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第33卷第6期2017年12月
J o u r n a l o f Y an g tz e N o rm a l U n iv e rsity V o l.33 N o.6 D e c.2017□历史研究
略论“官家”称谓与宋代皇权观念世俗化
孙军凯,杨蕤
(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宁夏银川750021)
[摘要]帝王称谓往往是其权威性以及合法性的象征,而在宋代以“官家”称呼皇帝的现 象则屡见不鲜。这里从“官家”称谓的流变、“官家”称谓在宋代的流行、“官家”称谓出现的 原因及意义3个方面,考察“官家”称谓与宋代皇权观念之间的关系。“官家”作为皇帝称谓现 象的出现,显示出宋代皇权观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再是君权神授的“天子观”和注重功业 的“皇帝观”,而是呈现出世俗化的倾向。
[关键词]宋代;官家;皇权观;世俗化
[中图分类号]K2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652(2017)06-0050-06
中国古代帝王的称谓一般都是“天子”或“皇帝”,意味着他们的权力来源于上天,并用以证明他们 统治九州
万方亿兆生灵的正统性和合法性。然而在宋代“官家”这一帝王称谓颇为流行,皇帝称谓的这 种微妙变化,似乎在传达着皇权观念在人们心目中也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等信息。“官家”这一称谓不禁 让人联想到“店家”“商家”“酒家”等世俗化称谓,而不再是象征“君权神授”“皇权至上”等官方专用 称谓。这种现象的出现,其实也正说明了宋代皇权观念的世俗化倾向。对“官家”称谓的研究,学界已 有论文问世,分别是《释“官家,’》[1]150和《“官家”与宋代皇权的理性定位》[2],前者对宋代“官家,’称 谓作出了必要的解释,后者则通过探讨“官家”称谓,进而提出要对宋代皇权进行理性认识的观点。然 而稍显不足的是,他们均未对“官家”称谓进行系统的梳理。关于宋代皇权,学界已多有讨论,情况大 致可分两种:较为普遍的观点是宋代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得到空前加强,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宋代皇权在 下降。关于宋代的皇权观念,学界一般认为是在下降,代表作有王瑞来的《论宋代皇权》[3]、程民生的 《论宋代士大夫政治对皇权的限制》[4]等。这里不是想否定宋代皇权观念下降的观点,而是想在进一步梳 理“官家”称谓的同时,探讨宋代皇权观念的世俗化倾向问题。
_、野官家冶称谓的流变
在传统中国,帝王的称谓是他们树立威信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和手段,而“官家”这一称谓显然缺 乏一种威慑力。帝王们为了强调他们确立统治地位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往往以“君权神授”和“皇权至 上”等观念来使臣民信服。统治者将这种观念表述为“天子”或“皇帝”等称谓,其用意可想而知,就 是为了确立皇权观念在臣民心目中的地位。
起初,“官家”称谓一般都是指朝廷或官府。《前汉纪》载院“荀悦曰院古者什一而税,以天下之中正 也。今汉民或百一而税,可谓鲜矣。然豪强富人占田逾制,输其赋太半。官收百一之税,民收太半之赋。官家之惠优于三代,豪强之暴酷于亡秦。”[5痒文皇帝纪下卷第八,114这里的“官家,,称谓显然是指政府。
《三国志》卷15《张既传》载院“太祖闻行前意,故但诛约子孙在京师者。乃手书与行曰:观文约所 为,使人笑来。吾前后与之书,无所不说,如此何可复忍!卿父谏议,自平安也。虽然,牢狱之中,非 养亲之处,且又官家亦不能久为人养老也。”[6]卷15张既传,476这里的“官家”亦是指政府机构之类。同书卷 30《乌丸鲜卑传》载:“其国中有所为及官家使筑城郭(廓),诸年少勇健者,皆凿脊皮,以大绳贯之,
[收稿日期]2017—08—23
[作者简介]孙军凯,男,河南通许人,主要从事宋史研究;杨蕤,男,陝西横山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宋代西北史地研究。