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品德课堂教学中的三个“自省”
作者:马 莹
来源:《小学德育》2010年第07期
孔子的弟子曾参,年纪虽小,却勤奋好学,深得孔子的喜爱。
一天,同学们问他:“你为什么进步这么快呀?”
曾参说:“我不过每天都要多次地这样问问自己:替别人办的事情有没有尽到力啊?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诚实的地方啊?先生教我的学业是不是学习好啦。如果发现哪样做得不好,我就及时改正,这样慢慢地也就养成了习惯!”
上面这个故事就是《论语·学而》中所记载的古人“吾日三省吾身”的做法,不断反思自我,从而不断进步。身为一名品德教师要想切实提高品德教学的实效性,对于自己教学工作做到“三省”是十分必要且有效的。
一、课前自省:我走近了孩子的生活吗?
翻看教参经常是我们备课前的首选,然后根据课时将教参中的教学目标进行分割,也成了很多教师的备课习惯。尽管我们的课程强调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在教材的编写上也力求贴近儿童生活,但课程、教材文本与儿童的实际生活不可能是完全同步,完全一致的,同样,我们的教参也会存在着这样的情况,如果过多地迷信教参,而忽视了自己教学对象当下的现实生活经验,就会呈现出教学凌驾于学生,产生一些空洞的教学,大大降低教学的效率。因此在备课时我们首先要自省:是否走近了学生的生活,也就是说我们首先要把功夫用在了解和研究儿童的生活上,儿童现实生活出现的一些具有教育价值的问题、现象,应该成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和主题。
《我会学习》一课的教学重在学习方法掌握,学习习惯的养成,在教参中设立的教学目标为:1.知道倾听、观察、动手尝试、不懂就问等多种学习的方法,并初步尝试在自己的学习中加以运用。2.了解学习的多种渠道和不同途径,并初步尝试拓展自己的学习方法。3.培养按时和专心的学习习惯。如果给予划分,显然1、2条属于第一课时,第3条属于第二课时。那么完成第一课时教学,仅仅停留在教参所提供的2条教学目标上够吗?我不禁问自己:针对这
课的教学内容,孩子原有的知识和对学习方法的认知水平是怎样的?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哪些是有价值或者说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此时,我们就应该从研究学生开始,研究学生就是要关注学生当下的生活,以及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所积累的生活经验。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是学生开展学习的基础,是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依据,缺少生活经验的课程,是不完整的课程,缺少对学生生活经验的关注,是不完整的教育关注。通过调查和了解,你会发现:一年级的孩子在学习生活中有着这样一些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