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022
年第30期(总第334期)
德育我国教育事业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素质教育、核心素养、立德树人都是我国现代教育改革的重点。当前,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的德育理念滞后,尽管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着一些德育素材,但他们没有对其进行深入挖掘,并未将其纳入教学工作重点。另外,部分学校、家长对小学语文德育的重视程度不高,所秉承的教育理念比较滞后,认为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在于基础知识教授,关注点也更多放在学生的成绩上,通过成绩评判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这样的教学理念与评价方式是不科学的,也是影响小学语文课堂德育渗透的重要原因。
一、 立德树人视角下小学语文课堂德育渗透的
意义
(一)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正确的道德观与价值观能够促进人的健康成
长,引导人正确看待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树立远大的理想,找到值得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因此,小
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德育文化环境的建设,重视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以德育为教学基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秀人才。随着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青少年日常能够接收到很多信息,这些庞杂的信息中包含着多种价值观。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这一问题,结合语文教学内容,主动为学生的思想发展引路,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促进其健康成长。小学语文教师在
进行日常教学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创新教学方式,进一步拓宽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具体、生动的德育环境,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实现教育思政育人的目标[1]。
(二) 推动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在时代发展背景下,各企业、单位对于职员的道德观、责任感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这种社会趋势影响了我国教育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响应教育改革的号召,树立立德树人的基本教育理念,重视语文德育教学,以道德品质为基础,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探索课程教育的不同方法,创新课堂教学的形式与内容,增强学生的规则意识与心理素质,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的社会化以及人格的完善。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不少学生对课程学习失去兴趣,这样不仅会影响学生的知识学习,还会对学生人格以及品质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教师难以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2]。
(三)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所谓文化自信,指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拥有的生存方式和价值体系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影响力的坚定信念。传统文化是各民族在千百年的历史中形成的思想理念与行为品质,其支持着国家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
探析立德树人视角下小学语文课堂
德育渗透措施
邵 烨
摘 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与探索心理,小学语
文教师应从立德树人的角度设计和开展语文教学,开发语文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创新德育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文化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与行为习惯,促进其今后的学习与发展。立德树人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现了我国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文章对立德树人视角下小学语文课堂德育渗透措施展开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语文课堂;德育;渗透
作者简介:邵烨(1987—),女,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司徒街小学。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rved.
-102-2022年第30期(总第334期)
德育决定了各民族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道路。也就是说,只有具备充分的文化自信,民族才能获得有效发展,如果人们缺乏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正确认知,国家就会缺失精神力量与发展软实力,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失去自己的特性。我们只有具备文化自信,才能够展示我国的精神力量与文化实力,进而促进我国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青少年是国家发展的动力,也是未来建设国家的主要力量,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当重视文化自信的培养,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及文化意识,这样才能够强大学生的精神力量。
(四) 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
社会美德与良好品德其实是比较宽泛的概念,具体体现在对他人的关怀、对父母的尊敬、对公物的爱护等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相关主题教学中适当拓展教学内容,融入德育实践,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比如,当教师在教学关于理想的内容时,就可以引导学生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理想,同时为学生介绍不同的社会分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念,以良好的态度面对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保持内
心的尊重。当进行自然环境主题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关于环境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环境对自身的影响,这样能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其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
二、 立德树人视角下小学语文课堂德育渗透措施(一) 结合学生现状,制订教学计划
无论是小学语文教材还是小学语文教育目标都与德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德育,根据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以及德育发展状态制订科学、完善的德育渗透计划。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应完成语文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基础语文知识水平,同时结合语文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热爱生活,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丰富学生的情感经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小学语文教师应挖掘课程中的传统文化内容,强化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知。此外,教师还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行,使学生形成自律意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自己的生活中,成长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3]。
比如,教师在教学《开国大典》一课的时候,就可以在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上融入更多爱国主义内容,实现德育渗透,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教师可以创新德育融合的方法,让学生自由搜集有关我国革命的历史故事,如红军长征、三大战役等,让学生在了解革命故事的过程中体会到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的伟大奉献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自己搜集到的故事资料,并进行整理与总结,利用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和汇报,同时在汇报过程中分享自己对革命故事的感想。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时还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眼界,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与表达能力。
(二) 挖掘教材内容,融合德育素材
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本就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德育的渗透能够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增加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较多的德育素材,教师应主动挖掘,借机渗透德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乏对爱国主义精神的表达、对劳动人民的讴歌、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对我国风土人情的诉说……以上内容都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文化观,学会尊重他人,捕捉生活中的美好。上述人文教育内容蕴含德育元素,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引导能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小学语文的德育渗透不应局限在校园生活中,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使其能够正确面对挫折与困难,形成坚强勇敢、积极向上的品质,实现德育目标[4]。
比如,《海上日出》这篇课文使用大量笔墨描写壮丽的自然景象,在展现祖国山河壮美的同时给予学生一种心灵上的冲击与洗涤,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在教学《小英雄雨来》一课时,教师可以
从小英雄的品质方面入手,加深学生对人物性格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道德观,实现德育融合教学。在教学《石灰吟》一课时,教师可以深入探讨诗歌描绘的高尚品格,提升学生的德育认知,让学生坚持自己的理想与信念,不畏强权,为了理想而努力奋斗。在教学《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多个科学家的探究事迹,展现科学家不畏艰险、追求真理的进取精神与探索精神。科学家的钻研精神非常值得学生学习,教师此时应将科学家的优秀品质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联系起来,鼓励学生勇敢面对学习与生活中的困难,保持积极探索、迎难而上的心态,学会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基础上追根溯源,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能够拉近学生与教材知识之间的距离,给予学生更多心灵冲击与启发,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 联系实际生活,实现知识迁移
无论是语文教学还是德育,都应当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展示真实的学习情境,这样才能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rved.
-103-2022年第30期(总第334期)
德育
够深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认知。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存在与现实生活联系不够紧密的问题,采
取这样的教学形式进行德育,很难充分发挥德育的价值,难以达到德育渗透语文教学的目的。因此,教师应结合现实生活进行德育渗透,发挥德育对学生的现实引导作用,不断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比如,在教学《长征》《狼牙山五壮士》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本单元的主题,先为学生播放以革命时期为题材的纪录片或者影视作品,然后为学生展示祖国如今的大好河山,在强烈的对比下,学生能够对爱国主义、革命等产生新的认知与感想;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撰写观后感,谈一谈自己对革命、爱国主义的认知。此外,教师还可以布置设计爱国主题手抄报、故事会、宣传册等任务,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分工协作,查阅有关长征以及抗战的故事,了解更多革命英雄事迹。在假期,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实地走访红色根据地以及抗战博物馆等,这样的实践教育活动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知识与见闻,同时还能够深化其家国情怀以及民族精神,提升学生的精神高度。
(四)坚持循序渐进,落实分层教育
小学生个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更加明显,这是因为小学生的思维和社会认知的发展速度较快。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德育渗透时,应充分考虑不同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实施分层教学,循序渐进地开展德育,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发展特点明确不同的德育侧重点。
比如,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应强调人格的独立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中年级学生,教师则要引导他们的日常行为,强调尊重他人、尊重差异,以提升学生的
道德品质;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则应强调社会责任感以及家国情怀等宏观优良品德的培养。
(五)促进家校合作,巩固德育成果
德育的教育主体除了学校,还有社会、家庭,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互动,发挥家长对学生道德品行的示范作用,促进家校共育,进一步加强德育。家长作为德育的重要教育主体,能够协助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拓展德育的场所,同时还能够从家庭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德育,弥补学校教学的不足,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
比如,在教学《悯农》一课时,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后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后任务,即让学生把《悯农》的故事讲给家长听,并和家长谈谈对“节约粮食,避免浪费”的看法。在这个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家长会引导学生理解劳动的价值,了解劳动人民的辛苦,学会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等等。同时,家长还可以与孩子一同观看关于节约粮食的宣传片或公益广告等,发挥家庭主体在学生德育中的作用。此外,教师可以抽出部分课堂时间,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自己对节约粮食的想法,并组织学生开展小型演讲活动,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培养其道德品质。
综上所述,在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组织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发挥家庭德育的作用,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参考文献]
[1]吕文文.立德树人: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
育教育的路径分析[J].考试周刊,2020(74):43-44.
[2]马彪.植根课堂 立德树人:浅谈小学语文教
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J].考试周刊,2021(41):49-50.
[3]宋佳.立德树人理念下小学语文德育课堂研究
[J].吉林教育,2020(19):82-83.[4]陈朝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
的探讨[J].语文课内外,2020(2):232.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