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 | 四2班 | 授课教师 | 刘攀 | 授课时间 | ||
教学内容 | 笔算乘法 | |||||
教学目标 | 1.在具体的情境中,借助迁移、推理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的计算方法,理解乘法竖式的算理,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探索竖式计算的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认识到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是互相有联系的。 3.利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经历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全过程,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 |||||
教学重点 | 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 |||||
教学难点 | 理解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即每层计算结果的对位及积的末位的对位。 | |||||
教学过程 | ||||||
1、创设情境,激活旧知,在探究中理解算法和算理 1.情境:刚开学,学校要为我们班增添两种新书。 提取信息,列算式。 提问:买2套,分别要花多少钱,你们能列式吗?那如果再买12套呢? 23×2 = 123×2 = 23×12 = 123×12 = 提出要求。 师:我们先观察一下这4个算式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 预设:都是乘法。 揭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笔算乘法”。 师:那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预设:两位乘一位数,三位乘一位数,两位乘两位,三位乘两位。 师:前三个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那你能试着借助原来的知识来解决我们今天的新问题吗?拿出题纸试一试。 2.集体研讨,迁移算法,感悟算理。 师:请你先观察一下,这四个算式有什么问题吗? ①对比反馈:23×2 和123×2。 提问:你来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怎么想的? 监控:计算的顺序和理由。(符号) ②借助旧知研讨:23×12 = 276 提问:这道题你是怎么计算的?怎么想的? 追问:3写在十位上,你是怎么想的?这个23又表示什么意思? 借助迁移,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123×12 = 1476 提问:你是怎么计算的?怎么想的? 监控:123写在这儿,你们是怎么想的?表示什么意思? 1×1表示什么? 提问:这道题在计算时,发现什么问题? 3.在观察、分析中感受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提问:我们计算了四个关于乘法的竖式,请你比较一下这4个竖式,在计算方法上你有什么发现? 监控: 1 23×2 = 46和123×2 = 246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预设:都乘一位数,都用个位上的2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所乘次数不同。 2 23×12 = 276和123×12 = 1476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预设:都乘两位数,都先用个位上的2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再用十位上的1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所乘次数不同。 3 23×2 = 46 和23×12 = 276有什么相同同和不同? 预设:第一个因数相同,都用个位上的2去乘第一个因数。第二个因数是一位就乘一层,第二个因数是两位就乘两层。 提问:计算完这四个算式,对于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你有什么想说的? 预设:不管乘一位数、还是乘两位数,它们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因数的每一位,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因数的每一位,把结果加起来。 4.在挑战中,自主迁移。 提问:我们刚才计算了三位数乘两位数,你觉得你还想挑战几位数乘几位数? 监控:四位数乘两位数或三位数乘三位数。 师:我们试试123×111。它要乘几次?乘几层?验证一下吧? ①学生独立尝试计算:123×111。 ②交流计算方法,巩固算理。 师:现在,你对多位数乘多位数的计算方法有想说的吗? 监控:多位数乘多位数的计算方法。 二、整体感知面积模型与笔算乘法的关系 过渡:刚才我们借助竖式计算来理解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理由,其实,我们还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理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6和1这两个数字谁大? 提问:你能在这个长方形中找到123×12 = 1476这个竖式中的这个6吗? 预设:蓝色面积 提问:你能在这个长方形中找到这个1吗? 预设:绿色 提问:谁大?这是为什么? 预设:表示10乘100 提问:你还有什么发现? 小结:大家不仅会用竖式来计算多位数乘多位数,同时还能换一个角度来理解这样算的道理,了不起! 三、延伸知识的运用价值 今天,我们运用旧知解决了新问题,还用多种方法理解了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和道理。 | ||||||
育德教育 | 1. 核心价值观教育: 在整节课的开始,我创设了学校要为班级准备课外图书的情景,以此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基于生活。用实际生活中的数据来说话,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将抽象的数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真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获得主动发展。在计算课中,学生易感乏味,要利用身边的有效资源,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经历体验、分析、概括的过程,自主探索与交流,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加工信息,构建知识生长点,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 |||||
2.育德亮点说明: 小学数学蕴含着丰富的美,在于它的统一、顺序、和谐、对称、结构、简洁等。教学中要结合数学知识进行审美教育,用美的力量去唤起学生对美的感受,使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学会欣赏美、升华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在探索笔算乘法的过程中,根据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先请学生估一估,培养了学生估算的能力,接着,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计算,学生积极地投入到交流讨论当中,在交流中学生充分地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在此基础之上,我又引导学生试着用竖式解决这一问题,学生通过认真的思考与合作交流得出了笔算乘法的方法。 | ||||||
2. 习惯培养教育 从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到相互交流探索笔算方法,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得出过程,体会了计算的用处,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善于运用符号、色彩、线条、图形等因素,通过精炼的数学语言、巧妙的解题方法、整洁的板书设计,展示出数学的外形美和内在美,并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使学生从抽象的符号中看到美的形象,从逻辑推理中领略到美的神韵,从表面的形式中体味到内蕴的那种特有的内在美,从而把学生引入到美的意境中去。 | ||||||
本文发布于:2023-05-28 17:46: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267214584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6.课堂育德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6.课堂育德教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