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至北魏前期洛阳归属之经略
作者:李诗琪
来源:《新生代·上半月》2019年第03期
【摘要】:西晋至北魏前期,洛阳作为重要军事据点,陷入了长达一百一十余年的争夺战争,曾在不同时段归属于前赵(汉国)、后赵、东晋、前燕、前秦、后秦、刘宋、北魏八个政权的势力范围,且在各时段内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或修复。
【关键词】:西晋至北魏 洛阳 归属
洛阳建都始于周公营造“成周”,后周平王东迁,洛阳正式成为国都。东汉光武中兴,定都洛阳,兴建南北宫,却在末年因董卓之乱被毁。曹魏建立后,文帝、明帝重修洛阳,后司马氏篡魏,仍以洛阳为都。西晋末年,洛阳再次陷入多方勢力的频繁争夺中。学界已有研究关注到其政治归属情况,但在此各个时段内的势力归属变化未详细说明,且在此争夺过程中,洛阳城内实际的情况如何、城市受到何种程度的破坏等问题亦值得关注。故下文将西晋末至北魏前期洛阳的归属情况细化为如下几个阶段,其中重点对不同势力更替时期的情况进行说明。
一、前赵(汉国)占据时期(312-320)
309年,刘聪曾与王弥、刘曜、赵固等人进攻洛阳失败;其冬,再次进攻,大败晋兵于河南,刘聪进而屯兵洛阳西明门,受到西晋护军贾胤夜袭,战于大夏门,其将呼延颢被斩杀,后转而向南,屯兵于宣阳门。此时,刘曜屯兵上东门、王弥屯兵广阳门、刘景发兵大夏门,但西晋东海王司马越趁刘聪前往嵩岳之时,从宣阳门出兵,攻击刘聪守将刘厉、呼延朗,败刘聪师,前赵(汉国)第二次进攻失败。310年,刘聪、王弥、刘曜、呼延晏、石勒等人再次进攻洛阳,“弥等未至,晏留辎重于张方故垒,遂寇洛阳,攻陷平昌门,焚东阳、宣阳诸门及诸府寺”,“宣阳门陷,弥、晏入于南宫,升太极前殿,纵兵大掠,悉收宫人、珍宝。”
值得注意的是,在前赵(汉国)势力发军之前,东海王越“率洛阳之众二十余万”出许昌讨石勒,动员了洛阳大部分兵力,使得洛阳兵力不足“宫省无复守卫”;且此时洛阳城内“荒馑日甚,殿内死人交横,府寺营署并掘堑自守,盗贼公行,枹鼓之音不绝”、“至是饥甚,人相食,百官流亡者十八九”城内饥荒严重,盗贼公行,更是减弱了守城力量,客观上为前赵(汉国)势力夺取洛阳提供了有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