教师常常会根据教材课本,做好教学安排,只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缺少实践,使学生无法真正掌握学科知识,学生不懂得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小学时期的学生年龄比较小,心智发育并不十分健全,加之性格活泼、好动,会对新事物有浓厚的探索兴趣,所以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牢牢把握住学生的学习特点、认知规律,积极开展多元化的实践活动,才能让学生真正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达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目的。
3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方法
3.1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在核心素养培养的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主动有效地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要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还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和技巧,形成科学、高效的学习思维。因此,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观念,通过采用新的教学方式,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改变他们被动学习的局面。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知识点多,理论性强。因此,需要学生加强理解,并且能够对知识进行总结和实践,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还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模式,各小组的学生共同完成主题展示。在一个小组展示时,其他小组的学生要认真观察,并围绕着该小组的表现进行适当的评价和打分,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以及疑问。在实际表演的过程中,学生的勇气、信心也会得到较好的锻炼,口语表达能力也会得到有效提升,而这些都是核心素养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3.2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堂构建中,营造良好学习环境是构建效果理想的直观体现,也是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基础。所以结合学生学习特点与发展规律,积极营
造符合学生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的氛围,不但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学业负担,还将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推动学生核心素质全面发展。侧重于教师自身的教育引导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掌握学生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的学习情况,以及从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出发,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结合相对应的教学内容强化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思维品质,都将为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堂构建效率奠定基础。
3.3借助多媒体技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在核心素养中,自主学习能力是其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如今,我国正处于信息时代,要求人才能够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自我更新能力。学生需充分了解自身所具备的能力,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结合多方面的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并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自主学习可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不仅可预习、复习教学内容,还能进行拓展深化,丰富个人的知识体系,更好地消化所学知识。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 师需先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产生浓厚兴趣。因此,教师需在日常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借助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方式,增加理论知识的直观性,使学生能够更加生动、直观地了解教学主题。如可借助互联网教学平台与学生一起设计学习时间表,
将学习资料上传到学习平台上。学生可准确把握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和教学大纲,结合自身的学习情况实现查缺补漏,自由安排学习时间。同 时,学生还可借助网络与教师进行在线实时交流和互动,在遇到问题后可及时寻求教师的帮助,而教师也能基于此进一步调整教学方案。
结语
总之,核心素养下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堂,应当从高效课堂创建的角度出发,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才能实现教师大胆地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所以将科学合理的教育理念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与完善,能帮助学生夯实课堂所学到的基础知识,进一步推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稳步前行。
参考文献
[1]沈芳.浅谈如何让核心素养成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主旋律[J].当代家庭教育,2020(15):79.
[2]李梅.浅析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J].传奇故事(百家讲堂),2021(7)
:1.
[3]帅丹.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2):112.

本文发布于:2023-05-28 18:13: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268816584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探究.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探究.pdf

标签:学生   学习   法治   小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