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堂生活化
内容摘要:“教育即生活”,德育课应回归生活,关注、指导和引导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德育根植于火热的现实生活和学生特殊的生活世界里。努力创设生活化的课堂学习环境;提炼生活化的课堂学习内容;改革生活化的课堂学习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关注生活化的课堂学习评价。让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德育 生活化
教育家杜威、陶行知早就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 的“生活教育”理论。他们认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学不能脱离生活。“教育回归生活”是课程改革提出的基本理念。德育课堂肩负着传授基本理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等任务。德育课程从功能上来说,应该为学生将来的生活、工作和创造奠定基础,而不应该成为隔离学生与他生活世界的屏障。学校德育要从政治化、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王国里走出来摆脱困境,就应回归生活,关注、指导和引导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德育根植于火热的现实生活和学生特殊的生活世界里。努力创设生活化的课堂学习环境;提炼生活化的课堂学习内容;改革生活化的课堂学习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关注生活化的课堂学
习评价,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做到德育教育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一、创设生活化的课堂学习环境
生活化的课堂学习环境,主要是指课堂客观硬件环境而并不涵盖主观上的人际关系环境。这种生活化的课堂学习环境具体表现在课堂环境的创设,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在课堂上创设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这模拟的生活情景中开展活动,从中学习,感受生活的乐趣,提升自己的生活能力。生活化的课堂学习环境还包括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环境。社会即课堂,把学生直接带入具体的社会生活环境中,让他们身临其境去感受,甚至直接去参与各种活动,在具体的生活环境中学习生活技能,体会生活的艰辛,感受生活的快乐,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真正达到“教、学、做合一”。如:教学《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选择的竞争意识”这一章节,为了让学生深切地感受我国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明确双向选择与竞争就业的真实涵义,增强竞争就业的意识,我把课堂引入到“人才市场交流中心”,进行模拟就业实践,对同学们认识当前就业形势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同学们精心准备模拟简历,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和兴趣做了就业选择,甚至还认
真准备设计面试的问题。当我带着学生进人“人才市场交流中心”时,学生们首先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招聘广告,接着是眼花缭乱的聘用条件等,给学生的震动不小;团队的“协作意识”、“学历问题”、“专业问题”、“个人素质问题”等都面临着考验,这次以实践为主的教学尝试,使学生们非常认真地参与其中,不仅摆脱了传统的课堂说教形式,而且也使学生们亲身感受“就业压力”,认清“就业形势”,清楚社会对各类专业的需求情况,不同岗位对人才素质的具体要求,职业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性等许多本章内容所引伸出的相关知识,实现传统课堂教学理论阐述所达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提炼生活化的课堂学习内容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才会感兴趣。课程内容回归生活是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只有当学生真正感到所要学习的内容是他想要知道的或想要解决的问题时,他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努力发现学生生活中的社会问题,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出贴近学生生活多样化的活动情景,让学生在自然和谐的氛围中,自主参与学习活动,学会把握自己生活的方向,学会把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从而走进生活,认识社会,健康成长。
例如教学《经济政治与社会》“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的知识时,我引用了一则材料:陕西省的一个乡镇比较偏远的小山村,一记者到那边去采访,下面是此记者与一小男孩的对话:
记者问:小孩你今年十几岁了?
小孩答:16岁了。
记者又问:怎么不上学?
小孩答:我放羊
记者问:你放羊是为什么?
小孩答:为了挣钱。
记者问:挣了钱干什么?
小孩答:娶媳妇。
记者问:娶媳妇干什么?
小孩答:生娃娃。
记者最后问:生下娃娃干啥?
小孩最后答:放羊
通过记者与小男孩的对话,学生们的兴趣被提起,也能从中意识到我国控制人口数量的计划生育政策是非常正确的。控制人口增长利国利民,有利于提高我国人口的整体素质。
同时德育应该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就要根据现实生活实际,从生活中提炼新的德育内容,使我们的学生能够具有新时代的道德观。将书本、口头上的一些理论化教育转化为活生生的情景教育,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己的事情做起,感受德育的重要性、现实性,从而掌握基本的德育规范,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行为,为自己的终身发展奠定道德基础。如教学《职业道德与法律》“见贤思齐:学习职业道德榜样”内容时,我让学生们课前收集了雷锋、范玉茹、李四光、蒋筑英、李素丽、航天英雄和奥运冠军以及汶川地震中涌现出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并在课上交流,加深了对课文知识理解和接受,也使他们
找准了职业道德学习榜样,纷纷表示要向劳模、标兵学习。不经意间提高了学生遵守道德规范的自觉性,也为将来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改革生活化的课堂学习方法
新课程理念最根本的一条是“回归生活”。因为生活是第一性的,我们所要学习的道德知识、社会规则、生活常识等,都是从生活中来,而最终又要为人的生活服务。所以作为新课程的课堂学习方法,就必然十分关注学生通过具体的生活环境和自身的生活经验来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在学生自身观察、调查、了解活动和互相交流的基础上,扩大他们的视野,深化他们自身的经验和体验,从而提高他们生活的能力。
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确立学生中心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创设德育情景,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如主题讨论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课堂辩论、小品表演、演讲比赛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教学《哲学与人生》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时,面向三个专业四个班级,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实际,我选择了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财会专业:我采用主题讨论法, 财会专业有97%是女生,要想引起她们的共鸣就要谈她们感兴趣的人生生活话题。数控专业:有些男生自律性较差,平时讲究吃喝乱花钱,我想通过教学教育他们,因此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中职生由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而走上犯罪的事例,在课上进行交流,让他们谈谈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危害性认识,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蚀,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正确处理好创造与享受的关系;电子商务专业:男生较多,他们关注社会、喜欢讨论社会热点问题,逻辑思维较强,我采用案例教学法。列举反面案例论证,列举学生生活中的错误认识,分析其危害,摆正义与利的关系,让他们明确义、利标准,“决不能见利忘义”,为了自己私利做出不仁不义违法乱纪的事情,腐化堕落走上邪路。从反面案例中认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危害性,接受教训,引以为戒,从中加深对知识要点的理解。实践证明,结合专业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以学生为中心,关注生活化的课堂学习评价。
传统德育课评价机制大部分是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即用期末考试的试卷成绩来决定学生德育的成绩。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改进评价方式,构建科学的多元评价机制成为必然要求。变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控制,把学生的学习过程的具体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素养等具体表现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变评价主体和方式单一化为多元化的德育课程评价体系,建立教师、学生、班主任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采用笔试、口试、面试、现场操作、提交案例分析报告、调查报告、小论文等多种评价方法。
总之,德育课堂生活化,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德育课程“回归生活”是立足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思想;是立足于课内外结合,课堂与生活联系,促进知情意行统一的整体性思想;是立足于学生社会活动的实践性思想的合理教学思路。是力求教学目标、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实施符合学生的生活逻辑,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主体化开放性教学。德育课堂生活化,提高了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了实处。
参考文献:
《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第01期 作者:姜学文
增强德育实效性——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 李丞轩2008年11月
《当代教育发展学刊》2011年 作者:方新政
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当代创新教育》期刊 作者:李春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