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更新时间:2023-05-28 18:07:36 阅读: 评论:0

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 道德与法治 课堂教学
内容摘要: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以其特有的形象性、直观性、信息量大而又灵活便利等特点在小学品德课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将从德育课程教学实际的需要入手,对信息技术如何与德育课程整合的方法,结合实践进行论述。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教学内容的形象化、突破教学重难点、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着眼,力图在德育学科教学中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使思想品德课魅力无穷,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习兴趣;形象化;创新能力;课堂效率
进入信息时代以来,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其中,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必将产生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比拟的良好效果。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可以使道德与法治课魅力无穷,给学生良好的刺激,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一、运用信息技术,声情并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德育学习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堂浓厚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呢?德育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新技术通过新媒体等手段对学生
的视、听、感观施加影响,得到较好的效果。例如:六年级上册《公民的基本权利》一课。设置情境,网络购物买到次品与商家所述不属,该怎么办呢?
学生观看视频,引发思考谈见解。
生:给他差评,拒收,要求退款……
生:与商家沟通,或联系网络平台进行申诉!
生:消费者投诉举报电话:12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使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利益。
这则案例引发我们的思考:要学法、懂法、用法……法律永远是公正的严肃的,它捍卫着公民的权利,维护着公民的合法利益。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知识《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运用信息技术使教学内容生动鲜活,有声有色的渲染烘托,从而引起强烈的学习兴趣。达到了激趣、导学的双赢效果。
二、运用信息技术,具体形象,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德育创新意识。
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授课形式发生了变化,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大量形象直观的感性素材,如语言、声音、静态图片,动态图片,PPT和游戏活动等,提供给学生形象的感知,从而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积极的思维,给学生提供多角度、全方位地看待感性问题,让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发表个人的看点,听到不同的建议良言。我们课堂需要这样的好声音,从而使学生个性思考有见地的解决问题。例如四年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一课《生活中的各行各业》设计让学生了解各行业间的关系。这样预设: 1、(出示实物方便面)师: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任何一件物品都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勤苦劳作。这样一袋小小的方便面生产都关系到哪行哪业?(学生回答)2、师:现在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观看一下,关于方便面的生产主要与哪些行业有关系吧。(播放课件方便面的生产线加工流程)3、师:原来小小的方便面一袋居然需要这么多的行业参与其中,你认为就只有这些行业吗?那你就错了。(播放课件内容进行拓展,面粉哪里来?调料包?……)4、师:这么多的人辛苦劳动就为了生产一袋小小的方便面,实在是太多了,我们去掉一个电力吧,行不行呢?(通过对话让学生们了解方便面生产需要各行各业之间的分工与合作才完成,缺一不可)。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支撑的课堂更大的激发了学生的记忆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与思维能力、和创造等智力方面因素的发展,这样设置有助于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同时锻
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的情况往往会让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三、运用信息技术,情景交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德育情感。
道德情感相对来说还是具有情境性的。触景生情也罢、睹物思人也许……一定的情境变化可激发相应的道德情感。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出能够刺激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情景,让学生在油然不知中融情于景,受到情绪的感染,激发内心的情感。如上《告别贫困奔小康》一课时,今昔对比:从前爷爷、奶奶们的生活。播放课件:过去人们的生活 。虽时过境迁但老物件,老生活习俗依然历历在目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自己之前调查进行交流反馈:那个时候人们的生活怎样,他们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从过去的老照片和物品中,寻找过去的生活影子,寻找过去的人们用的物品,感受不同时期生活的人们的生活。当声音和图像情境同时运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时,这样做会唤起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发了学生积极的思考。感受人们生活的变化,并认识到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给人民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认识到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人们的生活正在发生着“质”的变化。
四、运用信息技术,分散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德育方面的探究精神。
最新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提出,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主动的倡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自主性的新学习方式。学生可以自由开放式地学习,给他们宽松的充裕的学习空间,想象的空间,学生就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和自己学习的能力。例如,学习六年级《只有一个地球》一课,老师学前下发学习任务单:地球曾经是那么美丽,到底是谁破坏了地球万物的和谐呢?老师定了三个调查主题,人口状况,资源状况,环境状况,要求学生预习。学生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手机查找,有的电脑上网,有的作业帮,有的高科技……方式方法层出不穷,学生的智慧是不容小觑的!课上教师一呼百应,现在就请同学们把你搜集到的资料拿出来,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汇总,小组长负责好本组的资料整理,最后我们优化融合,美丽呈现。全班学生将预习学案取出,展示汇报自主收集,处理的信息,自主合作,资源共享,优化整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品德课堂的教学,学生能够均衡平等地去共享学习资源,可以根据个人已知的,和感兴趣内容,来自主选择学习形式、学习的主要内容、学习中运用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发展学习目标。
五、运用信息技术,纵横时空,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德育学习效率。
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许多的重点知识、概念宏观,过于枯燥有时单靠精讲、点拨、引导……达不到预期效果。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可将抽象的知识生动、形象、具体展现。易于学生掌握理解。既增加生动感,又便于知识的获取,进而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例如:学习六年级下册《我们爱和平》一课教学过程:课前预习,结合课文内容搜集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利比亚战争的相关资料。课中:自学交流,播放视频:《战争请你离孩子远点》看后结合教材内容讨论交流战争给带来了什么?交流后生成知识:战争给儿童带来的是恐惧、是流血、是失去亲人、是无家可归,是痛苦,是灾难…
信息技术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深度融合,这样利于德育课程创设良好的,印象深刻的学习情境,同时还营造了舒适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德育课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身心愉悦,融会贯通、扎实的记忆和求异的思维获得学习的成功。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的实践操作中,不断探索、寻求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做到辅助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方法,使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品德课堂教学实效性得到更大的发挥。
5

本文发布于:2023-05-28 18:07: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2684551830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pdf

标签:学生   学习   信息技术   教学   生活   战争   运用   情境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