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苏州的县区及溯源(图文版)

更新时间:2023-05-28 14:56:08 阅读: 评论:0

苏州的区县及溯源
一座东方水城,让世界读了两千五百年;一个现代工业园,用二十五年时间磨砺出超越传统的利剑。她用古典园林的精巧,布局出现代经济的版图;她用双面刺绣的绝活,实现了东方与西方的对接。它是东方园林的代表,它拥有的苏绣、评弹、昆曲,具有传世之美。早在远古的农耕时代,它已经是三吴都会,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它更是长三角的经济重镇。人间天堂,江苏苏州。
苏州市
春秋时,吴王阖闾于周敬王六年(前514)建国都阖闾大城(苏州城)。战国时先后属越、楚。秦代建置吴县,为会稽郡治所。西汉因之。东汉永建四年(129年)析会稽置吴郡,此又为吴郡治,属扬州。三国时属孙权吴国。两晋南北朝大部分时间为吴郡治所。南朝梁太清三年(549年)改称吴州,大宝元年(550年)复为郡。陈祯明元年(587年)复改吴州。
▲拙政园——明御史王献臣解官还乡建造此园,取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是亦拙者之为政也”句意,取名“拙政园”。清时曾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拙政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为中国“四大园林”之一。
隋开皇九年(589年)改称苏州,因境内姑苏山为名。大业(605~618年)初复改吴州,三年废州改郡,又为吴郡。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苏州,七年置都督府,督苏、湖、杭、暨四州,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为江南东道治所。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吴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苏州。五代属吴越,并置中吴军于此。
▲暮色下的盘门——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命大臣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筑阖闾城。后迭遭战火,“修葺之大若随踵而至”,城池顽强地延存下来,且规模和位置2500多年来基本未变,保存完整。
北宋初仍为苏州,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改置平江军,政和三年(1113年)升苏州为平江府,属两浙路,南宋绍兴(1131~1162年)初,改属浙西路。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升为平江路,属江浙行省。朱元璋吴元年(1367年)改为苏州府,直隶南京。清仍为苏州府,初属江南省,康熙六年(1667年)为江苏巡抚治所,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为江苏布政司驻地,与江宁(今南京)并为江苏省会。
▲觅渡桥——苏州为水乡泽国,环城内外河网密布,凭藉众多的桥梁,贯通古城内外形成发达的交通网络。
民国元年撤苏州府,设吴县;民国3年至民国16年为苏常道治;民国17年(1928)建苏州市,民国19年撤销,复称吴县。民国23年起属无锡行政督察区(抗日战争后改为第二区)。
1949年析吴县城、郊地置苏州市,由苏南行署直辖,为苏州专署驻地。境域分为苏州市和苏州专区两个行政区。1953年1月之前和1958年7月至1962年6月,苏州市曾两次划归苏州专区。1983年初,撤销苏州地区,实行市管县体制,下辖常熟
市、沙洲(后更名为张家港)、太仓、昆山、吴县、吴江6个县(市)和平江、沧浪、金阊、郊区(后更名虎丘)4个区。
1983~1993年间所辖5个县相继撤县建市。1992年3月,在古城区以西建苏州河西新区(后更名为新区)。1993年4月,国务院批准苏州为全国“较大的市”,拥有部分立法权,后列为全国一级城市。1994年2月,中国、新加坡联合在古城区以东建苏州工业园区。2001年2月,撤销吴县市,分设吴中区、相城区。2002年9月,苏州新区、虎丘区区划调整,成立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虎丘区。
虎丘区
虎丘之名,据《越绝书》、《吴地记》等记载,因吴王阖闾葬虎丘,三日后,金精化为白虎,蹲踞其上,故名。但北宋朱长文在《吴郡图经续记》中认为,“观其岩壑之势,出于天成,疑先有是丘,而阖闾因之以葬也”,“丘如蹲虎,因以为名”。

本文发布于:2023-05-28 14:56: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2569681829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苏州的县区及溯源(图文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苏州的县区及溯源(图文版).pdf

标签:苏州   苏州市   全国   吴县   撤销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